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06年全国历史中考模拟试
06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
最新热门    
 
0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仿真卷二

时间:2009-10-18 17:49:43  来源:佚名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给我们以历史的启迪和思考。据此回答1-2题。
    1.孔子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D.“兼爱”“非攻”
    答案:B(本题意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和区分能力)
    2.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有
    ①大一统  ②存百姓  ③工商皆本  ④以德治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工商皆本”是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 除带③的选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正如著名学者葛剑雄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组成她的各个民族,来自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据此回答3-5题。
    3.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主要在于
    A.指出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起源
    B.说明了各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
    C.指出了中华民族均为炎黄子孙的观点
    D.证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答案:C(紧扣“共同意义”即可,此题D项是一个干扰项)
    4.下列关于民族关系方面的事件,发生在贞观年间的是
    A.在西域建立正式行政机构B.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节度使
    C.在黑龙江地区设置都督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答案:A(本题意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学生容易把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与A项混淆)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造,主要采取了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C.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支援民族地区
    答案:B(本题紧扣“改造”即可)


    鸦片战争后,在世界近代化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化也在曲折中得到发展,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的努力探索。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现象中,客观上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趋势的是
    ①总理衙门的设立  ②清末“新政”  ③创办新式学堂  ④派员出国留学  ⑤设立皇族内阁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C(“设立皇族内阁”仍是专制独裁的表现,不符合近代化的要求)
    7.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其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阻滞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D(结合袁世凯、张勋复辟失败,充分体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D项)
    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再一次使民主政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主要是因为
    A.美帝国主义的极力阻挠和破坏
    B.国民政府坚持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
    C.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D.中共不愿放弃解放区的政权与军队
    答案:C(本题意在考查追根溯源的学科能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活动中,孙中山亲自参与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③国共第一次合作  ④中华民国的创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不在国内,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10.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提倡科学、民主、平等、博爱
    B.增加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C.它倡导的道路最终归属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
    答案: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它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因俄国十月革命后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11.我们最应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的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的思想D.暴力革命的策略
    答案:A(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联系当今社会,可排除B、C、D三项)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据此回答12-13题。
    1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侵华权益的焦点是
    A.对中国海关控制权B.对中国路矿控制权
    C.对京津地区控制权D.对东北地区控制权
    答案:D(本题可以从时间上排除A、B、C三项)
    13.同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①主旋律是救亡图存  ②爱国与叛君相统一  ③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  ④正确道路和出路只有革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本题意在考查分析能力,把握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


    资产阶级是世界近代史前进的主导力量,资本主义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据此回答14-15题。
    1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追求个性解放
    C.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哥白尼的“日心说”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答案: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主要是因为它
    A.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B.敢于处死反对人民的封建君主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改变了英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D(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0世纪以来,先后形成了两个国际关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6-17题。

    1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B(本题意在考查该体系的实质)
    17.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期,两极世界演变的趋势是
    A.美国与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B.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C.形成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答案:A(本题题眼为“趋势”,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美苏争霸,是美苏对立)


    外交是国家政治、经济的延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据此回答18-20题。
    1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
    A.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逐渐处于劣势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答案:D(紧扣时间,即20世纪70年代)
    19.20世纪初,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的中心仍在欧洲  ②帝国主义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  ③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④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矛盾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B(④是加剧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矛盾,排除带④的选项,C项选择不全面)
    20.下列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无关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B.苏联解体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论
    答案:D(抓住关键词“多极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协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2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2分)


(5)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信息: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影响:使中国与世界潮流隔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2)1915年5月袁世凯为称帝,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2分)
(3)中国的主权得到尊重,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原因:中国坚持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等国希望中国在对日作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决定取消在华特权。(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世纪末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需要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需要扩大交往,学习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2分)
(5)闭关只能导致落后,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弱国无外交,国家强盛才能立于世界之林。(2分)(不必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史观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问题是两线论,即世界从分散走向聚合的一体化进程和世界秩序及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进程。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5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举出自16世纪以来有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合理化”进程的事例。(2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评述材料三的观点。(3分)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根源何在?(3分)


(4)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分)


参考答案:(1)有助于全球化的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垄断组织的形成;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等。有助于合理化进程的事件:维也纳体系后确立的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作用;旧的殖民体系崩溃;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2分)(若考生回答内容表述不同,意思相近,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分)
(2)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3分)
(3)在20世纪70-90年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财富激增,但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根源: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起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水平存在差距。(3分)
(4)我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2分)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2004年1月底,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法兰西文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法国大革命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了重要启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发展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先进性在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一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3分)


(2)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结合材料说明,法国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是怎样转化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实践的?(2分)


(3)18世纪的法国先进思想曾对近代前期中国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4)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思潮,为什么没有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3分)

 


参考答案:(1)表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冲击旧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思想基础。《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原因:①17、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已成为他们发展的严重障碍,资产阶级必须做好推翻旧制度的舆论准备。②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他们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的不断前进,启蒙思想被广泛接受。(3分)
(2)①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从而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然平等原则。②《独立宣言》还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的压迫,争取独立。(2分)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4)中国的资本主义处在萌芽状态,封建的政治、经济势力还十分强大,所以没有启蒙思潮产生轰动效应的土壤和条件。(3分)

 


    24.2003年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他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向国际社会郑重阐明中国和平崛起的信心和决心。在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崛起”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与国家理念。它反映了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并将规范着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方向。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抉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外交由基本开放到闭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从15世纪后期开始,英国逐渐崛起。简要概括英国崛起不同于我国的几种途径或方式。(2分)


(3)从地理角度分析,日本、德国两国工业发展共同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2分)


(4)二战前,日本、德国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给人类留下什么教训?(1分)


(5)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2分)


(6)你对现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何认识?(1分)


参考答案:(1)特点:当时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1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西方侵略者开始侵略中国。(1分)
(2)途径或方式:①殖民掠夺;②奴隶贸易;③发动争霸战争,建立海上霸权;④开展圈地运动。(2分)
(3)有利条件:重视教育,科技水平较高;临海,对外交通便利。不利条件:国土面积较小,工业原料不足;国内市场较小。(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侵略扩张道路(或法西斯道路)最终必然失败。(1分)
(5)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国国情发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③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④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若考生按崛起的历史进程概括,回答正确亦可;考生回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或“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小题总分;仅罗列史实,未作概括,最多只得1分)
(6)当前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