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北师大版06年历史中考模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05-06学年上八年级历史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最新热门    
 
2006年:北京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时间:2009-10-18 17:51:10  来源:佚名
  2006年:北京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 Ⅰ 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兵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基本制度,为历代统治都所重视。据此回答第1—3题:

1.隋朝府兵制的特点是

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胡人当兵,汉人务农

C.军民异籍                     D.一人当兵,全家人入军籍

2.与府兵制相比,唐朝募兵制的弊端突出表现在

A.增加了百姓兵役负担      B.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

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D.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3.为防武将专权,宋明两朝采取的相同措施是:①统兵权分属于互不统属的几个衙府 ②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 ③兵将平时分离 ④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选入正规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国封建社会的诸多统治政策都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调整统治政策。据此回答4—8题:

4.以下政策制度始创于隋朝的是:①均田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  ④编户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隋唐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根本原因是科举制

A.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       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C.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

6.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与之前的租庸调制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A.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B.主要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征收标准

C.实物和银两税并行          D.农民身受政府和地主的双重剥削

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与唐代“庸”相似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8.明、清两朝初期,政府都采取了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其相同之处是

A. 鼓励开垦荒地              B. 令驻军屯田

C. 处置前朝藩王土地          D.大力推广植棉

 

 

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改革中国命运进行不断抗争和探索。据此回答913题:

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 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所决定                     B.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D.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11.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救国方案都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既脱离了中国实际,又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D.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未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2.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社会条件: 

A.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13.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对救国方案的探索

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颂扬  

B.尽管多次失败,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

C.尽管最终失败,但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D.因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所以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失败

 

关于近代清政府的内政外交,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1415

14.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目的是 

A.扩大税源,摆脱财政危机

B.解决洋务派企业在资金、原料方面的困难

C.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15.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C.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D.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据此回答16—19题

16.这种变革和调整所经历的步骤,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 

A.改变了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B.违背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

C.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党内尚未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3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解放农村生产力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成功的前提

C.只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什么事情都好办

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19.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左倾盲动③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节奏④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改革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新旧中国外交变化巨大。据此回答2021题:

20.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840—1949年中国外交地位最好的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改订新约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1.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第一次在没有战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这次战争是指

A.人民解放战争    B.二战前局部战争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对社会伦理、文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第2224

22.强调公共意志,主张人民主权,写作《社会契约论》的启蒙思想家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马基雅维利

23.拉瓦锡是启蒙时期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①燃素理论  ②氧化理论  ③质量守恒定律  ④电磁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启蒙运动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

下著作中哪一部塑造了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A.《堂吉诃德》    B.《鲁滨孙漂流记》

C.《悲惨世界》    D.《人间喜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掀起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据此回答25—26题:

25.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潮流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

C.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6.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关贸总协定是WTO组织的前身。据此回答27—28题:

27.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企图是

A.保持美元在世界上垄断地位        B.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C.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贸易      D.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8.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美国倡议,成立于1947年 ②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 ③成立初期只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参加 ④参加“总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受到致命打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国联和联合国是两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据此回答2930题:

29.国联和联合国的不同点是:①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由英、美等国家提议建立 ④都受到美、英、法大国操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在争霸中苏联一度处于优势    B.西欧和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卿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摘自《史记·陆贾列传》
材料二:(贾宜说):“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董仲舒)说:“圣王之治天下也……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渐之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夺取天下和守卫天下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⑵材料三的立法思想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⑶上述三段材料立法思想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对当时与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⑷上述三段材料能否说明西汉是一个法治社会?为什么?

