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思考:我国台湾学生的历
2003年我国台湾高考历史
茅家琦:台湾历史应写进
王宇博:台湾高中教材《
茅家琦:台湾史应写进国
朱煜:台湾高中新编历史
刘兴民:战后台湾中小学
李孝悌:我對台湾高中歷
战后台湾中小学历史教育
最新热门    
 
台湾高雄小港高中期中历史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1:42  来源:佚名
 

台湾高雄小港高中期中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科试题

  
一、单一选择题(一部分):(不倒扣)
1.关于门阀制度,哪些是正确的叙述 
○1胚胎于汉代,确立于魏晋,而到南北朝时臻于极盛 

○2选任官吏既不要问文武才能,也不必看吏治考绩,只要凭借有好祖宗,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3保持特殊身分的办法,就是编撰「家谱」,明确记载士族的世系源流 

(A)○1○2○3 (B)○1○3 (C)○1○2 (D)○2○3。
  
  
2.王导在钟山有赐田八十顷,传了将近两百年。梁武帝想在钟山建造佛寺,要征购这批土地。王家的人并不同意,但最后还是被强买了去。此事这样的结果隐现了怎样的意义? 

(A)南朝时,皇帝的权力极大,不可抗衡 

(B)南朝时,寒人的地位在世族之上 

(C)南朝时,世族在政治上不像过去那样吃香了 

(D)南朝时,世族之间彼此竞争、相互迫害。
  
  
3.下列各项叙述之中,何者与史实「不符」? 

(A)梁武帝曾致力调和统治阶层内部世族和寒人之间的矛盾 

(B)南北朝对立逾三百年,最后为唐高祖李渊所统一 

(C)北魏孝文帝推行的许多改革,其目的在统一中国,融合 胡 汉 

(D)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位布衣出身的天子,在东晋末,因一己之私心,失去光复北方失地的大好机会。
  
  
4.东晋及南朝实施土断,主要目的是 

(A)增加赋税收入 (B)安定流民生活 (C)促进民族融合 (D)打击江南大族。

5.北魏「六镇」指何而言? 

(A)平城北方防御柔然的六个大军事基地 

(B)洛阳之南准备进攻南朝的六个大军事基地 

(C)中原地区实行均田制以后,经济繁荣形成的六个大市镇 

(D)中原与北方接界之处,农牧产品交易频繁而形成的六个大市镇。
  
  6.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其之所以能击败各方,统有中原的因素中,下列叙述何者为非? 

(A)游牧民族慓悍善战 (B)全面实行汉化的结果 (C)重用汉人士族 (D)汉人中以崔浩最受北魏政权的器重。
  
  7.南朝的「典签」: 

(A)是由门阀子弟出任的官 

(B)是属于清官 

(C)握有实权、颇受信任,但却激起宋、齐两朝骨肉相残 

(D)他们职务优闲,与各州诸王关系和谐。
  

  8.有关北齐的叙述,何者有误? 

(A)国家事务需汉人处理 

(B)朝政大权最后竟由鲜卑转移至汉人手中 

(C) 胡 汉间冲突时起,结果多以汉人被杀,胡 人 得胜告终 

(D)由于 胡 汉冲突时起,国政日趋紊乱,土地兼并剧烈,最后均田制遭到破坏。

  
  9.何谓「关陇统治集团」? 

(A)是东魏高欢为对抗西魏宇文泰所刻意凝聚而成的 

(B)他们是府兵制中高阶的将领 

(C)除经济较为弱势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皆势力雄厚 

(D)主要为关陇地区杰出的鲜卑人,及部分有实力的汉人,依 胡 汉差异而形成。

  
  

 

10.有关佛教道教在南、北朝发展情况的比较,错误的是 

(A)佛教在北朝发生两次灭佛事件,至此势力日衰,终不如道教发达 

(B)道教的理论、制度、经典的整理,及以道馆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等改革,皆在南朝时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C)佛教在南、北朝时的经济力量日益强大,构成国家潜在威胁,引致君主的忌恨

 (D)道教在北朝时,以寇谦之清整改革最为重要,他出身北方大族,生于五 胡 政权后期,主要活动在北魏初年。

  
  11.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代,政治很不安定,政权经常更迭,战争也是常有的事,各大势力之间经常兵戎相向。战祸连绵使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这个时代几乎没有特殊的表现,政治上看不到伟大人物,学术文化也无甚成就,一片沉寂。但是,继之而起的时代,结束了动乱,开启了安定和平的局面,经济上出现繁荣景象,人口大为增加。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政治的动乱对经济与人口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请问这是哪一个时代? 

