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

时间:2009-7-24 13:57:30  来源:不详
见,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构筑了一道心理屏障。康熙晚年,清政府出台禁教政策,中国又经历了近百年的闭关自守。耶稣会士的活动进入低潮,“无论于传教或传医,都仅仅是匆匆过客而已。”[v]
      西洋医学卷土重来,一般以1805年牛痘术传入为起点。传教士医生通过种牛痘的方法博取了中国人的欢迎。1805年冬至1806年春,内地天花流行,在广东,很多人涌到洋医皮尔逊的诊所要求种痘,一年之中,皮尔逊曾为数千人施种。但西医真正在规模上的拓展,则是进入近代以后。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其中包括“设立医馆”(中美望厦条约第17款)、建造“医人院”(中法黄埔条约第22款)。[vi]虽然清政府迫于条约束缚,给西方以传教和设立医院的特权,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官方仍持漠视和限制的态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再次强迫清政府承认自由传教和设立医院,西洋医学与官方的关系才有所松动。面对一大批并不认可西医的官员和士大夫,教会医生往往主动出击,通过在上层社会的公关活动,对名流显要施展影响以扭转局面,争取获得中国官方对西洋医学的认可与信赖。伯驾、雒魏林、德贞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星豆栏医局,开创了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广州的官员一度产生畏疑,为此他们“专门派了一名密探,到医局去刺探外国医生的意图”[vii],但是未加干涉。伯驾在报告中写道:“没有什么反对被激起,相反,我一直确信医院不仅被政府官员所知,而且为他们所赞同。”[viii]1838年中华医学传教会在广州成立时,政府也没有干预,并“获得中国官方的默许”[ix]。伯驾在1839年就托人给患有疝气的林则徐送去疝气带,并有这样的记载:“疝气带送去给钦差大臣之后,健康状况良好,只有当他咳嗽时肚子上的东西较易滑落。从他所说的症状看来,他似乎还有气喘,我给他送去一份药。为了向我道谢,他送来了水果等礼物。”[x]
      伯驾十分重视这次交往,并“专门为林则徐立了一张病历书,编号为6565。”[xi]林则徐对伯驾医术的青睐,增添了伯驾的自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政府通知伯驾停办医院。1842年,战争结束以后,伯驾重开广州的医院,次年,时任钦差大臣的耆英到伯驾的医院看病,并对医院赞不绝口。事后,耆英不仅赠给伯驾一些小礼物,还赠了两个匾额,上书“妙手回春”、“寿世济人”,落款为“耆宫保书赠伯驾先生”。[xii]从林则徐和耆英对伯驾医师的亲和可以反映出,清朝官员在禁教政策下对西医在某种程度上的默许和宽容。
      当伯驾等教会医生在南方大展拳脚之时,作为中国统治中心的北京,洋医生依然形单影只。英国人雒魏林开创了北京的西医事业,1861年他来到北京,担任英国驻华使馆医生,后来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即北京首家基督教会医院。
1864年雒魏林回国,医学博士德贞接替他,主持北京的医疗工作。起初,德贞的工作并不顺利,直到1867年局面才有所改观。这一年,他接待了两个特殊的病人。一位是总理衙门大臣的儿子,德贞每天应邀去病家替那位九岁的孩子治疗胸伤。孩子的康复令大臣感激不已,他两次来到德贞的诊所致谢,并送来一大堆昂贵的礼物,其中还有道光皇帝的赐物。此外,他还送给德贞一块题有“西来和缓”的楠木匾,将德贞与中国古代名医医和、医缓并称。最让德贞兴奋的是,“这位大臣曾坚定地主张反洋观点” ,而“现在友谊因此产生了”[xiii]。另一位特殊的病人是内阁大学士贾桢。1866年,69岁的贾桢因患脑震荡,陷入轻度瘫痪。次年,德贞开始为他治病,贾桢很快康复,并亲自到诊所拜访致谢,还和德贞就照相机、幻灯机等西方科学仪器的特性进行交谈。由于贾桢是深得同治帝宠信的重臣,因而德贞在向伦敦会报告这两份医案时自豪地说“它们(的成功)证实了偏见和排拒的障碍被迅速清除”[xiv]。
      最令德贞得意的莫过于治好了荣禄的病。1877年春,荣禄的腰部生了瘿瘤,自述“痛苦情形不堪言状”,经数十名中医诊治皆无济于事。德贞用麻醉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