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五代占卜略论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将、客
略論表狀箋啓書儀文集與
敦煌占婚嫁文书与唐五代
2000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
2003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
汉代“海溢”灾害
论隋唐五代买卖活动及其
最新热门    
 
唐五代“税草”所用量词考释

时间:2009-7-24 13:52:48  来源:不详
给。F(5)

这里的“稻”应该是指稻草。这里的“把”相当于唐代的“分”。一段二束二把,十段(即一町)为廿二束,即10把等于一束,一把等于一分。

综上所述,在唐五代的纳草量词中,一围等于十束,一束等于十分,一束约为三尺上下。围有大小两种概念,大概念的围即一围等于十束的“围”,小概念的围与束相同,即一围等于一束。由于民间习俗与地方特色,一分也可以称为一把,即分与把相同或相似。

A(1)见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第465—466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出版。
A(2)《吐鲁番出土文书》第9册第23—25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图录本第四册第262—263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
A(3)见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第420页,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A(4)《太平广记》卷239引《谭宾录》;周勋初主编:《唐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888页。

B(1)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华书局,1965年,244页。
B(2)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
B(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

C(1)参阅邓文宽《<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献疑》,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2月7日7版。
C(2)《吐鲁番出土文书》第9册第101—103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
C(3)见[日]仁井田陞著、池田温(编纂代表)《唐令拾遗补——附唐日两令对照一览》,第1379页,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3月。蜀马较小,《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驾部郎中》曰:“有山阪险峻之处及江南、岭南暑湿不宜大马处,兼置蜀马。”故当马给嵩一围时,蜀马就给五分之四围。
C(4)见[日]仁井田陞著、池田温(编纂代表)《唐令拾遗补——附唐日两令对照一览》,第1379页,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3月。
C(5)见《唐令拾遗补——附唐日两令对照一览》第1380页。

D(1)“围”除上述大小两个概念外,元稹在《弹奏山南西道两税外草状》中曰:“山南西道管内州府,每年两税外,配率供驿禾草共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七围,每围重二十斤。”(见《元稹集》卷37)这里“每围重二十斤”的“围”,可能是特指,或特殊情况的反映,与上所论的“围”有差异,现存疑。
D(2)见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第435—437页,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E(1)《元稹集》卷39《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
E(2)参阅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243—244页,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
E(3)见《吐鲁番出土文书》第3册170—171页,文物出版社1981年;图录本第一卷第377页,文物出版社1992年。
E(4)见《吐鲁番出土文书》第3册173页;图录本第一卷第379页。

F(1)图版见《英藏敦煌文献》第十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204页。
F(2)见《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0册292—293页;图文本第四卷576页。
F(3)见《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0册301—302页;图文本第四卷580页。 
F(4)《唐令拾遗补——附唐日两令对照一览》,第1305页。
F(5)《唐令拾遗补——附唐日两令对照一览》,第1379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