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乾嘉学术与西学
关于乾嘉学派的成因及派
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
论乾嘉学风对近代史家的
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
20世纪的乾嘉考据学成因
乾嘉学术创造性思维的出
最新热门    
 
评乾嘉学者的马班异同论

时间:2009-7-24 13:58:04  来源:不详

摘  要   乾嘉时期,由于文化总结意识的增强,对马班异同的研究呈现出新的景象。乾嘉学者从史文繁简、编纂体例、叙事风格、学术思想等几个方面研究马班异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他们超越马班异同研究上抑此扬彼的局限,主张马、班并举,《史》、《汉》同列。他们在比较马班异同时,能够考虑到成书背景、著史旨趣及著史目的等各方面的因素,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其得出的结论也较客观、公允。

关键词  乾嘉;马班异同;史文繁简;编纂体例;叙事风格;学术思想;史学批评


 

《史记》、《汉书》是中国史学上的两部开山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二者的特殊地位,比较马班优劣,探讨《史》、《汉》高下,研究相关史学问题,自然也就成了史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争论两千年而不衰。 到了乾嘉时期,随着文化总结意识的增强,更有大批学者在研究《史记》、《汉书》时涉及到此问题,如钱大昕、王鸣盛、赵翼、梁玉绳、章学诚、沈德潜、邱逢年、浦起龙、朱仕琇、熊士鹏、杨于果、牛运震、陆继辂、王筠、周中孚等。他们或断简零札,或鸿编巨制,从不同角度对马班异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成果甚丰,见解深刻。剖析乾嘉学者的马班异同论,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史记》、《汉书》研究的历史成果,还能使我们看到乾嘉学者自身的治史原则和方

 

一、史文繁简


《史记》记事起于黄帝,讫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汉书》所记为西汉一代之史事。二书在内容上有一百余年的重合部分。就具体篇章而论,《汉书》一百篇中有五十五篇与《史记》所记内容相同,计有帝纪五篇,表六篇,志四篇,传四十篇。故历代研究马班异同的学者,很容易从二书相同的部分着手,研究其史文繁简、记事详略、取材异同,进而评价二书的优劣。如人倪思、刘辰翁的《班马异同评》、人许相卿的《史汉方驾》等。乾嘉学者在研究马班异同时,研究角度已趋向多样化,但仍对两书重合部分的记事繁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并通过比较探讨了马班史书取材的标准以及他们的史识。

总体而言,乾嘉学者在进行这方面的比较研究时,已不像晋张辅等学者那样简单地以史文繁简论史书优劣,而是能够从马班著史意旨的角度讨论二书的繁简问题,比较公允、客观。如王鸣盛曾在《十七史商榷》中反驳张辅的“繁省说”,并且进一步指出“马意主行文,不主载事,故简;班主纪事详瞻,何必以此为劣”,[1](卷七 )意思是说,马、班作史的着重点、旨趣不同,由此而产生记事繁简区别,对此应分别看待。陈棫也说:“史公之书,自黄帝讫麟趾,备载历代,而卷帙不及《汉书》,似乎简矣,然简人所不能简,亦详人所不能详”,[2](卷一八)无论是简是详,都是紧紧围绕着著史宗旨而作出的取舍。司马迁《史记》为会通之作,上下纵横几千年,旨在探讨历史演变的过程,故不得不提纲挈领地记载史事;而班固《汉书》为一代之史,述西汉之始末,主在总结西汉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故需详载二百年之历史。所谓“必综会其世其帝其国其人其事之始终曲折,审其孰重孰轻,炯若观火,然后即其重者以立主意,复执此以制一切详略虚实之宜”。[3]

就《史》、《汉》两书的具体篇章来说,乾嘉学者认为二者互有得失。大致说,《汉书》与《史记》相比,增加了一些诏令、奏议等,对此乾嘉学者肯定其记载详赡的一面,如赵翼《廿二史札记》“《汉书》多载有用之文”、“《汉书》增事迹”等条,就指出《史记》失收许多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