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广西玉林市06年中考历史
肇庆一中七年级历史期末
茂名市05学高一历史模块
枣庄市06届高三第一次调
成都市06届高三历史摸底
惠州市06年高考一模历史
成都市06届高三第一次文
宜昌市06届高三第二次文
汕头市06年普通高考历史
最新热门    
 
肇庆市06届高三第一次历史统测

时间:2009-10-18 17:49:52  来源:佚名
 

           肇庆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测试历史

    本试题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3、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以海路为   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③    D.①②③④
    4、白银在明代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其主要原因是(    )
    A.白银开采量的增加    B.一条鞭法的实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白银本身的价值
    5、以下关于清前期新疆地区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朝称天山南路地区为回部
    B.噶尔丹的势力曾达到天山南部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首次统一新疆
    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大部分地区
    6、十九世纪末期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十九世纪中期所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人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其可能是以下列那个事件作为背景的?
    (    )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900年,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几年之后
    C.1905年,一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几年之后
    D.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几年之后8、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性主要取决于(    )
    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②很多资本家同时又是地主、官僚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④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刺激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利用“民主”、“宪政”形式,实施专制独裁统治,是近代中国政治的一个特点。下列各项,能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的有:(    )
    ①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②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③制定《中华民国宪法》  ④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1、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①福州船政局  ②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机器制造局
    ④陈联泰机器厂⑤山东路矿公司⑥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③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及债权……政府对租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上述材料反映的政策是哪个时期实行的?(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13、我国在下列哪些国际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①雅尔塔会议②日内瓦会议③开罗会议④万隆会议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14、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②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③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④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一帆风顺,未遇挫折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它们创建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1949—1956年过渡时期
    C.十年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6、“文革”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南京长江大桥建成②“二汽”建成投产③杂交水稻育成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 的是(    )
    ①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②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③改革方式是在城市和乡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④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对欧洲阶级结构变化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光荣革命    B.价格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早期的殖民扩张
  19、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c.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D.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立
  20、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l、一个国际组织的规约中表示:“1.会员国应依国家安全之最小需求及国际义务裁减军备;2.对会员国的军事威胁视同对整体的共同威胁;3.会员国间之争端应交仲裁,各国亦应遵守仲裁结果。”请问这是哪一个组织的规约?(    )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公约组织
  22、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大清洗运动
  23、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其思想是(    )
    A.主张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干预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    D.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经济
  24、下列关于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B.在战争过程中都出现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抗和i卜争
    C.在两次战争中德、意、日三国都是盟友关系
    D.两次世界大战都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25、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圈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何者?(    )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危机    D.波斯湾战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有3小题,共39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文武官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              文武官员人数     增加倍数
    贞观六年(632年)     642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18805人     近30倍

[材料二]唐朝均田制实施情况表:
          项目
年份式       农民姓名   应授田(亩) 实授田(亩) 占应授田(%)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   常助才     131     18     13.7
    同上   张玄均     231     75     32.4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   赵玄义     52     1l     21.1
    同上   曹仁备     3182     63     1.99
    同上   董思切     131     28     21.3
    同上   余善意     161     28     17.3
    同上   杜客生     201     40     19.9

以上数据引自中国社科院《敦煌资料》
[材料三]唐朝人口数和纳税人数变化表:
    年份     人口数     纳税人数
  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29,119人     7,481,231人
    上元元年(760年)     12,990,386人     2,370,799人
    减少     35,938,733人     5,210,432人

引自唐朝杜佑《通典》
    [材料四]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一《陆宣公集》
    [材料五]会昌元年(841年),唐武宗制书中说:“内外诸州府百姓,年种田亩,率税斛斗,素有定额,如闻近年长吏不守法则,分外征求,致使力农之夫,转加困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一一分析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2分)


    (2)材料二说明了哪些问题?(1分)


    (3)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出现材料3现象的原因。材料三现象有何危害?(3分)


    (4)材料四反映的税收内容有何变化?相对来说有何优点?(3分)


    (5)材料五中唐武宗承认了什么问题?是否触及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3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  “泉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征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一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日:“……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一《台湾通史》卷l《开辟纪》
    [材料三]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一《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四]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一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五]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一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3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3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5、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2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一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一摘自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儆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一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3分)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8分)


    (3)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分)三、问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36分)


    29、(12分)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这种发展变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

 


    30、(12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条道路是如何通过党的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下来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成就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l、(12分)]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逐渐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在这个进程中,不同地区既具有相似性,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晚期。(1)请以欧美地区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加以概括说明。(6分)(2)在提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必需的前提条件方面,英、美、德、俄各自有着不同的方式,请举例以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一特点。(6分)

 

 


    肇庆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D     C     C     D     B     D     C     D     D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A     D     B     A     A     B     D     A     C     A 

  二、材料解析题
    26、(共12分)答案要点
    (1)官僚集团膨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2分)
    (2)从武则天到玄宗时期,实际授田数额日益不足(1分)
    (3)原因:①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逐渐解体,破产农民日益增多。②  安史之乱后,流民现象更重
    危害:国家税收减少,财政危机日益严重。(3分)   
    (4)以资产多少征税。
    优点:税额负担较合理;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财政收入;放松人身控制,有利于生产 发展(3分)
    (5)承认了地方官任意增加税额,造成农民更加贫困和两税法破坏。
    没有。因为问题的根本是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日益腐败所致。(3分)
    27、(共14分)答案要点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南宋时台湾就隶属于中国,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3分)
    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敌对台湾的侵占。(3分)   
    ③反映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分)
    ④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深厚的骨肉情义,两岸人民渴望统一。(4分)
    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2分)
    28、(13分)答案要点
    (1)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1分)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地分析。(1分)   
    (2)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问,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2分)但世界
 
    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2分)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旧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在起决定性作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2分)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2分)
    (3)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住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1分)
    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1分)
    三、问答题
    29、(共12分)答案要点
    总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2分)    社会根源:(9分)(需结合史实分析)
    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引起百家争鸣。
    ②秦: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而尊崇法家、压制其他学派思想。
    ③西汉:为解除王国威胁,加强中央集权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理:政治经济状况决定思想变化,思想变化也对政治经济状况产生重大影响。(1分)
    30、(共12分)答案要点
    ①历史条件:国内:十年“文革”结束,左倾错误得到初步纠正;对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2分)国际: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建设为我们提供借鉴;美苏争霸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2分)
    ②探索:(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
    (2)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分)
    (3)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③理论依据: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分)
    31、(共12分)答案要点
    (1)政治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分)经济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2分)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兴起。(2分)
    (2)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和大量的劳动力;(1分)美国在建立起独立统一国家之后,通过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内战巩固统一,拓宽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2分)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分裂局面,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1分)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1分)以上各国各自通过战争、改革、扩张等不同方式,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前提条件。(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