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最新热门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

时间:2009-7-24 13:53:17  来源:不详
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商品市场在县级以下城市中的发展,受时代

的限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县级小城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定期集会的集市形式。《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载江水“又迳东望峡,东历平都,……县有市肆,四日一会。”同卷又载:“江水又右迳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有县治,治下有市,十日一会”;“江水又东,左迳新市里南。常璩曰:巴旧立市于江上,今新市里是也。”[6]上述史料,告诉我们,在县级城市中,集市大多设在水边交通方便之处,以定期集会的集市形式为主,所谓“四日一会”、“十日一会”,正是指的市场的定期开放。

    在县以下的乡村中,则连这种定期集市的形式也尚未出现,有的只是不定期的“草市”或“虚”市。如在建康城的边缘地带,就有“草市”之置,《南齐书》卷十九《五行志》载:建武四年(497年),“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十余日,晏诛。”同书卷五十《明帝七王传》载永元三年(501年)“京邑骚乱,(萧)宝夤至杜姥宅,日已欲暗,城门闭,城上人射之,众弃宝夤逃走。宝夤逃亡三日,戎服诣草市尉。”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是南北互市交易的集散地,《水经注》卷三十二《肥水》载:肥水经过寿春县,“北入于淮。……肥水左渎,又西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外。”[7]从这些史料可知,草市在南朝时是确实存在的,但其如何运作,则不甚清楚。至于虚市,则有一条相对清楚的材料,南朝宋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说:“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荆南、岭表皆然。”[8]虚市在南方乡村中普遍存在,在村落的广场上,或预先约定客商来此交易,或用文娱活动招徕客商,是乡村中盛大的赶集活动。但其为不定期举行,也是十分清楚的。

    草市和虚市的出现,是商品经济深入到农村的反映。除了这些市场之外,乡村中还有不少走村串巷的商贩,他们把商品直接送至了农民的家门口。史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三吴一带,“人竞商贩,不为田业[9]。《梁书》卷三十八《贺琛传》言山阴人贺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自给。”《南史》卷七十七《恩幸传》载吴郡人陆验“少而贫苦,落魄无行。邑人郁吉卿者甚富,验倾身事之。吉卿贷以钱米,验借以商贩,遂致千金。”这些小商贩游走乡村,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宋书》卷九一《孝义传》载会稽永兴郭原平,为人佣作,以获得的工钱维生,“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南齐书》卷五五《孝义传》亦载永兴县在“元徽末,大雪,商旅断[行],村里比屋饥饿”。商贩不来,全村竟然全体陷入饥荒之中,可见三吴地区的乡村对商贸的依赖程度。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上而下的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大都市中,市场发育最为充分,不仅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市场,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全国性的商贸中心。在各个地区,则建立起了地区性中心市场,成为市场体系中上下联结的枢纽。在县城以下的广大乡村地区,市场发育最不成熟,只有临时的,不固定的集市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商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十分显著的,不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地区性中心市场,特别是在广大的乡村市场中,南方地区都远远地超过北方地区。代表了当时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举例来说,当时南北互市贸易比较兴盛,由于北方商品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商品种类也不如南方齐全,北方官员往往利用出使的机会在建康市场上大量采购物品。史载东魏武定年间,李绘为“聘梁使主”,随他出使的“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高,梁人重其廉洁”[10]。北齐年间,封孝琰使陈,魏收“牒令其门客俱行,遇昆仑舶至,得奇货猓然褥表、美玉盈尺等数十件”⑾。昆仑舶来自南洋诸岛或印度半岛南部,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