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拂去历史尘垢还老子以清白

时间:2009-7-24 13:56:31  来源:不详
   摘要:为了老子研究的需要,为了解开历史的谜团,必须深入认识《老子》其书的经历。本文侧重于《老子》书名在东周(春秋、战国)的演变探讨,以及认《老子》全书的宗旨,乃至于《老子》一书的重大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绝》、“韦编三绝”、官方本、社会本、圣人、绝学无忧。 

    《老子》一书,老子其人,它作为一个历史谜团始终困惑着我。战国时庄周把老子视为“博大真人”,其实这也只是付老子一个虚名,抬高自己,贩卖自己的诡辩。其他诸子,更是承袭当时的时尚,或汲取一点,或攻其一点,自己立论,也自心安理得,从未有澄清过老子乃何许人。自《史记》有关老子生平记载的三个“或曰”以来,又把老子搞得玄乎。从汉以后文人墨客对《老子》的研讨、论述、校勘、正诂,也终无定论,孰是孰非,莫衷一是。近几年来,楚竹简面世后,《老子》的研探又有点似是而非……的确,历史至今有关《老子》这本书、和有关老子这个人的史料,给我们留下来的只是一团团迷雾。 

    在新世纪里,为了中华民族自身古老文化的纯真,我们应透过历史的迷雾,拂去历史的尘垢……本人在史实陈迹的启发下有一些认识,现联篇成文,奉献给识者,万望诸君哂笑之余而不吝赐以教之。 

    一、《五千言》、《三绝》、《悖篇三绝》。 

    西周末年,有一在周室做官的老人,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老子。虽然他本人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做官多年,饱览史料,学识渊博,也算得德高望重。他共经历了厉王、共和、宣王三个时期,对周宣王的小有“中兴”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深得周宣王时的君臣们的赞誉和爱戴。周宣王“临危”之时,曾授命于老子,要他将古公亶父老祖宗所著的《德》经发扬光大。然而,值周宣王死,幽王继位,他的所作所为更加无一是处。当时又逢史官伯阳之流,以旁观者的身份,落井下石,幸灾乐祸(此举见《史记》伯阳语)。老子认为,这是食国家俸禄而不为国家办事的蛀虫行为(也就是典型的智者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在自己辑成的《五千言》中,又加进了新的一段(即后人分章的三十九章)针对伯阳语而斥之。 

    《五千言》,是老子在周始祖古公亶父所著的《德》经(周康王时称谓《德》经,老子称之为《建言》)的基础上立论的。他重新修定了周室宗祖的《德》经,(也就是按当时西周的“意识形态”修订,其宗旨要点突出在十九章的内容之中。)呈献给周幽王,老子想以祖宗的训导感化周幽王。可是周幽王既无心于国家治理,更无丝毫律己的意念,对《五千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碍于祖宗的情面,责成当时的史官按惯例收入周室。 

    这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诸权贵之仕,周幽王的近臣,都耳闻目睹了老子的《五千言》,且议论纷纷,相互告知,口头传讹(当时文字性的传阅颇为不易,口头传讹却不胫而走)。尤其是对其《五千言》的“三绝”感慨不已,因为这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要害之言,他们把《五千言》直呼之为《三绝》。简而言之:其内容是“绝礼弃智、绝仁弃义、绝学无忧”。由于老子文中的第三绝是“绝巧弃利”,但因这是不言自的,没有“绝学无忧”来得惊奇,故取而代之。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