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选一

时间:2009-10-18 17:51:04  来源:佚名
 

200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精选一

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1.之所以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最主要的依据是

  A.武装、监狱、刑法等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B.已经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C.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2.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直接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周王和诸侯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3.以下各项最能体现井田制性质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4.较之商朝,西周青铜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A.生产规模大,大量青铜农具用于农业生产     B.作坊集中在王都

  C.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D.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皿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并且青铜器有长篇铭文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5-12题。

5.《史记》中关于某国君的一段记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上述国君所在地属今

  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流域

6.公元前4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交战的新局面,结果魏国势力削弱。在齐魏交战中,使魏国势力削弱的战役是①长平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城濮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积极推动

  C.各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8.田氏代齐、三家分晋①是新兴地主集团和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②是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③是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革命在两国的实现④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长⑤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9.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           B.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C.春秋战国时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D.战国时普遍使用铁农具

10.春秋时期,反映生产关系变化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公田转化为私田    C.周天子势力衰微     D.诸侯争霸

11.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C.人口增多                       D.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

12.战国时期我国中原地区生产结构的最显著特点是

  A.种植农耕制的确立  B.农业与牧业同步发展  C.商品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D.牧业生产的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之中蕴含历史发展的方向。据此回答13-15题。

13.战国时期,东南西北的特产都能在中原市场上买到。这反映出的本质是

  A.中原物产丰富    B.中原人民富足  C.交通四通八达    D.统一市场的形成

14.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①芍陂②都江堰③西门豹渠④郑国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推动秦国封建化进程的核心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1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7.秦汉时期,以下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云贵地区②河套地区③西域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8.从经济角度看,秦朝统一的最大作用是

A.确立了地主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国家土地所有制

C.有利于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D.建立了封建剥削方式

19.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①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②大一统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③匈奴分裂,势力衰落④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中国同西亚、欧洲的沟通和往来

  C.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直接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匈奴的控制和压迫

21.汉代民族关系的成就是①多次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内地关系②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正式管辖西域  ③两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④推行和亲政策,化解民族纷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2.下列关于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了农牧政权分立的局面      B.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同欧洲有了直接的交往

  C.“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

  D.光武帝曾赠日本“汉委奴国王”印

23.秦征服越族和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同作用是

  A.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扩大了中央政府管辖范围  C.拓展了疆域  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

24.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尚书令③御史大夫④刺史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①加强相权②中央权力加强③监察制度不断加强④郡县与封国并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但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最发达的地区是

  A.三吴地区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成都平原

27.上述经济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标志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D.使我国经济各部门进一步协调发展

28.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29.监察区域州逐渐变成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中期  C.西汉末年  D.东汉

30.从下图“秦小篆字砖”和“汉并天下”瓦当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①秦朝文字的特点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③汉朝文字字体使用隶书④秦汉的大一统⑤秦汉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31.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就其历史沿革来说,和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杰出政治家有关

A.阿保机    B.松赞干布    C.北魏孝文帝    D.努尔哈赤

32.唐朝前期设立在今新疆境内的统治机构主要是管理

  A.回纥统治区    B.突厥旧地    C.吐蕃统治区    D.渤海统治区

33.唐玄宗对回纥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A.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经营西域    B.封“怀仁可汗”,控制广大地区

  C.出嫁宗室公主,实行和亲政策    D.传播中原文化,促使回纥汉化

34.以下哪些情况会形成土地集中?①商鞅变法②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士族制度④均田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5.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应排列为①均田制破坏②土地兼并严重③两税法实行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36.唐朝手工业中,明显溶入外来风格的是

  A.治铸业    B.造船业     C.丝织业    D.陶瓷业

37.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不是在唐朝首次出现?

