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汉代夫妻关系研究
汉代的家学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的“发兵”制度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最新热门    
 
汉代“海溢”灾害

时间:2009-7-24 13:53:34  来源:不详
变动”[11],其年代,大约在西汉末期。也就是说,王横所谓“往者”云云,应是对年代较近的“海溢”灾难的回顾。
关于东汉时期发生的“海溢”之灾,我们又看到《后汉书·质帝纪》的记载: 
(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戊申,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禀给贫羸。 
说派“谒者”前往灾区施行赈救,是在“戊申”日,却没有说灾害发生的日子。不过,在“海水溢”前句写道:“五月庚寅,徙乐安王为勃海王。”如果“海水溢”发生在“庚寅”日,那么,皇帝派出救灾专员,是在灾害发生的第18天。“海水溢”的发生更可能是在“庚寅”日之后的某一天,如此朝廷的应急措施则体现出更高的行政效率。对于这次灾害,《续汉书·五行志三》也写道:“质帝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
  《后汉书·桓帝纪》记载: 
永康元年秋八月,“勃海海溢。” 
《续汉书·五行志三》“水变色”条下记载此事,写道:“勃海海溢,没杀人。”《续汉书·五行志六》“日蚀”条下也记载:永康元年“其八月,勃海海溢”。
汉灵帝时代又曾经发生两次与地震相联系的“海水溢”灾难。时间在建宁四年(171)和熹平二年(173),仅仅相隔两年。《后汉书·灵帝纪》记载: 
    (建宁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
(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 
建宁四年事,“地震,海水溢”,没有说明地点。《后汉纪》卷二三《孝灵皇帝纪上》:“二月癸卯,地震,河水清。”不言“海水溢”。①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二○《海溢》说:“‘海溢’一日‘海啸’。”举列历代“海溢”事件11例,包括汉代3例,即:“东汉质帝本初元年夏四月,海水溢;桓帝永康元年八月,海溢;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海溢。”则对建宁四年“海溢”予以重视。
对于熹平二年事,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时出大鱼二枚,各长八九丈,高二丈余。 
这种“各长八九丈,高二丈余”的“大鱼”,很可能是在“地震”和“海水溢”发生的时候遇难的鲸鱼。②《后汉书·灵帝纪》没有说到这次“海溢”对民众的伤害,《续汉书·五行志三》则写道:
 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 
看来这次“海溢”是造成了民众伤亡的。
    就现有资料看,汉代“海溢”现象,史籍记载计有:
    (1)元帝初元元年(前48)五月,勃海水大溢。(《汉书·天文志》)
    (2)元帝初元二年(前47)七月诏: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汉书·元帝纪》)
    (3)西汉末年,海水溢,西南出,寝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汉书·沟洫志》)
    (4)质帝本初元年(146)五月,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后汉书·质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
    (5)桓帝永康元年(167)秋八月,勃海海溢,没杀人。(《后汉书·桓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五行志六》)
    (6)灵帝建宁四年(171)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后汉书·灵帝纪》)
(7)灵帝熹平二年(173)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出,漂没人物。(《后汉书·灵帝纪》,《续汉书·五行志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文献通考》卷二九六《物异考·水灾》:“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甚至略去“地震”事。
②  清人姚之驷撰《后汉书补逸》卷二一“大鱼”条:“东莱、北海海水溢,时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余。案:今海滨居民有以鱼骨架屋者,又以骨节作臼舂米,不足异也。”
 
二  “海啸”和“风暴潮”
 
    如《山堂肆考》卷二○《海溢》所谓“‘海溢’一日‘海啸’”,以上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