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

时间:2009-7-24 13:57:30  来源:不详
行两次手术割除,不久,“患处日见起色,疮口之见收缩,七十日而平复,大愈。”荣禄大赞其“术技精深绝妙,竟克臻此,夫乃叹人之少见者。”[xv]另外,德贞曾任曾纪泽的私人医生,两人经常长谈至深夜。同时,他与大学士沈桂芬、崇厚的友谊也可为圈点。毫无疑问,“德贞一系列成功的医疗活动在中国官方对西医知识的接受及以后的认可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xvi]。其高明的医术终于打动了清廷,1871年,他被同文馆聘为第一任生理学教习,任教长达23年。同文馆因德贞的到来而开设的生理学讲座,被认为是中国官方正式接受西医知识的开端。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中国官方开始接纳迥异于中国传统思想的人体观念。
      自此,德贞在北京打通了一条官路。在断绝一百多年后,西洋医学再次从南方辗转迂回进入京城。一些懂医术的传教士再次被召进皇宫为帝王和贵族们治病,许多传教医生被聘为清廷高级官员的家庭医生,清廷上下在心理和行为上开始接受新式医学。可以说,突出的疗效是西医在当时被认知与接纳的唯一尺度,因为清廷官员对西医的认同,较多地缘于他们自身对西医功效的体验。
      洋务运动后期,中西文化交流日甚。一批清廷官员开始热衷于西方的生活方式,他们甚至走出国门,放眼域外,目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期间,对西医的认识也产生了飞跃。李鸿章对西医的认识和理解就居于更高的思想层面,他对西医的认知与众不同,是在先相信西医且对西医有一定了解后,才延请西医治病的。他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又多世业孤学,藏真府俞悉由考验,汤液酒醴更及精翔,”西药化学“格致微渺、务尽实用,非仅以炮制为尽物性,则尤中士医工所未逮者。”[xvii]后来,传教医师马根济治愈李鸿章夫人的沉疴,是促成了李鸿章投资创建医学校的契机。1881年,他聘用马根济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医学校­­——北洋医学堂,此举的用意不再局囿于西医单纯的疗效,而是使医学与海军事业相配套, 1894年他在奏章中陈述:“臣查西洋各国行军,以医官为最要,而救治伤科,直起沉痼,西医尤独擅专长,其学以考求经络,辨别药性为始基,以察脏腑之运行,练临症之法理为进步。其究以调内科之精微,平诸家之同异为极功,非专门名家,历经考试,该国家未能给凭诊治。北洋创办海军之初,雇募洋医分派各舰,为费不赀,是兴建西医学堂,造就人材实为当务之急。”[xviii]
      对西医考核制度的赞赏,至少说明,由政府统管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观念已渗透到李鸿章的意识之中,他的目光也开始投放到军队的近代化建设上。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一些教会医师也得到了清廷的重用。除上述德贞长期担任同文馆的生理学教习,马根济帮助李鸿章建立医学校外,一些教会医师在洋务运动中异常活跃。不少人被聘到海关参与检疫工作,如玛高温被赫德聘为温州海关帮办兼医务官,梅腾更曾任杭州海关外科医师。一些教会医师还受聘参与战争救护,如查尔斯·卫理曾在中法战争中被清政府聘为军医。清政府还对在战争中有功者予以奖励,如达斯维特在甲午战争中救治了不少伤员,战后他不仅得到了一位将军赠给的匾额,还得到光绪皇帝赐予的双龙宝星,此外还获得在休假时配有一名荣誉卫兵的殊荣。[xix]
      1898年8月,光绪帝接受维新派的主张,创立京师大学堂。并下谕:“医学一门,关系至重。亟应另设医学堂,考求中西医理,归大学堂兼辖,以期医学精进。”[xx]1902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分科仿日本体例,共七科,医科为第七科,下设医学、药学两目。1903年,同文馆被成译学馆和医学实业馆两部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医科被列为第四科,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分,并规定医本科修业年限为三到四年,预科三年。可见,此时的西医学在统治者眼里已是关系重大的学科了。不独光绪帝及宫廷大员如此,掌握清廷权柄的慈禧太后对西医也有相当的好感。伦敦会传教医师科克伦曾深入宫闺替慈禧和李莲英治病并获得信任,1904年,教会筹建北京协和医学堂时,就曾得到过慈禧万两白银的襄助,其他京内外大臣也各有捐献。[xxi]
      至此,西洋医学在经由被排拒、信任与接受的百般波折后,终于在地位上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这些都体现在官方的态度和政策上的变化中。西方殖民政策的权力护驾,西学东渐的强烈渗透,中国近代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