 

32、阅读下列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刘铬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铬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画,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讹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难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仅占14%。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据袁昶估计,庚子(1901年)前后,仅顺天府(注:清朝时北京称京师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五: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铁路的奥秘时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⑶综合从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评价和认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圈地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来

1761-1796年

1797-19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万英亩

共318万英亩

材料二  1793年6月16日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均分配市镇土地、使居民都能得到一块土地。……6月3日法律虽然同意穷人可购买二十至五十公亩土地,地价分多年付清,但到了9月13日,国民公会又从时政考虑出发,收回这个让步,改作以给他们一张分二十年偿还的票面为五百里弗的无息借款,权充购买国有财业之用。

                        ——摘自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民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多万户(占 70%以上)只有 659万公顷土地。……小农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250亿法郎,大批破产农民开始沦为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

――摘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四 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摘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材料五 历史学家们普遍同意英国约从1688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这段时间是大土地所有者集团的黄金时间。……毫无疑问,那些大的农业集团通过高利润、低成本而获得大部分增长收益。

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处置土地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

⑵材料四中“传统的农业关系”指什么?马克思为什么要说英国算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⑷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各13分,共39分。

34.对于君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晚期、近代史前期有哪些重要的理论主张?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根源并指出其思想实质。从中,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

35.近代史上,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在目的、政策、方式及活动上有何不同特点?造成这些不同的因素有哪些?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格局有什么影响?战后世界从两极政治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历史高考模拟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C  5.D  6.B  7.B  8.A  9.D  10.A  11.B  12.C  13.B  14.A   15.D  16.A  17.C  18.B  19.A  20.D  21.C  22.A  23.C  24.B  25.A  26.C  27.D   28.A  29.B  30.C

二、31.⑴认为攻守之势不同(或认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方法应该不一样)。认为秦朝灭亡的教训是不效法先王和不行仁义。
  ⑵立法思想是以礼义教化为主,刑事惩罚为辅(即德主刑辅),把礼和刑结合起来(即礼法并用)。目的是消除被压迫者的反抗,巩固地主阶级统治。
  ⑶共同之处是用儒家思想作为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材料1对汉高祖实行宽舒政策有直接影响;材料1和材料2对汉朝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作了舆论准备;材料3完全被统治者采纳。汉朝以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理论依据的原则一直沿用到明清。
  ⑷不能,因为法治社会是近代建立的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的社会,而西汉则是君主权力高于法律,高于一切的封建专制王朝。

32.⑴特点:遭到国内封建势力、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兴建的铁路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扩张在华经济势力。

⑵影响: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有关行业的发展;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⑶评价:建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近代化;但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33.(1)英国通过议会颁布法令,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多数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在法国大革命中,把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使一般农民获得了土地。

(2)指封建土地所有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比较彻底地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起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3)英国通过剥夺自耕农的土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给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而法国则以分散土地的办法形成了广大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造成法国农业的落后和农村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的发展。

(4)大土地所有制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手段野蛮的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进步作用。

三、34.①封建社会初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董仲舒则进一步以“君权神授”理论予以强化。其社会根源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制成长在政治上的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建立和强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②封建社会晚期:黄宗羲等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其社会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其实质是要求实行与此相适应的具有民主色彩的开明政治。③近代史前期:康有为等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主张共和制,其社会根源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其实质是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灭亡。

结论:君主制度是与一定程度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35.不同特点:①目的上,日本以独占和最终吞并中国为目的;美国则主要以攫取特权,扩大侵华权益,控制中国为目的。②政策上,日本推行灭亡中国的政策;美国则主要推行“门户开放”政策。③方式上,日本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种手段,特别是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殖民同化手段;美国则以经济侵略为主要手段,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活动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美国则伙同其他国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

  因素:①经济上,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大,而日本实力相对较弱,影响到对外侵略手段的不同。②政治上,美国近代以争夺世界霸权,特别是西半球霸权为主要目标;而日本则以地区称霸,特别是东亚霸权为主要目标,影响到扩张地区重心的不同。③地理上,美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而日本面积小,国内市场狭窄,急需扩大国外市场;另外,日本靠近中国,便于大规模入侵,而美国远离中国,远侵困难。

[说明:考生若答出其他不同特点,或分析出其他不同的因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6.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两强的新时代。二战沉重打击了旧欧洲,德国因战败而退出争霸舞台,英法被严重削弱了,整个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长期分别处于美、苏两大国的控制之下。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对峙局面。

原因:①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先后失败,霸权地位受到打击。②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欧共体”的形成和日本、西德两个经济大国的迅速崛起,直接威胁到两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④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国经济力量,⑤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宣告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