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
泛美危机与争取进步联盟
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最新热门    
 
技术进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

时间:2009-7-24 13:53:17  来源:不详

[示意图一]李文绚副教授绘

[示意图二]李文绚副教授绘

 

    我请教厦门大学科仪系机械学教授黄长艺同志,他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江中木桩与岸上木桩之间的绳索(或竹索)是固定的,有一个装置(我猜想,如滑轮形状,由左凹右凸两半合接而成,即所谓牝牡相函)成为一个巧妙的滑轮,通过绳索,由岸上曲柄辘转动牵引,“走于索上”。这又可备一说(见示意图二)。

    提上岸的陶瓶由人接住倾水入水槽,即所谓“刳蟠木以承澍”。木槽又连着毛竹水管,曲折通到用水人家,一如现之自来水管。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记载了水的反复利用,水注入釜,以为炊饮之用;余则移于汤沐;洗涤之后,“泄注于圃畦”,灌溉蔬菜。大概是这种机汲之水,费工费力,来之不易吧,所以节水的办法应运而出,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这在一千一百九十年前是非常难得的,称得上是一项重要发明。

    但从唐代江南的实际情况看,机汲是仅见现象,水车较普及,戽水、桔槔间或使用,主要灌溉方法仍然是利用河、渠、塘、浦等水源,引水灌田。

    从灌溉技术角度看,唐代江南水利设施不但有灌溉作用,而且有拒潮、排水等多种功能,改变了单一的灌溉(如井灌)方式,颇具创造性。周魁一先生在《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  (续)一文中指出:“东南沿海地区水利受海潮影响,形成一种可称之拒咸蓄淡的独特工程型式。即采用一组闸坝建筑物,抗御海潮入侵,蓄引内河淡水灌溉。唐太和七年(833)在今浙江宁波兴建的它山堰,就是这种类型的工程。它山堰为有坝灌溉枢纽,溢流坝横断大溪,用以抬高下游(似应作上游)水位和隔断下游咸潮。堰上游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二十四万亩。灌溉余水和灌区沥水由下游泄回鄞江,泄水人江处的闸门同样有拒咸蓄淡的作用。灌区内有日月二湖,与渠系相连。增加了灌溉水量的调节能力,整体规划相当完备。”[9]

    除它山堰外,杭州湾的捍海塘也有同样功能一一拒咸蓄淡。郑肇经、查一民先生著文指出:浙江海塘在浙西沿海地段的海塘工程修筑最早,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钱唐记》载:钱塘江“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石者,即与钱一千,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海塘建筑的最早记录[10]。郑、查两位先生文章的这段话所据为《水经注》卷四十“浙江水”。原文“旬月”这里作“旬日”,误。

    唐代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