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
西汉初期徭役制度新证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西汉刺史设置背后的经济
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
西汉黄河水患频发与防治
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
对西汉货币的重新认识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河西汉简中“捕亡”简反
最新热门    
 
西汉宰相制度变化的原因

时间:2009-7-24 13:57:19  来源:不详
的先例[73]。于是“正三公官分职”的办法便被提了出来[74],不但恢复三公鼎立制度,而且把大司马班在首位。不过把丞相地位压到大司马下面,和秦汉以来旧制冲突厉害,便又依儒家三公学说将丞相之名改为大司徒,巧妙地掩饰新制的缺陷。哀帝的心意,丞相孔光十分清楚,极力迎合。在这次改制前,哀帝让董贤拜访孔光,尽管董贤父亲董恭当过孔光属吏,董贤作为大司马地位又在孔光之下,但孔光“知上欲尊宠贤”,竟放下丞相架子,“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均敌之礼”[75]。王夫之曾痛斥孔光之行是“执臣主之礼”[76]。然因哀帝高兴,孔光不但稳固了自己官位,而且两个侄子也因此得以拜官。由此可见,元寿二年的改制,表面上丞相权力分散,地位降低,然究哀帝之动机不但不是出于君权、相权之争,恰恰相反,而是孔光为进一步讨取哀帝欢心,一致尊宠董贤的结果。当然,这是一种衰世的不正常现象,也不能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
  总之,汉成帝以后三公鼎立制度之建立,虽然和汉武帝之改革相比,历史背景、国力强弱相差很大,具体措施也不一样,但就其基本指导思想言,总的来说却是相同的。即都不是出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的需要,而是为了通过改革,加强统治,维护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1]参叶适:《习学纪言》卷二三;曾资生:《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册,第14、146页,南方印书馆;聂崇岐:《史丛考》上册,第207、213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汉书》卷六四上《徐乐传》。
[3]《资治通鉴》卷一七,武帝建元二年。
[4]汉武帝晚年,一度想恢复左右丞相之制,但未成事实。见《汉书》卷六六《刘屈氂传》。
[5]参《文献通考》卷四八《职官考二》引石林叶氏之统计。叶梦得的结论是:“太尉官自高祖以来,有事则置,无事则省,不以为常也”。
[6]如武帝初年,窦婴为丞相,与太尉田蚡推荐赵绾为御史大夫(中二千石),见《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又如黄霸为丞相,荐史高为太尉,宣帝派人责问:“将相之官,朕之任焉,……君何越职而举之?”证明除将相外,御史大夫以下官丞相均可推荐,见《汉书》卷八九《黄霸传》;胡三省甚至认为,按制度丞相推荐太尉也不算越职,见《资治通鉴》卷二七,五凤三年。
[7]对“起家至二千石”句,据现有史料,似未见汉初有人从布衣起家即至二千石官的。景帝时邓公“起家为九卿”,是因为他早已是城阳中尉(二千石),乃免职后再起用,见《史记》卷一百一《晁错列传》。韩安国甚至“起徒(犯人)中为二千石”,也是因为他原已为梁国中大夫,见《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起家的这种用法至三国尚存在。如杜恕原为太守,以疾免,“起家为河东太守”,见《三国志》卷十六《杜恕传》。
[8]《汉书》卷五二《田蚡传》。
[9]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张武曾断言诸功臣有异志,当即遭宋昌驳斥。后来事实证明张武是过虑。所以文帝虽对右丞相周勃骄傲不满,却在勃免相后让陈平一人独相;其后又让另一功臣灌婴独相,率大军出征,都不嫌他们权重,这就证明文帝、周勃矛盾并非君权、相权之争。
[10]一月一朝,见《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朝会”条。一月二朝,叫“朝朔望”,见《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卷八一《张禹传》。
[11]《资治通鉴》卷一七,武帝建元元年。
[12]《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及师古注引《汉旧仪》。
[13]《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
[14]以上分别见《史记》、《汉书》本传。
[15]《观堂集林》卷一一,《太史公行年考》。
[16]《汉书》卷三九《萧何传》、卷四二《张苍传》载,秦丞相、御史府收藏“律令图书”,可据以了解“天下厄塞”等情况,汉初承用此制。
[17]分见《资治通鉴》卷一七,武帝建元元年、建元三年;卷一八,武帝元光五年。
[18]《资治通鉴》卷一七,武帝建元三年。
[19]《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中大夫后改光禄大夫,是外朝官,见《汉书》卷七七《刘辅传》王先谦补注。但武帝此时从他们“并在左右”来推测,应相当于后来的中朝官。
[20]《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仅记尚书保管遗诏;而《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卷六八《霍光传》、卷七四《魏相传》则记尚书之权已发展为接受吏民上书,保管并审阅各种文书,估计应是从武帝时开始变化的。而按旧制,不但文书资料之保管归丞相、御史两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