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拂去历史尘垢还老子以清白

时间:2009-7-24 13:56:31  来源:不详
  一刹时,不仅使周王朝的权贵之士、智者们目瞪口呆,就是各大诸侯国闻之也为之愕然。愕然之余也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借口,加之幽王的极度昏庸,于是春秋之哗然就在公前770年开始了。春秋初期,诸侯大国各怀己意,居心叵测,各自为政,兴风作浪:“绝周礼,禁仁义,摒弃智者”,渐趋周天下“礼崩乐坏”。春秋时,此风不衰,长达两百多年的倾轧……这一段时间,让历史学家感到头疼,史料少得可怜。其重要的原因,是智者不敢为也。 

    待孔子起而入仕为宰时,已是公元前500年,春秋末之时。此时的孔子才有机遇,有能力有欲望在周室接触到传讹已久的《三绝》。孔子读《三绝》,惊而喻之为“悖篇”,(当时,韦通违,通背,悖;编通篇。)而直呼之《韦编三绝》。太史公哪能顾及这个史实,把孔子反复而读的(喜读)《易》、《韦编三绝》连在一起,后人就视之为读《易》牛筋三断了。 

    《悖篇三绝》对孔子的震动很大:晚年他之所以顶天立地地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其原由正是根据“绝礼弃智、绝仁弃义”而来的;“学而时习之”也是用“礼政教”或“博文约礼”而规定“学”字的含义来针对《三绝》的“绝学无忧”而提出的,即是对“礼法政教”时时习之。简言之,就是“礼”要时时习之,毫无今人“学习”之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是针对《三绝》文中的“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而提出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态度,可惜,今人还认为这两种认知态度是“合一的”,还大而宣之。显然,孔子之论,还有很多源于《三绝》,意义却大相径庭,此处恕不烦呈。 

    看到《三绝》的不只孔子一人,春秋时,还有较多的人都读过《三绝》。例如除管子外还有和孔子同时的孙武子,也因某种机遇在孔子前就读到了《三绝》。孙武子颇有自知之明,对于老子的教诲,虚心而习研之,对老子的有关用兵之说颇为留意,特别钟情于“以奇用兵”,也深入地认识到老子的认知方法。坚持“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的认知态度,“致虚”、“守静”、“玄之又玄”,在“奇”字上大下功夫,把个“奇”字盘活了,终成《孙子兵法》流传于世。 

    二、从《三绝》到《老子》的社会传本。 

    儒学在战国初期日涨,但《三绝》的影响也困惑着不少的人。 

    其间,墨子也接触到孔子认定的《悖篇》,但又深受儒家“复礼”的影响,好像动不了,只能臣服儒礼之说;老子的《三绝》也似有理,啃不动,只好捡起“贤、义”而反议之,要“尚贤”。对孔子的仁也要发挥发挥,以“兼爱”而倡之以义也,也自成一家。 

    《三绝》啊,《三绝》,多少人想得到她,诸侯大国也要她。于是一桩重大的窃书案发生了。离孔子百多年后,离《三绝》成书400多年后,东周史官太史儋,为着个人的利益,窃周室藏书《三绝》西行去,至关遇令尹至交,示之《三绝》。关令尹对这久已耳闻的《三绝》,仰慕已久,也是众多文人所未目睹过的钟爱之宝简,当然不会放过。不仅自己抄录,且广为传而示之。这才是以太史儋所持之本(已错简)为足本的社会传本之始祖本《老子》(《三绝》是人们的传言。这时的文人,才知《三绝》远不只“三绝”,当可正其名,按战国习称,改称《三绝》为《老子》)。
 
    太史儋当继续西行,所揣的《三绝》自入秦又被收入秦室自不待说。不过《史记》记太史儋之言,说明他是一儒,与他所窃《三绝》的著作者毫无干系。倒是得谢谢他,没有他,天下之人读《老子》者甚少,这是奇功一件。关尹得《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