(A)战国 (B)三国 (C)南北朝 (D)五代。
  

  12.唐初赋税行「租庸调法」,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不同之处为 

(A)前者纳税概以钱计,后者则以纳粟为主 

(B)前者分春夏秋冬四季征输,后者则以夏冬为征输期 

(C)前者不以户为准,后者则依户口课税 

(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施行,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13.历史学者研究唐太宗贞观之治,下列的书籍都需要研读,但是,其中哪两种最为重要?理由是什么?

(甲)宋代欧阳修《新唐书》 

(乙)台湾大学已故教授傅乐成《隋唐五代史》 

(丙)唐代吴兢《贞观政要》 

(丁)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 

(A)甲乙。甲提供全面的资料,乙提供现代人的研究 

(B)甲丙。四本书中记载当时情形最充实的两种 

(C)乙丁。看法最为深入,议论最为精辟 

(D)丙丁。丙提供直接史料,丁提供精深解释。
  

  14.魏征进谏,唐太宗采纳,是历史上的美谈。史书透过魏征之口,对唐太宗纳谏的态度留下一些记载,诸如:

(甲)「不喜欢听别人的批评,接纳的样子很勉强。」 

(乙)「听到了别人的批评,就好高兴,不忘夸奖一番。」 

(丙)「还能够高兴地听取批评意见。」

请你依据对唐太宗的理解,对于三段史料的时间排列及有关说明,选出妥当的叙述 

(A)甲丙乙,唐太宗在魏征的感召下,懂得纳谏的好处,很有进步,遂有「贞观之治」的成就 

(B)甲乙丙,唐太宗最初不懂如何纳谏,在魏征的帮助下,遂渐懂得纳谏时心平气和 

(C)丙甲乙,唐太宗很聪明,很快就能辨别批评的好坏,对好的批评表现高兴,对不怎样的批评没耐心 

(D)乙丙甲,随着功业的建立,唐太宗自信愈强,愈无听纳谏言的耐心。
  
  15.唐玄宗时,国势到达顶峰,社会呈现一片富庶景象,下列何者是此时期的实况?

 (A)农民因得到更多足额的土地,收获增加,有足够能力缴纳租调 

(B)均田制与府兵制度两者皆渐无法继续实施 

(C)由于彻底实施府兵制度,政府军费负担仍低,国势才得以继续维持 

(D)当时政府的精兵悍将集中在关中,形成内重外轻的局面。
  

  16.在唐代府兵制度的特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民平时耕种,农隙教练,素质整齐,战斗力高强 

(B)府兵只从关陇豪右中选取,每三年挑选一次 

(C)被选中者只须负担租,至于庸调则可免 

(D)府兵的各项费皆由政府支出,有减轻农民负担的功用。
 

  17.唐初对外来文化颇示尊重与开放,但中唐以后何以态度转趋保守,进而重新反省本土文化的价值?

(甲)武周代唐的影响,使道教的信仰日趋盛行 

(乙)安史之乱的冲击,使国人对外族渐起反感 

(丙)外来佛教盛行,刺激本土文化的新自觉 

(丁)朋党之争的结果,使经学成为学术的主流 

(戊)察举制度的实施,本土文化成为晋升工具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戊。

  
  18.请阅读下列两段用白话文改写过的数据,选出正确的触释:

   资料一:这位国君在位时建造了好些宫室,供自己居住,又到处兴建离宫别馆,供自己游玩。百姓们不胜负担,铤而走险,成了盗贼。到了他的末年,连一尺土、一个人都不能拥有。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深以为诫,不敢任意使唤人民。

   资料二:动乱尚未发生的时候,自信不会乱;国家尚未灭亡时,自信不会亡。加在百姓身上的赋役很重,对外征讨不停,等到动乱即将发生,朝廷即将灭亡,还不觉悟。这样的事例可以做为我们的借镜,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教训。

(A)汉初以秦末为鉴,一为汉高祖所言,一为叔孙通上疏 

(B)汉初以秦末为鉴,两段资料应皆出于叔孙通的上疏 

(C)唐初以隋末为鉴,一为唐太宗所言,一为大臣的上疏 

(D)唐初以隋末为鉴,两段数据皆出自大臣的上疏,可能是魏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