  A.青瓷中的秘色瓷 B.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C.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38.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

  A.都依照唐朝官制设置官府,创造本民族文字    B.都接受唐玄宗的册封而为可汗

  C.都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权                D.在安史之乱期间,都出兵助唐平叛

39.以下哪项制度是在隋朝开创的?  ①租庸调制②科举制③府兵制④募兵制⑤均田制

  A.②⑤    B.①②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O.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

  A.租庸调制的实行    B.土地兼并中止    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    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

41.唐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使农民得到一些生产时间      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4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开始于隋朝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43.“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予请以兵除之。”这是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A.回纥    B.吐蕃      C.东突厥    D.南诏

4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印度交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在唐朝时开始由天竺传入中国        B.唐朝时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

  C.玄奘翻译佛经保存了印度的古代文化资料  D.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过印度半岛

45.关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其特点是首先集中军权             B.对防止地方割据取得很大成功

C.造成后来“冗兵、冗官”的局面     D.造成国势较弱,弊大于利

46.“时方镇阕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4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

  A.政府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以便于筹集军饷

  C.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48.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财政危机    B.土地兼并     C.冗兵冗官    D.辽和西夏的威胁

4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5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防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抵制朝廷腐败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51.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融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就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商品化的过程  D.农业化的过程

52.宋代时,北京先后被称为

  A.幽州、南京、燕京、中都       B.南京、燕京、幽州、中都

  C.幽州、南京、中都、燕京       D.燕京、幽州、南京、中都

53.契丹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等措施,其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B.利于巩固少数民族政权  C.缓和紧张的民族关系  D.利于国家的统一

54.元朝时期我国民族融合最基本的原因是

  A.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 C.元朝经济的繁荣 D.元朝各族间的战争

55.下图中,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人物


56.元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时期,其表现有①“汉人”的出现②回族的形成③民族迁徙加强

  A.①②     B.③     C.②     D.①②③

57.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      B.在统治危机的背景下进行 

C.能从根本上挽救危机      D.在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58.关于北宋禁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国家的正规军  B.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  C.禁军实行更戍法  D.禁军将领由枢密院委派

59.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    B.岭北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60.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政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集权强化  B.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C.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D.封建制度解体

61.明清时期人头税废除的标志是

A.两税法的实行  B.方田均税法的实行  C.一条鞭法的实行  D.摊丁入亩的实行

6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同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相一致?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63.将我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的是

  A.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             B.敢于冒险行走四方的航海家 

  C.善于经营东西方贸易的阿拉伯人   D.中国皇帝派往西方的友好使者

64.秦汉时期,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主要是

A.欧洲、罗马文化  B.埃及、西亚文化   C.中亚、印度文化    D.朝鲜、日本文化

65.公元第一个千年到来时,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科学技术    B.戏剧绘画     C.诗词歌赋    D.儒家思想

66.以下有关隋唐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火药的配方在唐朝中期就有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B.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C.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了大兴城

  D.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6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小农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68.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郭守敬的《授时历》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9.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解    C.皇帝宰相分权    D.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70.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裁决军国大事    B.草拟和审批政令    C.实际上行使丞相权利    D.记录传达皇帝旨意

71.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③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④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73.清朝前期,管理库页岛的机构是

  A.黑龙江将军    B.吉林将军     C.盛京将军    D.辽阳行省

74.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①郑和下西洋②雅克萨反击战③戚继光抗倭④《尼布楚条约》签订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7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峰到来,其最大后果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B.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C.促进了新兴生产关系形成      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6.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区域扩大,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其原因主要有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②人口发展与土地不足的矛盾尖锐③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④新的耕作方法与农业机械的发明⑤三吴地区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77.清初调整土地所有权的政策是

A.方田均税法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D.更名田

78.下列统治者中最善于纳谏的是

  A.秦始皇      B.康熙帝      C.唐太宗      D.雍正帝

79.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③轻徭薄赋④人民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0.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初税亩    B.编户制度       C.租庸调制    D.一条鞭法

81.下列赋役制度能起到保障农民劳动时间作用的是①汉代的更赋②唐代的租庸调制③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82.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A.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向地产为主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C.征税时间渐趋随意,税种名目渐多      D.以银两代实物,赋税中货币比重加大

83.“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A.人们重视交往    B.农业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商业发达   

84.下列各项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特点的是①商品经济渗入农村②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③对外贸易发达④两种经济成分并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5.汉朝时候,最早出使西域,沟通了内地和西域联系的是

