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广西玉林市06年中考历史
茂名市05学高一历史模块
成都市06届高三历史摸底
惠州市06年高考一模历史
成都市06届高三第一次文
宜昌市06届高三第二次文
汕头市06年普通高考历史
肇庆市06届高三第一次历
揭阳市06年高三第二次历
最新热门    
 
枣庄市0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时间:2009-10-18 17:51:54  来源:佚名
 

枣庄市二OO六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2005.12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Ⅱ卷7至

12页。时间为120分钟,150分。

I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且、试卷类型(A或B)用铅

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1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且要求的。

    3、第I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文明为主体,作为其补充,I商业高度发达,手i业产品和商品

经济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此回答1--3题。

  1.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突出特点的是

    A.水利灌溉技术的运用    B.手工业中冶铁业的发展

    C.青铜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北通涿郡之渔盐,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反映的是

    A.都江堰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B.秦始皇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对巩固秦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隋朝大运河发挥的重要作用

    D.唐朝南北交通十分发达

  3.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中国古代史上,中外交往频繁,中外双方相互影响。据此回答4--6题。

  4.两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包括

    ①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来中国  ②丝绸和养蚕缫丝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③甘英出使大秦④日本大化改新以中国的制度为蓝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华侨下南洋②回族的形成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③④    D.②③

  6.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特点是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对外广布了中华先进文明

    C.体现出中国的繁荣强盛    D.遭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7历史的脉动和时代风貌。期

此回答7—9题。

  7.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这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

    C.张衡对月食做出的科学解释    D.《史记》对天文现象的记载

  8.“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布

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据此回答10—12题。

  10.李大钏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引自[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这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

后?

    A.《天津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D.率兵收复新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志士仁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

争。据此回答13—16题。

13.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政治改革的是

A                B                 C               D

  14.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活动的目的是

    A.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改善农民生活,联合农民进行斗争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15.促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山东冠县义和拳攻打当地教堂

    B.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

    C.清政府派袁世凯疯狂镇压义和团

    D.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谜

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17—19题。

 17.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19.1911年武昌起义后,湖南、陕西等省宣布独立;1913年二次革命发生后,江西等省宣布独立;1915年护国运动爆发后,云南等省宣布独立。这里“独立”的准确含义是

    A.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B.资产阶级共和国四分五裂

    C.实行民主共和的分权原则    D.地方实力派的拥兵割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创建新中国而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斗争

据此回答20一25题。

  20.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  ②“国民党是真正的民主派”③孙中山思想发生

了伟大转变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2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倒地主阶级,消灭富农阶级    B.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23.抗战初期,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开展游击战争        B.建立抗日根据地

    C.国共两党长期合作    D.实行全民抗战路线

  2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25.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共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

  26.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7.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共产党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l

3

29

l

2

6

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人士

O

3

27

O

2

9

从以上表格内容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C.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        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据

此回答28—30题。

 28.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对其准确理解是

    A.取消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

    B.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29.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成就,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0.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和韩国等国家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前苏联范围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这些史实主要说明

    A.中国十分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C.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体现为不结盟政策

    D.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结

合相关知识回答31—33题。

3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C.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3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A.妥善地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

  D.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33.下面邓小平的这幅题词,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两个凡是”的方针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据此回答34—35题。

34.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35.下图反映的时代经济是

 

 

A.计划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       D.市场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4小题。其中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第38题20分,第39题30分。

36.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

(1)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2)汉代儒家学说的地位有何变化?(6分)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是怎样对待儒学的?(2分)根源是什么?(2分)

 

 

 

(4)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2分)

 

 

 

 

3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建国初期某地区农民分配土地的情景

    材料三:1959年(我国的)谷物产量下降15%,1960年又下降了lO%,直接威胁着全国

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960年的163.5公斤,

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23。4%,导致1500万一3000万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

    材料四: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

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揭示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6分)

   

(2)为什么在1959—1960年出现了材料三研说的这种历史现象?(3分)

 

 

38.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二: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增加百分比表

品  种

原油

1957年比1952年增加百分比

19%

26%

296%

96%

166%

235%

 

   材料三: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到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

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6%。光电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

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 月2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

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有何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

点的主要原因。(6分)

 

 

(4)从上述三个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39.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2000多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追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结束分裂的三次大统一后,各王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建设,试各举一

列。(6分)

 

 

(2)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旋?(10分)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与古代、近代相比,有什么特点?

(4分)

 

 

(4)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性。(6分)

 

 

(5)结合中国历次统一的影响,谈谈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4分)

 

 

枣庄市二00六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D 2.C  3.C  4.B 5.D  6.D  7.C  8.A  9.B  10.D  11.A  12.B  13.B

    14.D  15.B  16.A  17.C  18.A  19.A  20.D  21.B  22.D  23.D  24.B

    25.C  26.B  27.C  28.D  29.A  30.B  31.B  32.C  33.D  34.D  35.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36小题15分,第37小题15分,第38小题20分,第39小题30分,共80分。

    36.(1)仁和礼、仁政(或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3分)

    (2)汉代:儒学取得统治地位;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主流地位。(6分)

    (3)批判。(2分)资本主义萌芽和专制制度的衰落。(2分)

    (4)批判地继承。(2分)

    37.(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1分)发展了生产,使根据地渡

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材料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分)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农业的发展和国

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分)

    (2)原因:“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3分)

    (3)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拥护。(2

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农村全

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

的发展。(4分)

    38.(1)状况: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一战期间欧洲

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4分)

    (2)差异: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2分)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为核心(或答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远大于农业;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

(4分)

    (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3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

的条件。(3分)

    (4)独立是富强的前提;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答

出2点即可)

    39.(1)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来巩固统一(或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任一即可);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或答:科举制、实行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以巩固统治。任一即可),元朝开创行省制度,以有效地巩固统治。(6分)

    (2)平定噶尔丹叛乱,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在乌里雅苏台设将

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册封达赖

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三藩之乱”,实行改土归流;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任答其中5点。10分)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统一;统一的程度、深度超过以往各个时代。

(4分。答出2点即可)

    (4)历史依据;发展趋势;文化认同;法律依据,国家政策等。(6分。答出3点即可)

    (5)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对外交往等方面。(4分)

    注: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

 

 (g)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