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略谈汉唐间的租佃关系
略谈明清农业经济的发展
略谈《古代丝织品病害及
文物陈列体现的人性关怀
略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最新热门    
 
略谈吴国国有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的原因

时间:2009-7-24 13:53:20  来源:不详
统计,在嘉禾四年778个租佃者中,除143个不明外,有635个较明确,其中468个缴钱,占73.7%;167个将钱折成米缴纳,占26.3%。嘉和五年1269个租佃者中,170个不明,1099个较明确,其中826个缴钱,占73%强,最多的一个缴钱12160钱,273个将钱折成米缴纳,占27%弱。这一状况说明,农民虽然和传统市场有一定的联系,但恰恰表明吴国,至少是临湘县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农民还没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佣工当然可以,但其稳定性不高。此时此刻,需求量恐怕不会太大。
————————
①  《三国志·吴书》卷12《骆统传》。
 
男耕女织是个体农民千百年来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较为明智的统治者劝课农桑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耕紧密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也即纺织有所发展,也是势所必然。可是结合吴国的实际,恐怕也不能太理想化。吴国后期,华覈奏疏中说:“军兴以来,已向百载……薄衣而履冰者,固不少矣……今吏士之家,少无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户有一女,十万家则十万人,人织绩一岁一束,则十万束矣。使四疆之内同心戮力,数年之间,布帛必积。”①透露出士家妇女纺织的极少,甚至不纺织。此时封建政府收布时并没有一定的尺寸、可作衣料的要求,只要是布,不管多长,它都收。如4·288简只缴布1.32尺,4·164简只缴布1.98尺,4·187简和4·602简只缴布2尺,4·408简、4·562简和4·695简只缴布3.3尺等。但嘉禾四年租佃者中9位士缴纳余力田的地租时,没有一位缴布的,全都折成米缴纳。而“薄衣而履冰者”和“使四疆之内同心戮力”则又透露出一般编户齐民的男耕女织也颇堪忧虑。在《田家莂》中,没有找到一位租佃者将米和钱折成布缴纳的,将布折成米缴纳的却相当多。粗略统计,嘉禾四年租佃者中,84个因简文残缺难以判断,在余下的694个中,520个直接缴布,占74.92%;174个将布折成米缴纳,占25.08%。嘉禾五年有177个难以判断,在余下的1092个中,只有151个缴布,占13.82%,941个折纳,占86.18%,折纳的数量进一步上升。这里需要说明,租佃者将应缴的布和钱折成米缴纳,与连年受灾歉收,府库中的粮食急剧下降似乎有一定的关系。《三国志·吴书·孙登传》说:“嘉禾三年……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孙权的诏令也说“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②。嘉禾四年余力田中的旱田达56.32%,二年常限田中旱田比例更高,竟至78.29%,又是一个荒年。嘉禾五年稍好一点,但二年常限
————————
    ①  《三国志·吴书》卷20《华覈传》。
②  《三国志·吴书》卷2《吴主传》。
 
田中旱田的比例也有44.33%。①同样可以说年谷不丰。针对这种状况,吴国才有“大佃皖城”和“会佃毗陵”②之举。因此为解决粮食匱乏,这里不排除封建政府有意鼓励租佃者将布和钱折成米缴纳的因素。即便如此,将布折米缴纳的比例如此高,毕竟说明农民耕织结合不那么普遍。此外,有一点也需考虑,此时中原地区一匹布基本上与一匹帛等价,可换取5斛粮食,而吴国,特别是临湘县却只能折为两斛米,说明农妇们的麻纺技术相当低下,布的质量甚次,尚有待提高。质次价廉,则又是和不普遍紧密相连的。
那么,作为农民维护和改善其经济条件的首选,应该是佃种土地了。在临湘县,仅几个乡的租佃者便多达2105户,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农民对租佃零星国有土地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就此而论,《田家莂》中有些简是值得注意的。如5·695简“唫丘男子李皮,佃田三町,凡一亩一百卅步”(P240),平均每町半亩多点。5·523简“侠丘男子卢口,佃田四町,凡一亩百六十步”(P224),平均每町4分1厘。5·670简“淦丘男子五杨,佃田八町,凡二亩二百步”(P241),平均每町3分3厘。5·889简“刘里丘大女烝沽佃田八町,凡二亩”(P266),平均每町2分5厘。5·799简的新唐丘男子勇宾,只佃种“一亩二百廿步”,却分散为“九町”(P256),平均每块2分1厘,5·39简的上利丘州吏刘虞虽然佃种20亩,却分散在“七十七町”(P170),平均每町不到2分6厘。这些地说它们是田边地角,一点也不过分。有些农民佃种几十亩直至百余亩,但其土地也被分割为几十町或百余町,中间不乏田边地角应是必然的。田边地角也有人佃种,可以说更反映了农民佃种土地的积极性。这才是农民维护和改善其经济地位的首选。
————————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