  A.窦宪    B.甘英    C.张骞    D.班超

86.清朝时派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顺治帝    D.雍正帝

87.我国古代管辖天山南北地区的有①西域都护②伊犁将军③岭北行省④北庭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第一次同欧洲直接往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直接往来是汉朝与大秦的共同愿望    B.汉桓帝得到了象牙、犀角等礼物

  C.经陆上丝绸之路实现                D.此事记载在《后汉书》里

89.唐朝和欧洲往来的史实有①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返②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③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④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被介绍到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0.下列我国古代思想含有以人为本的内容的是

  A.明主峻其法而严其刑    B.存天理,灭人欲    C.兼爱、尚贤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9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③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④主张“以德治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92.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理论基础

93.下列各项按领先世界的时间由少到多排列正确的是①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②铸铁柔化处理技术③地动仪的发明  ④郭守敬的《授时历》⑤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A.①②⑤③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③    D.⑤①②④③

94.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华佗被奉为“脉学之宗”被人誉为神医      D.《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名医编著

95.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B.最早的火药武器是唐朝末年发明的火箭

  C.光影关系理论是秦汉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D.《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96.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它们共同的贡献,不包括

  A.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的统一             B.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C.开辟了沟通南北方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D.都为后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97.我国古代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措施有①设南海郡②设澎湖巡检司③设奴儿干都司④设台湾府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8.右图中斜线部分在元朝时应为

  A.驻藏大臣辖区    B.宣政院辖区

  C.察合台汗国      D.伊犁将军驻地

99.下列事件具有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作用的是①长平之战②戚继光抗倭③雅克萨之战④郾城大捷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00.关于下列四个朝代疆域四至的图示,不准确的是

 

 
101.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和转运史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102.下列人物中,对东北地区开发作出重要贡献的有①大祚荣②阿骨打③元昊④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3.魏晋时期,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04.隋唐时期,纺织技艺水平高,与前代相比,能突出反映其时代特点的是

  A.产地分布广    B.生产规模大    C.分工细,品种繁多    D.技艺融入了外来风格

105.下列人物中,对开发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有①冒顿单于②大祚荣③元昊④阿骨打⑤努尔哈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06.中国古代开辟成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

A.长安——波斯湾 B.烟台——马来半岛 C.广东沿海——非洲东海岸 D.广东沿海—印度半岛南端

107.唐朝时,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其突出表现是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当时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③日本遣唐使有十多次来唐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8.下列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宣扬国威                B.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D.航海活动缺乏经济推动力

109.以下不能够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10.下列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与广东有关的是:

A、江南的开发      B、均田制的实施       C、石窟艺术的盛行        D、社会动荡

111.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是①察举制②按军功受爵③科举制④九品中正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112.以下饮食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                 ②以红薯、玉米为主食 

               
    ③酿制葡萄酒                           ④喝咖啡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113.王安石变法中涉及赋税徭役制度变化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11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是

  A.是否反对掠夺战争               B.是否主张社会变革

  C.是否要求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D.是否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115.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

11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使国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17.右图反映了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能正确反映这一运行程序的是

  A.中书——门下——尚书    B.尚书——中书——门下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尚书——中书

118.“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使罢兵”。对其最全面的理解是

  A.赵匡胤以非法手段夺取政权            B.赵匡胤夺取政权后收精兵

  C.赵匡胤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官吏悍将的权力

  D.赵匡胤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外州郡的制度

119.明朝的“内阁”与18世纪英国的“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是民主政治的萌芽            B.是独立于最高统治者之外的行政机构

  C.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    D.是政党政治的萌芽

120.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指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21.“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该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打败倭寇     C.施琅攻占台湾      D.刘铭传保卫台湾

122.唐朝与朝鲜、日本友好交往的相同之处有①朝鲜、日本的学校以儒家经典为内容,教授儒学②留学中国的人回国策动革新运动③贸易往来频繁④都有对相互交往做出贡献的人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23.读右图,中国政府面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所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鼓励对外贸易    C.禁海闭关    D.对外扩张

