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魏晋政局与皇甫谧之废疾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魏晋郊祀及祭祖礼考
最新热门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

时间:2009-7-24 13:53:17  来源:不详
市、屠市等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洛阳与建康一北一南,在相对安定的时期,成为南北的商业中心。

    在商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市场建设比较完备。在六朝首都建康的城市建设中,依然实行坊市制,坊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地区,市则是进行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建康城内的市场建设,已突破了旧制度的限制,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首先,市场的设立已不完全严格按照传统的“面朝后市”的格局,被固定在城市的某一区域当中。而是沿秦淮河排列开来,从城市的空间分割上打破了以前规整方正的格局。《景定建康志·疆域》“市镇”条中说:“吴大帝立大市在建初寺前,其市亦名大寺市。宋武帝永初中立北市,在大夏门外,归善寺前。宋又立南市,在三桥篱门外斗场村内。”作者自注曰:“此知六朝市廛多在淮水之北,冶城之东也。”这样的商业布局,改变了此前城市中只有个别固定区域为商业交易所在的做,使商业活动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逐步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次,建康城内坊市有别的界限被打破,民居与市肆混杂在一起,《世说新浯·规箴第十》载晋帝时“廷尉张闿在小市居,私作都门,蚤闭晚开,群小患之。”张闿立居于市,恃其权势,不遵从市场的作息规律,缩短了市场的营业时间,使在市场中经营的“小人”们怨声载道,但又无可奈何。《梁书》卷十一《吕僧珍传》亦载:吕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这种民居与市场混居杂处的情况,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新动向,到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两宋时期,就成为中国封建城市的基本格局。六朝建康市场建设出现的这些新情况,表明建康是当时商业水平发展最高的一座城市,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中国城市商品交换市场的发展方向。

    除了这些大型的正规市场外,秦淮河两岸还出现了不少专业市场,《景定建康志》中载:“又有小市、牛马市、谷市、蚬市、纱市等十所,皆边淮列肆贩卖焉。内纱市在城西北耆寺前,又有苑市在广莫门内路东,盐市在朱雀门西,今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笪桥、化市皆市也。”这一系列专业市场的出现及其在城市空间上的广泛分布,也是商品经济向纵深发展、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标志。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也同样出现了。

    北方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洛阳,历经战乱,几衰几兴,北魏时经孝文帝的大力经营,又成为北方地区的商业中心。北魏统治者对洛阳城中

的市场设置。颇费了一番心思,所有的市场,基本上都分布在城东、南、西部人烟稠密的居民区中,并根据居民的身份及其消费特点,设置各类专业市场,以便就近地为居民服务,并使市场保持稳定和繁荣。

    在鲜卑贵族集中居住的洛阳城西郭,“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大市之东,为“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大市之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大市之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大市之北,是“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另外,“别有准财、金肆二里,富人在焉”。“凡此十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2]。大市之内,布满店肆。商品众多,市场十分繁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