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
最新热门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8:27  来源:不详
多的时间一直给孩子们“说吉话”自然也是问题(即使是几家家长联合起来,轮流值班,这些问题同样存在)。由此看来,“说古话”者当是职业的“说话人”;家长之所以要把钱给了孩子,再让他们聚坐“听说古话”,乃是让孩子们用来付给“说话人”作为报酬的,否则,何以要先给了钱再让他们“听说古话”?
  那么,职业的“说话人”是否可能在一般的“tú@(18)巷”为“聚坐”的“小儿”“说古话”呢?宋代的说话表演主要在瓦子勾栏、茶肆酒楼等固定场所;在那些繁华热闹的中心地带,也常有较为流动的表演场所。关于宋代艺人在街道上表演的记载,《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说:“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gǔ@(19)duò@(20)儿,杂剧。……尹常卖,五代史。”《都城纪胜•井市》说:“此外如执政府墙下空地,诸色路歧人,在此作场,尤为骈阒。又皇城司马道亦然。候潮门外殿司教场,夏月亦有绝伎作场。其他街市,如此空隙地段,多有作场之人。”《西湖老人繁盛录》说:“十三军大教场、教弈军教场、后军教场、南仓内、前杈子里、贡院前、佑圣观前宽阔所在,扑赏并路歧人在内作场。”这些材料记载了宋代说话等技艺流动表演的状况。但不管是“御街两廊下”、“执政府墙下空地”、“皇城司马道”、“候潮门外殿司教场”,还是“十三军大教场”等地方,都属闹市的宽阔地带,而并非像《tú@(18)巷小儿听说三国语》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一般的“tú@(18)巷”中。即使是“tú@(18)巷小儿”亦可随时“聚坐听说古话”,且说话者技艺如此之高,让小儿们非常投入、感动,这大概需要在城市更为繁华、说话技艺有了更为充分发展的明代方可做到。
  此外,该文的所谓“说古话”,自是“说话”中的“讲史”;“说三分”(讲说三国故事)也确是“讲史”的一大部门。从孩子们的“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反应看来,“说三分”在当时已有浓厚的尊刘反曹倾向;而尊刘反曹倾向的产生,乃是由于把曹操作为欺君罔上之贼,视刘备为对汉献帝忠心耿耿的汉室宗亲的结果。不过,这与宋代“说三分”的情况是相反的。元刊《三国志平话》虽然刊于元代,但却是从宋代以来“说三分”艺人的世代累积型的成果,从中不但看不到丝毫尊刘反曹的倾向,在其开篇中还立场鲜明地为曹操的欺君罔上辩护。——在其开篇司马仲相阴司断案的故事中,说汉高祖做了皇帝后,残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三大功臣全都惨死,三人的鬼魂向天帝告状,司马仲相负责断案。最后汉高祖、吕后的罪名成立,玉皇敕道:“汉高祖负其功臣,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交蒯通生济州,……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交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注:见《古本小说集成》第一册,第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在被汉高祖所杀的三人中,韩信的功劳最大,也最获得后人的尊崇、同情,他既受到汉高祖夫妇如此残酷的迫害,那么,他在转世以后对其前世的仇人加以报复,正是天道好还,报应不爽。——严格说来,曹操之对汉献帝,远不如汉高祖对韩信之甚。《三国志平话》的这种设想,正体现了民间的正义。所以,在《三国志平话》中找不到尊刘反曹的倾向乃是正常的事,作为其前身的宋代的“说三分”当同样如此。何况在宋代人的一般认识中,对曹操是颇有好感的。尽管苏轼自己对曹操的个人品德颇有非议,说他“阴贼xiǎn@(21)很,特鬼蜮之雄者耳”,甚至指责他之“分香卖履,区处衣物”为“平生奸伪,死见真性”(《前集》卷二十《孔北海赞》),但仍称赞曹操“功盖天下”(《前集》卷二十二《试馆职策题三首》)。其弟苏辙更对曹操称颂甚至,其所作《历代论三•晋宣帝》、《上昭文富丞相书》等文皆可为证(注:苏辙《历代论三•晋宣帝》(《栾城后集》卷九)曰:“汉自董卓之后,内溃外畔,献帝奔走困掊之不暇,帝王之势尽矣,独其名在耳。曹公假其名号以服天下,拥而植之许昌,建都邑,征畔逆,皆曹公也。虽使终身奉献帝,率天下而朝之。天下不归汉而归魏者,十室而九矣。曹公诚能安而俟之,使天命自至,虽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事纣,何以加之?惜其为义不终,使献帝不安于上,义士愤怒于下,虽荀文若犹不得其死,此则曹公之过矣。”可见曹操在苏辙眼里虽不免有过,但终是瑕不掩瑜。《上昭文富丞相书》一文又曰:“辙读《三国志》,尝见曹公袁绍相持久而不决,以问贾诩,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绍兵百倍于公,公画地而与之相守半年,而绍不得战,则公之胜形已可见矣,而久不决,意者顾万全之过耳。’夫事有不同而其意相似,今天下之所以仰首而望明公者,岂亦此之故欤?”若不是以对曹操才能的百般推崇为前提,何以能用之比拟自己所敬慕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