124.下列措施的实施,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是

  A.“庸”    B.一条鞭法    C.两税法    D.“更名田”

125.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126.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扩大了疆域    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27.洪武十一年,会稽郡守卫某贪赃枉法,不问政事,明太祖决定对他调查处理。你认为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①锦衣卫②刑部③按察使司  ④通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8.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对以后的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同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9.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分工明确    B.互为补充    C.防止独裁    D.相互牵制

130.“下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131.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②

132.《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

13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戴)月荷锄归”。这首诗创作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B.百姓安居,丰衣足食  C.官场腐败,社会动荡 D.为官不成,归居田园

13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的诗反映了

  A.阶级矛盾尖锐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希望废除科举制度    D.八股取士的危害

135.下列土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①井田制②均田制③方田均税法 ④更名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6.下列时期的土地不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是

  A.隋唐时期均田制下的土地    B.1952年土地改革之后的土地

  C.三大改造之后的土地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土地

137.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先进性因素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尚贤”    D.“存天理,灭人欲”

138.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封建政府的腐败    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重农抑商    D.主张“法不阿贵”

139.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140.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41.唐统治者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为此

  A.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B、戒奢从简,精简官员  C、平抑物价,大兴文治 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142.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143.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其重要前提是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市场扩大  C.粮食产量提高    D.农作物品种增多

144.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145.指出你从右图中获得的最重要信息

  A.都江堰在今天的四川省,由李冰主持修建

  B.都江堰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都江堰是先人们用力量、智慧和勤劳创造的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D.图片上的文字由金庸先生题,展现了金庸的书法艺术

146.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

  A.整体表现了秦国军阵的雄伟气势      B.个体形象写实传神,是中国瓷器艺术的精品

  C.其中的说唱俑和杂技俑造型生动活泼

D.有车兵、步兵、骑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47.下列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B.莫高窟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

  C.壁画的内容大多是佛教故事,从中可以看到隋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D.它坐落在甘肃的鸣沙山崖壁上,有一千多个洞窟

148.商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最重要的举措是

  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

149.武则天时期,选官制度方面的创新之举是

  A.实行察举制度            B.实行科举制度

  C.实行“自荐”求官制度    D.考试的答卷严格分成八部分

150.隋唐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

  A.是隋炀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确立的 B.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C.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D.六部中最重要的部门是宣政院

 
151.下列关于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唐朝统治者轻徭薄赋的思想    B.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或者白银代役,叫做庸

  C.隋朝开始部分推行                  D.其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52.为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北宋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杯酒释兵权    B.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财政权

C.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  

D.各路设转运使将大部分的地方赋税运送中央

    《卷二十四杂志一》载“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鹙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回答153一154题:

153.指出上文的出处:

  A.《资治通鉴》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    D.《甘石星经》

154.我国结束依靠“洋石液”,当时实现“石液”的全部自给是在

  A.1911年    B.1949年    C.1965年    D.1982年

155.下列有关佛教传入我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期间迅速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统治者广修佛寺,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血汗

  B.佛教宣扬人人平等,追求自由、民主和个性解放的主张

  C.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从精神上解脱了苦难中的民众

  D.出现了云冈石窟等艺术宝库,吸引了众多的中国民众

15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番论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 D.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157.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A.汉代乐府诗的流行    B.南北朝佛教盛行    C.宋词广为流行    D.明代大型类书的出现

158.“自大宛以西到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器。”这一现象得到改变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魏晋南北朝

159.我国古代唐、元、清对东北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以下情况不正确的是

  A.8世纪前期,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B.唐太宗时,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C.元朝在东北设置辽阳行省         D.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160.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6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这段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162.“围魏救赵”的典故,出自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63.秦朝时期,今天的香港、澳门地区属于下列哪个郡的管辖范同

  A.桂林郡    B.南海郡    C.广州郡    D.象郡

16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其中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的成就是

  A.白瓷的产生    B.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    C.秘色瓷的创制    D.薄胎瓷的产生

