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
北宋亡国的缘由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北宋两刘牧再考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北宋时期前往高丽贸易的
中晚唐五代北宋地权的集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关于对北宋时期资本主义
论北宋军马供应——民族
最新热门    
 
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开封与兴庆

时间:2009-7-24 13:52:39  来源:不详
是海与水的差距。
开封在五代以前原名汴州,自公元907年朱梁在此建都,晋、汉、周继之,北宋又以此为首都,经过160年的经营,使之成为继长安和洛阳之后中国封建王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自朱梁到北宋末,开封执中国城市之牛耳前后达200年之久。
宋都开封,称为东京,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人口达到百万以上,有宫城、里城、外城三重城墙,外城周长50里(合今58华里)。这里是中国古代最早田坊市分离为坊市合一的敞开型面貌城市,坊墙被废,商店与手工业店铺面街而设,遍布全城,形成多条繁华的商业大街,商人物资雄厚,“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注:《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己巳。)。夜市空前繁荣。官府在这里储存丰富的物资,足以应付中国各族及亚洲诸国使者前来贸易。
从文化上看,不仅学校林立,宗教盛行,寺院宫观建筑金碧辉煌,而且从宋代开始,开封出现了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瓦子,将各种不同技艺演出场地的勾栏集中起来,成为综合性文化场所。北宋末,著名艺人达150家。可以说,宋都开封真正具有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科技方面,同样不愧为全国的中心,有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先进的火药、印刷等一大批手工业作坊,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造出了对中国中医影响颇大的针炙铜人等等。另外,许多人想不到,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船坞也在这里,金明池的龙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游船。宋代开封在科学技术上有多少世界之最,一时难以作具体统计,但它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则是不应该有争议的。
至于城市管理上,亦有划时代的变化,此不赘述。(注:关于宋都开封的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参见拙著《宋代东京研究》一书有关各章,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宋都开封对当时中国各城市、各族政权及亚洲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在传播科技文化方面具有不可阻挡的辐射力,其中对夏都兴庆的影响就是显例之一。
夏国建立前,德明于咸平六年(1003年)把灵州改为西平府,实际上已成为早期夏都。其新都兴庆,宋初曾是一个小小的怀远镇,天禧四年(1020年)夏主德明在建设新城时,升为兴州,成为他新的活动中心。(注:《长编》卷96,天禧四年十二月末。又《宋史·夏国传》作乾兴二年(1023年),存疑。)兴州城建的实际负责人贺承珍,曾于景德三年(1006年)以兵马使的官衔出使开封,对宋都作过一番考察。明道二年(1033年),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宋宝元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在这里正式称帝建国,直到1227年(宋宝庆三年,夏宝义二年)夏亡,建都达190年。如果按兴庆实际上作党项统治者新的政治中心来算,那时间就更长一些。其最盛时,人口达到十万,亦有匡算作军民共计达25-30万(注:参见余贵孝:《兴庆府的人口与粮食供应》,载《中国古都研究》第9集,三出版社1994年版。),是当时中国西北最大的城市,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处之一。
兴庆府城周长18里(注:明《弘治宁夏新志》卷1,《城池》。),“都市的规划布局、建筑特点,处处仿照唐都长安、宋都开封在城内扩建宫城、营造殿宇。”(注:汤晓芳:《13世纪中兴府的洗劫与复兴》,载《中国古都研究》第9集。)亦有的说:“西夏立都兴庆府之时,曾先后多次对都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构门阙宫殿及宗社藉田,广宫城,营殿宇……这是借鉴了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形制的营造方法。”(注:马文明:《西夏建筑艺术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载前书。)就都城布局而言,兴庆之外城东西长而南北短,元昊宫位外城中央而略偏西北,这与宋开封宫城与外城的关系相一致,其受开封建设之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在都城称号和管理上,也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宋都开封称东京,而以洛阳为西京,东西方位明确。而夏称兴庆亦号东京,而以西平府(灵州)为西京,其方位似以南北相称为好,却非要东西两京对称。宋管理东京的是开封府,而夏都兴庆府也有一个管理机构叫开封府。《宋史·夏国传》云:“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其制多与宋同。”(注:《西夏书事》卷11,明道二年五月记事。)我国治西夏史的学者李范文先生认为:“除了称西夏都城为‘兴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