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命运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最新热门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

时间:2009-7-24 13:56:14  来源:不详
位的公民。这种政治上具有自由、独立人格而且彼此处于平等地位的公民,须以经济上具有自由独立人格而且彼此处于平等地位为前提。彼此处于平等地位、自由地从事生产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地交换其产品,是商品生产者的本质属性。所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民主政治的前提。在世界历史上,古代社会(包括“中世纪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商品经济在其中只扮演配角。只有在近现代的工业社会中,商品经济才扮演了主角。事实上,工业社会正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出来的。 
    古典时代的希腊从总体来讲也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但在爱琴海沿海地带,包括海中某些岛屿上的城邦,以雅典为代表,由于种种机缘的凑合,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在人类历史上,这里便成为产生自由、平等观念的摇篮,成为民主政治的故乡(当然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虽然,雅典之于整个希腊世界,不过是其中的一隅之地;即使再加上爱琴世界的若干城邦,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正是它们是整个希腊的代表。于是古典时代的希腊社会,竟然具有类似“近代”的特色,从而使希腊的古典文明在整个世界的古典文明中独树一帜,发放出与众不同的奇光异彩。虽然它的辉煌时期为时不过二百年,一旦时异境迁,它便随之声消影歇。但是,当西欧历史走出它的所谓“中世纪”、亦即走出日耳曼人的封建领主制阶段,商品经济的春潮又在更高的层次、更大规模上逐步高涨的时候,希腊古典时代的自由、平等思想,便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用以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希腊古典时代的民主共和政体,也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向专制王权进行斗争时的重要历史借鉴。这对推动西欧社会的近代化,无疑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假如说先秦时代即古典时代,中国历史的演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古典时代希腊历史的演变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随机性。但是这种随机性的体现在世界历史上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因而在古代世界仅如惊鸿一瞥的希腊古典文明同在古代世界绵延不断、独领风骚的华夏文明遥相辉映,既各具特色,又各有千秋。 
    从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史来看,由以少数城、邑为中心的小国的早期王权过渡到区域性领土国家的专制王权,再过渡到“大一统”专制皇权,这几乎是普遍规律;不仅以中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大体如此,希腊各邦最终仍统一于马其顿王国,地中海世界最终仍统一于罗马帝国,连古代希腊罗马世界同样也没有逃脱这一规律。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的出现,只是古代希腊罗马历史中的一段辉煌变奏,一支奇妙的插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古代世界的商品经济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可是它所赖以发展的生产力始终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而没有过渡到机器生产阶段。中间阶级的力量除在个别地区的特定历史阶段外,始终不足与代表传统力量的王权或皇权相抗衡,更不用说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了。为什么古代世界商品经济所赖以发展的生产力未能过渡到机器生产阶段?是受奴隶制束缚?是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是由于市场的狭隘?是由于专制王权或皇权的压抑?或者是受这种种因素所形成的历史合力的制约?在当代史学中,这还是不容易说楚,有待进一步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 
    最后简单地粗略谈一下个人对城邦问题讨论亦即古代世界早期国家形态问题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谈一下关于总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想法。 
    1、人类历史发展有统一的规律性,但又有丰富的多样性。我们研究世界各国的历史时,既要看到其共性,也要看到其特征和差异性,要异中求同,同中见异,不能削足适履、强求一律,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关于城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实质是探讨人类原始国家或早期国家的形态问题。我们应不持成见,客观地认真考察世界各地的早期国家形态,寻求其本质的共同点,同时也要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由此得出认识和结论。如果将一个地区的早期国家形态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