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60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最新热门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史研究回顾

时间:2009-7-24 13:54:41  来源:不详
为唐时期户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许辉《南朝赋役制略论》(《学海》1992 年第4 期) 对南朝的赋税和徭役进行了全面考察, 指出此时赋税较为苛重。张学峰《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 年第4 期) 通过对曹魏租调制的探讨, 来寻找中国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转型的轨迹。张尚谦、张萍《再释西晋户调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 年第1 期) 认为西晋的“户调式”源出西晋收载的“常事品式章程”的档案《晋故事》, 是赋税这种“常事”的品式, 即标准样式。治史者未详察“户调式”的源出, 未弄懂“式”的意思, 误解了“户调之式”。

  3、阶级关系
  刘汉东《论魏晋南北朝的雇佣劳动者》(《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考察了雇佣劳动者的来源、身份、经济状况、实际待遇、类别等, 总结出雇佣劳动者的五条性质。张泽咸《略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中国史研究》1994 年第4 期) 认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就其主流而言, 是由丁男承担的力役。张维训《魏晋南北朝的“三五取丁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 年第3 期) 考察了从三国到北朝时期“三五取丁”制度从盛行到少用或不用的变化过程, 认为这对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是一种积极的变化。蒋福晋《魏晋南北朝的租佃关系》(《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认为在地主土地经营中租佃制占主导地位, 具有租佃者的身份地位普遍低落,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等特征。他的《魏晋南北朝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 年第2 期) 考察了国有土地上劳动者的身份及剥削量等, 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 本时期封建政府是以全国最大的地主的面目出现的。

  4、农业生产技术与亩产量
  黎虎《北魏前期的狩猎经济》(《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 考察了狩猎经济在北魏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变化的过程, 认为在北魏前期是一种农、牧、猎兼营的经济结构, 中期以后, 狩猎经济退出经济领域, 这是北魏农业生产发展和拓跋族汉化、封建化的最终结果。高原《魏晋南北朝北方农业耕作方式与人口关系之探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 期) 认为此时北方地区的劳动力和耕地分布极不平衡, 在一些地区存在劳动力密集和耕地不足的情况, 这一状况为当时实行精耕细作提供了可能性。周国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粮食亩产的估计》(《中国农史》1991 年第3 期)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粮食亩产资料进行逐一分析, 得出这一历史阶段亩产在三至五斛之间, 整体水平高于汉代。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历史研究》2001 年第4 期) 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了中古时期华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比重和畜产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认为这是农耕和畜牧两种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生产效率的经济生产方式不断竞争消长的结果, 与所谓“胡化”和“汉化”的过程互为表里。此外, 刘汉东《魏晋南北朝林业、渔业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3 期》、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的渔业》(《洛阳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 、张泽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蔬菜》(《文史》第44辑) 、刘磐修《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豆生产和地域分布》(《中国农史》2000年第1期) 、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畜牧业》(《中国农史》2000年第3期) 也对各类农副业的生产状况作了考察。

  5、农村工商业
  对手工业的研究涉及到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邱敏《六朝纺织业述论》(《江苏社会科学》1992 年第1期) 认为随着江南经济的上升, 六朝纺织业也有显著发展, 是中国古代纺织史上南方超过北方的起点。王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手工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 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纺织业、冶金业、制盐业、酿酒业、瓷器业、造船业曲折而缓慢的发展历程。张泽咸《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果品生产》(《湖北大学学报》1995 年第3 期) 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的保鲜和加工方法以及果树的选种和栽培嫁接技术等都有了实践经验的成文总结, 这对于推动果品生产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王利华《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果品生产与加工》(《中国农史》1999 年第4 期) 认为此时传统果品品种增多, 种植区域扩展, 外来果品逐渐推广, 某些果品加工的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的酿酒业》(《安徽史学》2001年第2期) 通过对当地官私营酿酒业的考察, 认为汉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