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先秦华夷之辩杂论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从邦国到王国再到帝国:
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潮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2003年先秦史研究动态
论先秦秦汉土地所有制变
先秦时期赋税制度变革与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
先秦时期的基层组织——
最新热门    
 
论先秦青铜器铭文之制作 ——有关“漏铅法”的一点证明

时间:2009-7-24 13:53:57  来源:不详
蜡模铸铭的情况正是如此。蜡质软,组织结构松散,刻铭是在蜡模成形后破皮见肉,其翻起的多余蜡肉成破碎片、粉状。铸型在结壳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脱水收缩力,字口破皮处自然也就被压缩得模糊不清,换句话说,蜡模在受压状况下,对铭文精度的控制是有限的,从而致使铸出的铭文模糊,用手平摸铭文约有凹陷感。这也是千百年来困惑那些作伪者,铭文必须经过再次加工,錾刻或腐蚀才能清晰成形的主要原因。复制曾侯乙编钟证明,所有编钟的铭文都是在钟铸成后素面錾刻,才得以清晰示人(12)。其实要区分铸铭和刻铭并不难,铸铭是一次成形,皮是完整的,铭文里、外与铸器色泽一致。錾刻铭是在器物铸成后,破皮伤肉,在色泽上和耐腐蚀上都同原封皮色存在着很大差异,腐蚀铭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古铜器铭文不可能由陶范法产生,失蜡法铸出的铭文又模糊不清,那么这些实实在在的铸造铭文摆在我们面前,在当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呢?对此我们开拓思路,认为古代铸造广泛使用的范材泥料由于材质细腻、可塑性优良、耐火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当时情况下是无条件可选择的,但作为熔模的材料,只要是不借用任何外力作用的一般普通明火就能很方便熔化、流动的物质都可以用作熔模材料,而符合这一条件的物质在先秦时期是有的,并已进行手工业化生产很容易获得并能重复使用,它就是低熔点易熔金属铅和锡,在当时情况下是可以有条件选取的。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全新的看法,青铜器铭文是“漏铅法”铸作。

 

四、“漏铅法”铭文制作分析与实践证明
  所谓“漏铅法”,就是一种以软质、低熔点金属铅、锡为熔模料的综合型易熔金属熔模铸造法(13)。主要拟以铅金属为主。大致方法:用泥范分部位铸铅质熔模、组焊成形、雕花刻纹、糊泥制范、漏铅浇注这几道工序逐步完成。铅质软,用指甲即可在上划痕,青铜刀具在上走刀运笔当可游刃有余;可焊性能优良,自身就是用作鑞焊的焊料;致密度高,也就是肉结实,可以很轻松地承受泥范结壳脱水时产生的压力,使之范泥紧贴铅模.铭文精度不会受到象蜡模那样的损耗,复印效果甚佳,也就是铅模在受压状况下能够对铭文精度进行完全控制,铸出器的铭文精度可达到与铅铭不差的程度;熔点低、比重大、流动性好、在熔模漏出时不会受到滞留,熔模干净等等。该方法能够使我们的祖先在当时极其简陋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有机综合拓展地使用全部现有金属制作工艺,化繁为简地、使之不可能成为可能地生产出众多迄今仍令人望物兴叹的青铜艺术瑰宝来,先秦时代虽贫瘠但完备的土壤经过我们先民勤劳智慧地耕耘,促使了漏铅法生根、开花、结果,它所依托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物的可能性在考古发现中均有案可查,一些关于古代铸造方面的难解之谜,例如编钟上“成倒刺状”翘起的龙纹(14)、陶范上“细致到能在一毫米内并列六、七条线的微雕花纹”(15)、模型无法取出的半圆合瓦形带十八个钟枚圆孔的倒拔模钟范(16)、以及铜器上的铜焊痕迹是如何得来的等等,也大都可在漏铅法中得到切实合理的解释(17),仅以对铭文精度的可行控制而言,陶范法完全无法控制铭文精度的大量流失,失蜡法对铭文精度只能进行有限控制,而漏铅法则能够行之有效地对铭文精度进行全面完整控制,具有种种陶范铸造乃至失蜡铸造所不可比拟的诸多优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检验漏铅法的可操作性和铭文特点的一致性,我们特在仿古条件下采用漏铅法的基本工艺试铸铭文样品一块,为了保证作品的原创性,我们对试铸件未作任何修饰,使之原汁原味特征明显。
  准备工作,剪切13.5公分长,4公分宽,厚2毫米铅板一块,磨尖的普通大号铁钉一枚,硬度不会超过青铜。当然,笔锋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磨成斜口、平口等,锋尖的角度也可大可小,字路也应有所不同,我们只是随意磨尖,未作过多讲究。操作,虽然笔者手拙,第一次以铁钉为笔在铅板上写铭,但尚能较流利,轻松自如地写出“曾侯乙、铅模、李作”七个字来(图四),其中“乙”字因为手生出现走笔斜滑现象,又重新复写。运笔适宜深度为0.5毫米,最深持笔运动深度可达1毫米。由于走笔的挤压,切开的多余铅肉向两边朝上呈锐角完整分开,若走偏锋,铅肉则向一边翘起,有字口小、底大的感觉。用手平摸,有明显的磨错感。字口宽度约在0.5毫米左右。铭写完后,漏铅浇注,最后成功铸制铭文铸件一块(图四)。
  虽然我们是业余者,目前尚无条件接触有关铜器铭文,有限的感性认识仅只来自二手资料,但这更能使我们的研究如实客观,让有条件接触铜器铭文的有识之士比照分析。现将采用漏铅法铸作的铭文特征谨述如次:
  1、铭文字口、字底与铸件皮色一致,完全符合铸造铭文特点。
  2、铭文所有笔划皆较流利、舒展,一笔走完,没有出现滞笔现象,具有硬笔书法中运笔的写意。
  3、铭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