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

时间:2009-7-24 13:53:24  来源:不详
文化区域和经济区域考察,仍然有大致的范围,这就是本文所讨论“梁宋”的基本地域。
    《汉书·地理志下》:“蒙,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续汉书·郡国志二》:“梁国,……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都说到梁国的交通条件。前者说水路,后者说陆路。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称梁国一带地方为“梁宋”:“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所谓“梁宋”,也就是以两汉时期梁国为主的地区,其地域界定,并不十分严格。关于宋之分野,《汉书·地理志下》写道:“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参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故今之楚彭城,本宋也,《春秋经》曰‘围宋彭城’。宋虽灭,本大国,故自为分野。”我们讨论两汉时期的“梁宋”地区,应以梁国及其邻近地区为对象。
    两汉时期的“梁宋”地区,是今以河南商丘为中心的地方。有学者认为,这里曾经是殷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王国维《说商》写道:“‘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史记·殷本纪》云:契封于商。郑玄、皇甫谧以为上雒之商,盖非也。古之宋国,实名商丘。丘者,虚也。宋之称商丘,犹洹水南之称殷虚,是商在宋地。”“杜预《春秋释地》以商丘为梁国睢阳,又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其说是也。始以地名为国号,继以为有天下之号,其后虽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称大邑。”王国维又指出,周时多谓“宋”为“商”,“商人”即“宋人”也,“余疑‘宋’与‘商’声相近,初本名‘商’,后人欲以别于有天下之‘商’,故谓之‘宋’。然则‘商’之名起于昭明,讫于宋国,盖于宋地终始矣”。[4](卷12)这一认识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范文澜说:“商国王姓子,据说是帝喾后裔契的子孙。…‘契部落居商丘。”[5](第1册,P37)郭沫若说,相土“迁居到商丘(今河南商丘南)”。[6](第1册,P156)翦伯赞说,“商人早期经常迁徙。《尚书序》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八迁的地名见于古书的有商丘、亳、砥石、蕃等,这些地点大约都在今河南、山东境内。”[7](第1册,P16-17)①
    《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裴驷《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史记·货殖列传》说“汤止于亳”。裴驷《集解》:“徐广曰:‘今梁国薄县。”’张守节《正义》:“宋州谷熟县西南四十五里南亳州故城是也。”《史记·殷本纪》:“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②《汉书·地理志下》:“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氏火正阏伯之虚也。”
    相土在商丘定居的时代可能已经开始经营商运。有学者指出:“传说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商朝的后裔在追颂相土的功绩时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③可能相土的活动已经到达渤海,并同‘海外’发生了联系。”[6](P156-157)
商丘地方很可能与中国商业的早期发展有关,许多学者已经有所讨论。[8](P2)[9,10]但是,也许人们还没有注意到,先秦两汉以来有关“梁宋”地方的其他史料中,也片断透露了可以反映这一经济现象的值得重视的历史文化信息。
————————
①  原注:“《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
②  《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商丘,今宋州也。’”
③  (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