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
唐代皇权高层基础演变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唐代马祖和洪州宗
唐代的戒指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唐代的“传”与“递”
唐代外官考課的法律程序
最新热门    
 
《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绪言

时间:2009-7-24 13:53:04  来源:不详
我国的城出现极早。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楚看到,在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里,氏族村落已逐渐采用壕沟或围墙作为保障安全的措施,整个村落也有一定的布局,这就是城市的萌芽。①到夏商周时代,我国正式的城已经出现。到汉代,不仅在内地筑城,而且大力在边疆筑城。而边城的修建和布局,颇受国防线推移的影响。西汉强盛时,边城分布于边疆。东汉的疆域较西汉为狭小,国防线内移,城堡多筑在内地。②到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边城,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那么,就唐王朝而言,其边城具体指哪些?

据《唐律疏议》卷28“捕亡.在官无故亡者条”引《户部式》曰:灵、胜等五十九州为边州。然《大唐六典》卷3云:

安东、平、营、檀、妫、蔚、朔、忻、安北、单于、代、岚、云、胜、丰、盐、灵、会、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廓、叠、洮、岷、扶、柘、维、静、悉、翼、松、当、戎、茂、雋、姚、播、黔、獾、容为边州。共计50州。二者所云不一,未知何故,或许是《唐律疏议》编写时唐朝有59州为边州,到《大唐六典》编撰时只有50州为边州。边州内的城市就是唐朝的边城。由于从唐初起,唐朝政府不断地在边地修筑军镇守捉城,③所以边城既指边州内州县级行政城市,又包括军镇守捉城。

对唐王朝来说,最大的边患主要是来自东北边的奚和契丹、北边的突厥和后起的回鹘、西北边的吐谷浑和吐蕃。这三边能否安宁直接关系到唐王朝的安危。因此,唐朝政府十分重视对这三边的经营,唐朝人即认为国防线就在此三边。④唐代诗歌中所见到的边城亦大多指这三边的边城,如李端《塞上》:“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⑤李约《从军行》:“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⑥等等。

然就此三边而言,唐朝的边界屡有变动。由于这一问题关系到我们将要研究的边城的范围确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唐朝三边边界略作说

据章群先生的研究表明,唐朝安东、安北、安西三都护府之所在,可作为三边的赘标。

唐安东都护府于总章年(668年)建于平壤,上元三年(676年)徙于辽东故城,次年(677年)又徙于新城,开元二年(714年)迁于平州,天宝二年(743年)再迁至辽西故城。据此推断,唐朝在东北边的实际边界在辽河一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于西受降城建燕然都护府,龙朔三年(663年)改名瀚海都护府,移于回纥部落所在地,总章二年(669年)又改名安北都护府,至垂拱元年(685年)南徙至删丹县,开元元年(713年)又南移至灵州附近,至开元二年(714年)再迁于中受降城。因此,就北边而论,唐朝国力曾一度达到今外蒙古,但时间亦很短暂(663—669年),开元以后,大抵限于河套或北推至阴山一线。

至于西北一边,唐代盛时,国力所达,大抵自伊丽河迤西,至于碎叶。⑦

严耕望先生进一步指出,唐代盛时北疆直辖之境界,盖起自清海军西天山山脉北麓,经清海军西,折北,东经庭州之北、蒲类县之北,至北塔山脉。北塔山脉为庭伊两州北疆所至。又东至吉奇吉奈山脉。此山脉为唐与回纥天然国界。又东南至居延海之北花门山堡北山脉,折向东南,至凉州白亭海北四五百里地带,又折向东北,经灵州怀远县西320里红桃盐池之西北,灵州北一千里碛南弥娥川上弥娥城之西北,至鹏鹈泉、木剌山、黑沙城、诺真水汉一线,又东微南经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