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乾嘉学术与西学
关于乾嘉学派的成因及派
清代乾嘉史家史学批评方
论乾嘉学风对近代史家的
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
20世纪的乾嘉考据学成因
乾嘉学术创造性思维的出
最新热门    
 
评乾嘉学者的马班异同论

时间:2009-7-24 13:58:04  来源:不详
》加以针砭的,如认为《古今人表》与其断代史的体例不符;收录人物荒诞、无稽,并以己意定高下。对此,赵翼、章学诚、浦起龙、沈德潜、熊士鹏、朱仕琇等都有所论述,如沈德潜说:“《汉书 • 人表》一卷,起自伏羲,迄于董欣、司马翳,准之体例,未为得宜。盖《汉书》既以汉为主,不必复序古今人物。”[5](卷三 )浦起龙也说:“至若《古今人物》一表,草率支缀,强分九品,并阑入庄、列寓言无实之人,尤为识者所笑也。”[9](卷二 ) 另一方面,也有替《古今人表》辩护的,认为班固撰《人表》虽未列汉人,但有因古鉴今的思想。如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说:“今人不可表,表古人以为今人之鉴,俾知贵贱止乎一时,贤否著乎万世。”[11](P140)梁玉绳也说“班氏广征典籍,搜列将及二千人,存其大都,彰善戒恶,准古鉴今,非苟作者” [12](P467 )等等。乾嘉学者对《汉书·古今人表》的不同认识,反映出他们对史书编纂体例的不同看法,尤其是对于断代史纪传体编纂的不同看法。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要认识《古今人表》的价值,必须深入体会《汉书》的史学思想及《古今人表》的立表旨趣。[13]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通史、断代之思想融通。

    就本纪而言,乾嘉学者对二书争论最多的当属《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惠帝本纪》等。一方面,乾嘉学者肯定《史记》为项羽、吕太后立本纪。如钱大昕认为项羽“虽非共主,而业为天下主命,不得不纪其兴废之迹”,《汉书》降项羽为传,是因为“孟坚汉臣,故有意抑项”,[14](P573)所以说“《史记》,一家之言;《汉书》,一代之史”。[8](卷二八)又如邹方锷说“羽之立本纪也,迁盖以继而有天下者羽也”、“削孝惠而纪吕后,纪其变也,著其实也”。[15](卷六)此等议论甚得史公之深意,也反映了钱大昕等人在历史编纂思想上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也有乾嘉学者肯定《汉书》的作法,如赵翼认为本纪之体是用以“叙述帝王”,而迁《史》为项羽立纪,“颇失当”,“故《汉书》改为列传”。[4](P3)又梁玉绳批评《史记》说:“惠帝不立本纪,反以吕代刘。睹斯众论,咸成乖越。”[16](P101)赵翼等人的评价,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汉书》断代为史,意在尊汉,应把高祖冠本纪之首,此无可非议。但批评《史记》的做法,又欠妥当。司马迁《史记》为通史之作,他是站在历史变化的高度上臧否人物、评论历史的,而赵翼等人不甚理解史公旨意。窃以为,《汉书》为惠帝立纪、项羽改传,重在表现体例严谨,强调封建礼法制度不可逾越。而《史记》为吕后、项羽立纪,则重在突出历史变化以及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史》、《汉》二书的“书志”部分,均记述典章制度,对后人研究古代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以及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等,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班固对“志”非常重视,《汉书》“十志”除继承《史记》“八书”之外,在内容上又有所增加,如《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五行志》等。乾嘉学者对《汉书》“书志”所增内容进行了仔细研究,如朱仕琇认为二者的不同“有损有益”,“《律历》、《礼乐》、《五行》、《艺文》诸志,迁无而班有”。[17]邱逢年也说“马阙《地理》而班于此志为特精”,“凡此岂非马失而班得乎”?[3]肯定了其所增内容及首倡之功。

乾嘉学者对二书重合部分的列传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汉书》武帝以前王侯公卿皆用《史记》旧文,间有《史记》无传而增立者”。[4](P22)并且肯定其所增之传,如赵翼就认为“《史记》有《齐悼惠王世家》,而赵隐王如意、赵共王恢、燕灵王建皆无传,赵幽王友附于《楚元王世家》内。然皆高帝子也,何得阙之?《汉书》皆立传”[4](P22)但乾嘉学者在肯定其增传的同时,也指出了《汉书》所增列传有流于繁琐的一面,如章学诚说“自班、范以后诸传,人各自为首尾,史传由是益繁”。[18](P245)另外乾嘉学者注意到《汉书》对《史记》的列传也有所改动,并认为这种改动得失参半。如王鸣盛认为《史记· 大宛列传》把张骞、李广利二人穿插叙述,而“班氏以二人截分两传”,“体例明整,马不如班”。[1](卷六P2)而沈德潜则指出,“《史记》详叙桑弘羊、孔仅之去本趋末,乱法扰民,《汉书》只述晁错之入粟塞下,而于弘羊等阙焉,此班之不及马也”。[5](卷三)《史》、《汉》二书列传的差异反映了司马迁、班固二人史识的不同,乾嘉学者所论较中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