165.唐朝实施两税法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D.改变以人丁为土的征税标准

166.下列科技成就属于两宋时期的有①管形火器的出现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④《授时历》的编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7.在我国封建社会,遭受土地兼并损害最大的是①农民②官僚地土③封建国家④大商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68.清朝前期组织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坤舆万国全图》

169.“相地而衰(cui)征”和“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这两种现象分别出自春秋时期的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    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

170.  西汉时期,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各项负担中.相对较轻的是

  A.人口税    B.田租    C.徭役和兵役    D.田亩附加税

171.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限制人口流动    B.控制人口增长    C.便于征收赋税    D.整顿社会秩序

172.对唐朝两税法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均田制被破坏的情况下实行    B.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以征收土地税为主              D.取消了战国以来的人头税

173.唐初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纳税概以钱计.后者以纳粟为主  B.前者分四季征输,后者以夏冬为征输期

  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依户课税    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施行,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174.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银两

  C.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D.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175.明初朱元璋采取措施,鼓励垦荒.减免租赋,清初又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B.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C.稳定新的封建统治秩序      D.实行仁政,缓和阶级矛盾

 
176.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计征    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

177.明代后期开始确定以白银为交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解除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使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D.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178.明朝后期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前期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

  A.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护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    D.实践儒家仁义思想

179.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土地归现在耕种者所有的规定和实行“摊丁入亩”的共同作用是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80.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历程最能说明的是  

  A.生产关系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统治阶级不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就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

  C.过重的赋税负担必然引起人民反抗    D.赋税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变是绝对的

181.春秋时期,鲁国实行过“初税亩”,读右图,指出周初重要封国鲁国的代号

  A.④    B.③    C.②    D.①

182.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县制自秦朝开始实行  B.县级行政单位是秦朝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

  D.西汉后期在西域设郡正式对西域进行管理

183.元朝的行省

  A.是最高行政机关                B.设置在除大都以外的所有地方

  C.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    D.在明朝被改为三司,统管地方军、政、财及司法大权

184.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不世袭、有品级、有一定任期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185.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制定繁复缜密的法律    C.中央设三公九卿    D.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186.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B.防止大将夺权    C.限制丞相专权    D.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187.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实行思想控制    C.强化君主专制    D.监视官吏百姓

188.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是在

  A.明太祖时    B.清雍正帝时    C.清康熙帝时    D.清乾隆帝时

189.下列关于八旗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满族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B.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

  C.由努尔哈赤创立                      D.是猛安谋克制的继承和发展

190.东汉时期,察举选官制度逐渐发生改变,以门第望族为主要依据。变化的原因是

  A.宦官把持选官大权 B.丞相垄断察举官吏大权 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D.地方官吏回避在本籍任职

191.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始终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资本主义在江南地区萌芽

  C.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192.关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向西亚输送的主要产品是丝绸        B.汉朝输往朝鲜的主要是铜镜、漆器等工艺品

  C.唐朝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和瓷器    D.清朝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193.我国古代官方对外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原因是   

  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要求以友好往来为主

B.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中国古代统治者不够重视对外贸易    D.中国古代对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太高

 

1—20题

A

D

C

D

D

C

D

A

A

B

A

A

D

D

A

C

D

C

A

D

21—40题

C

B

A

B

B

A

C

D

D

C

C

B

B

B

A

C

D

C

B

D

41—60题

A

B

A

A

D

D

B

A

A

B

D

A

A

B

B

D

D

D

A

D

61—80题

D

D

C

C

A

C

A

A

A

D

C

C

B

A

C

B

D

C

D

B

81—100题

A

C

D

A

C

B

D

C

B

C

B

B

B

C

C

C

B

B

D

B

101—120题

B

D

C

D

C

D

C

B

D

A

B

C

B

B

C

C

A

B

C

D

121—140题

A

B

C

B

C

B

A

B

C

C

B

D

C

D

D

B

D

B

A

C

141—160题

D

A

C

B

C

D

B

C

C

C

B

D

C

C

B

C

C

B

B

A

161—180题

D

B

B

A

A

B

C

C

A

B

C

D

D

B

C

C

D

B

A

A

181—200题

A

C

C

C

A

A

C

B

D

C

C

B

B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