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基础
最新热门    
 
2007年高三历史冲刺训练试卷一

时间:2009-10-18 17:37:04  来源:佚名
 

2007年高三历史冲刺训练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辖。回答1—3题。

1.下列官职或机构中,与西汉的西域都护府的职能相近的是

①北庭都护府 ②忽汗州都督府 ③宣政院辖地 ④伊犁将军 ⑤安西都护府

       A.③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

 

    2.清朝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A.通过会盟加强与西藏联系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D.委派官吏进行有效管辖

 

3.清朝设立台湾府的根本目的

       A.加强两岸联系    B.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

C.铲除地方割据政权  D.防止列强入侵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不懈地抗争。回答4-6题。

4.辛亥革命是由下列哪些因素促成的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发动

社会矛盾的激化      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辛亥革命前后,袁世凯先是得以重掌清政府大权,继而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其中共同起作用的因素是

A.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  B.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推波助澜

    C.西方列强的积极扶植   D.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6.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①外国银行借款给清政府  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③“实业救国”思想兴起  ④新文化运动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党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曲折。据此回答7-9题。

7.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8.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B.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严加限制的措施

    C.提倡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的政策

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

 

9.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导下,石油、钢铁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B.造成三年困难时期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

C.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以兰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为标志

D.七千人大会及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左”倾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回答10-12题。

    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不包含下列哪项内容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普遍发生的结果表明

A.工业革命形成了自由主义潮流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从欧美扩大到亚洲

       D.大机器生产完全取代了手工工场

 

1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指

A.世界联系加强,政治经济融为一体

    B.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实行商品输出

    C.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

       D.东方国家完全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13.(20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16世纪时,英国人认为“航海是谋求国家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手段。”结果英国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称霸海洋达三个世纪。

18世纪末,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英两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两国的海外贸易政策对本国社会经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二 魏源认为:海运“其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李鸿章认为:“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

孙中山认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2)以上四人各自的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中国近代造船业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4分)

 

 

 

 

14.(16分)晚清政府统治的最后20年,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形态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转型时期。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采取了哪些对策?结果和影响怎样?

 

 

 

 

 

 

15.(16分)20世纪以来,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多边关系之一。三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起伏较大的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原因何在?(6分)

 

(2)“冷战时期”,新中国与美国、日本之间的关系波动最大。70年代之前,三国之间关系的基本特

征怎样?70年代以后,三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6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美国、日本各方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与两国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发生。试概括指出造成这种矛盾与冲突局面的主要因素。(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