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技术进步和宋代江南的水
泛美危机与争取进步联盟
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最新热门    
 
技术进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之一

时间:2009-7-24 13:53:17  来源:不详
。所谓减一寸指减湖水一寸。

 

(二)治水治田技术的进步

 

    唐代江南治水治田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现综合两者分区叙述如下。

    1.太湖地区治水治田成绩

    汪家伦先生曾对太湖地区洪涝的特征作过相当精辟的分析,其主要论点撮引如下:

    太湖地区洪涝灾害并不稀少。太湖地区的严重水患是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太湖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部分,造成该地区水患的原因有:

    (1)降水变率较大。太湖地区位于北纬30°—32°度之间,地处东南沿海,雨量比较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毫米。梅雨季节和台风期间。雨量多,雨日也多。这是造成水灾的根本原因。

    (2)地势平衍低洼。太湖地区的基本特点是四周高仰,中部低洼。西南山峦叠嶂,丘陵起伏。东北及东南边缘环绕着长弧形冈身地带,高度4—8米。中部平衍,为湖沼洼地,高程在2~3.5米之间,通常低于汛期河湖水位。这种地形易酿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3)向外排水不畅。因为太湖地区地势过于低平,而江海潮位又相对较高,湖差较小,所以出水河港水平流缓,宣泄不畅。太湖水患显著特征是洪涝范围广、浸淫时间长和浸淹城镇次数多。

    汪文在述及以前太湖治水的显著成就时,概括为三点:①调蓄山地径流,控制上游来水。汉至唐修筑的拦截西、南两路溪流的塘、湖,起了调节山地径流、减轻平原洼地的洪涝威胁,有重要意义。②疏治下游河港,保持了出水通畅。③建筑塘浦圩田,增强了抵御洪涝的能力[15]。

    我赞成汪先生的观点,并就治水的三个方面的情况作些补充和探讨。首先是拦截西、南两路溪流工程情况。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太湖地区西北之丹阳,“有练塘,周八十里。永泰中刺史韦损,因废塘复置,以溉丹阳、金坛、延陵之田”[16]。练塘原是东晋陈敏所筑,周四十里,后废,至唐永泰中韦损重新疏浚,扩大水面一倍[17]。李华作的《润州丹阳复练塘颂并序》称颂韦损集民力“畚锸盖野,浚阜成溪,增理故塘,缭而合之,广湖为八十里”,“遐尔受利”[18]。所谓“遐尔受利”应指既有旱时灌溉之惠,又有涝时蓄洪之利,后者对于控制茅山来水,减轻太

湖东部洼地洪水威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