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汉代夫妻关系研究
汉代的家学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的“发兵”制度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最新热门    
 
汉代“海溢”灾害

时间:2009-7-24 13:53:34  来源:不详
sp;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ocie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Han Dynasty.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曾经被看作避世的方向。战国以来燕齐方士的海上求仙探索,反映了一种新的海洋观。自始皇实现统一之后多次巡行海上起,秦汉帝王对海洋的关注,成为显著的历史文化现象。海洋的经济文化作用,也逐渐突出。吴王刘濞据有海洋资源,据说掌握了可与汉王朝相匹敌的财富,也成为终于为最高统治者所不容的因素之一。汉武帝东巡,沿海行程也曾经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迹。这些现象,都体现汉代人的海洋意识有了新的时代气象。与此相关,在汉代灾异史中,可以看到关于海洋灾难的记录。
 
一  汉代的“海溢”记录
 
  《汉书·天文志》写道:
元帝初元元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第二星东可四尺。占曰:“为水饥。”其五月,勃海水大溢。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目前所知最早的海啸”,也是“最早的地震海啸”。[1](p291,p297)“五月,勃海水大溢”之后出现关东地区的“大饥”,不知道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而“琅邪郡人相食”事,虽发生在沿海,不过不是“勃海”海滨,而是当时的“东海”海滨。《汉书·元帝纪》对于相关事件有如下记载: 
(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所谓“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指出了这次“海溢”导致的直接的灾难。初元二年七月诏所说“一年中”,则不应指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事。如此,初元元年五月“勃海水大溢”和初元二年“北海水溢,流杀人民”,看来是两次灾害。
王莽时代,有人在有关水利工程决策的讨论中说到以往一次“海水溢”事件。《汉书·沟洫志》记载: 
大司空掾王横言:“河人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其事虽说“往者”,然而与“天尝连雨,东北风”连说,与“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体现的地震“海溢”不同,因而看来不大可能是回述50多年前的初元元年“海溢”。谭其骧先生推测,“发生海侵的年代约当在西汉中叶,距离王横时代不过百年左右。沿海人民对于这件往事记忆犹新,王横所说的,就是根据当地父老的传述。”谭其骧先生还写道,这次海侵,可以在地貌资料方面得到证明[2][3],还可以在考古资料方面得到证明。[4][5]对于王横所说,谭其骧先生指出:“他把海侵的原因说成是‘天尝连雨,东北风’,更显然是不科学的。按之实际,暴风雨所引起的海啸,只能使濒海地带暂时受到海涛袭击,不可能使广袤数百里的大陆长期‘为海所渐’。”[6]后来,关于这次渤海湾西岸“为海所渐”的现象,相关考古工作的新发现,使得人们的认识又有所深入。而对这一地区汉代遗存分布的认真考察,使以往的若干误见得以澄。[7][8][9][10]有学者根据新的分析指出,这次“海水溢”“应是发生在局部地区、升降幅度小的短期海平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