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06年全国历史中考模拟试
06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
最新热门    
 
06—07年高二文科班历史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2:39  来源:佚名
 

             高二文科班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3分,共9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存在的基础是

A.周王拥有的权力        B.诸候国的承认     C.大量奴隶的存在      D.井田制的实行

2.“紫禁城内各有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结尾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罪行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广东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近代史上,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共有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5.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其中开放口岸最多的省份是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6.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北平和谈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重庆谈判

7.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荤图》

8.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9.“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10.1962年,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忘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这首诗反映了

A.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份                      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

C.包括台湾民众之内的广大人民渴望祖国的统一        D.主张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11.新中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是通过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

 

 

12.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缩略语是

A.APEC      B.NATO     C. OPEC         D. WTO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其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订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D.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14.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明了他 ①封建忠君思想②个人名利观念  ③收复失地的愿望④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作品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黑暗的文学家是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陆游    D.关汉卿

16.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好

 

 

17.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①七届二中全会②“八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十六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表现在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邓小平在下列哪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二大”

20.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  

 

 

21.明清时期以揭露科举制腐败和封建纲常沦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22.最能反映明清时期文人画风貌的是

A.山水画      B.宫廷画        C.风俗画        D.写意画

23.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订“863计划”           B.制订“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4.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66年

2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是

A.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B.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6.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其意图在于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主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27.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先从农村着手                    B.从中国国情出发    

C.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D.根本目的和奋斗目标一致

28.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立党之本            D.执政为民
30.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1.“枯藤老树错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作品的体裁是:

A.  诗          B.  赋          C.  词             D.  散曲

3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3.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1分。

34.(9分)建国后我国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统计表

时间
 1949年
 1955年
 1965年
 1976年
 1980年
 1985年
 
科技人员(万)
 5
 40
 90
 20
 527.6
 781.7
 
科研机构(个)
 30
 840
 1714
 430
 4271
 4937
 

    根据上表回答:

(1)上表所反映的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变化有何特点?(4分)

 

 

(2)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5分)

 

 

35.(11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即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l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议。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力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1分)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36.(15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为了确立尊卑有序、贵贱分明的着装制度,清朝曾先后8次制定或修订与服饰有关的律法,对百官朝服及百姓服装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一条规定满族妇女最主要的服饰是旗袍,汉族妇女不得穿连体旗服,只能上袄配下裙,男性主流服装被锁定为长袍马褂。

                                 ——《中学历史教学》2001年l0期,《时代与服装》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发生变化。先是广州、上海等地买办穿起了西装。继而是留美幼童经过与学监的斗争,也开始穿着西装,还剪掉头上的辫子,揭开“断发易服”序幕。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潮兴起,更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随着洋布涌入,百姓穿洋衣洋袜的逐渐多了起来。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山装由孙中山亲自设计而得名,依据国之四维(礼仪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五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必须钉三个扣子等。

    材料四  20世纪下半叶,男女服饰发生巨大变化。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反资反封大背景下,西服长袍马褂为人民所摒弃,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文革时,被称作“干部服”的中山装受到男女老少欢迎,国防绿军装成为革命象征。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教材《历史必修Ⅱ》

    回答:

(1)阅读材料一,鸦片战争前清朝服装有何特点,(2分)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为什么一度受青睐,却又很快销声匿迹?(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重要阶段百年服饰演变的趋势及影响中国近百年服饰变化的因素。(4分)

 

 

37.为庆祝中共建党八十六周年,某校学生会计划明年暑假组织一次“红色旅游”的活动,特意向同学们征集“红色旅游”路线的设计方案,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精选出从中共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二十八年革命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地点,拟一份关于“红色旅游”的设计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

 

 

 

38.史学界认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经历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仿洋改制看世界”的发展历程。试概括其各自的实践效果,并就其探索历程和最终结果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 C C B B      6—10:D C B C C        11—15:D A C A D        16—20:C D D D A

21—25:D D D C A                 26—30:D B D D B             31—33:D A C

二、非选择题:

34.(1)总的来看,建国后,我国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队伍迅速壮大;其中有两个快速增长期;两个稳步增长期;一个迅速下降期。(4分)

(2)原因:第一阶段,建国初,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科研机构和队伍在极差的基础上获得飞速发展;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时期,随着经济,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而稳步发展;第三阶段:因文革极左错误的影响而凋零;第四阶段:文革后,错误的政策得到纠正,相关正确政策的恢复,科研机构和队伍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第五阶段:随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而稳步前进。(5分)

35.(1)反蒋抗日。(1分)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3分)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分)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4分)

   (3)拥(联)蒋抗日。(1分)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1分)

36.(1)特点:①式样单一,主要以长袍马褂和旗袍为主。(1分)②政治色彩浓厚。(1分)原因:①满清民族压迫歧视。(1分)②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统治。(1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开始趋向多样化。既有本土特色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又流行西装、洋服;由封闭走向开放。(2分)形成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受西方服饰文化影响。②辛亥革命“断发易服”、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③从穿着角度,西装适体、潇洒,洋服价廉物美、舒适。(3分)

(3)苏式服装受青睐的原因:①中苏关系的友好。②新中国成立后,反封反资影响到人们穿着。但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苏式服装很快消失。(2分)

(4)发展趋势:由拘谨、呆板、保守、单一、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多样化、平民化转变。(2分)因素:政治因素:如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的转型;对外政策:由封闭走向开放;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交因素: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中苏关系;生活角度:美观、舒适、适用。(2分)

37.方案:上海:中共一大会议所在地,中共的诞生之地。(2分)

南昌: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分)

遵义: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点。(2分)

北京:五四运动发源地,新中国首都。(2分)

可以选择井冈山: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还可以选择大别山、大渡河等地,但要注意经典性。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妥善安排,注重节约行程,不走重复路线。(每个地点及理由必须符合史实,只要答出四个即可)

38.答案:实践:(1)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抗列强侵略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通过编译西方资料、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仿制西方战舰等活动,开阔了人民的眼界,冲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为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他们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出发点。(2分)

(2)走出国门看世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通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新式学堂和近代海军,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3)仿洋改制看世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但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

认识:①向西方的探索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碰撞过程中开展的,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缓慢发展过程。(1分)

②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近代化道路。(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