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博雅:以优化中学历史教
广雅:实验区高一历史必
广州广雅中学政治史期中
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三上期
李林川:实施新课程实验
博雅:特级老师朱可讲座
成长沙龙:实践中的历史
宋爱梅:实现讲授与创新
宋爱梅实现讲授与创新的
最新热门    
 
广雅:实验区高一期中历史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2:08  来源:佚名
 

广东广雅中学2004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班别: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40分。将所选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电脑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由母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B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庶子的嫡长子只能是小宗

C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分封制     D有利于王权的稳定,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2.造成“楚王问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王权的衰弱          B楚王的野心

C 分封制度不够森严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秦朝短短十几年便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在于何种矛盾的激化?

A 阶级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争斗

4.下列各朝代中相权最大的是

A 商    B唐

C 宋    D元

5.下列各朝代中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的是

A 汉    B隋

C 元    D清

6.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 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7.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 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8.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9.19世纪列强一再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的落后      B列强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要求抢夺殖民利益

C 清朝的腐败      D中国的资源丰富

10.规定英国享有对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的所谓附件

C 《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1.《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朝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A 设使馆界              B列强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 清政府惩办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镇压人民反帝活动

12.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兼具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C 以虎门硝烟为开端        D 以辛亥革命为高潮

13.1841年定海战役中奋勇捐躯的爱国将领是

A  葛云飞   B 关天培

C  陈化成   D 史荣椿

14.在甲午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A 左宝贵    B刘永福

C 徐骧      D 邓世昌

15.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 斗争目标    B斗争纲领

C 斗争成果    D失败原因

16.《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 战事紧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产生

C 不体现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D 不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进步性体现在规定了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确定国民的自由权利 ③三权分立 ④ 责任内阁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

18.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 学生为先锋    B工人为主力

C 拒签和约      D 三个卖国贼被罢职

19.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不包括

A 百团大战    B 减租减息

C 整风运动    D 大生产运动

20. 比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土地法大纲》最大的进步性在于

A 由共产党制定        B真正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真正平均地权        D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丞相掾(丞相府的属官)和洽(和洽:魏时大臣)言于曹操曰:“……今朝廷之议.吏者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操善之 ——摘自《资治通鉴》卷66

材料2:《新唐书》记载,科举考生报名“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身份、履历证书)自列于州县。”《日知录》记载,“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  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文献通考》上载:“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

材料3:梦得(叶梦得,北宋大臣)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至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上(指宋徽宗)然之。 ____摘自《宋史纪事本末》卷49

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1、材料2、材料3是怎样的用人观。(6分)

      〔2〕判断材料2、材料3不同的用人观的各有什么合理性、局限性。(8分)

 

答:(1)

 

(2)

 

22.扼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历史影响。若你要深入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所造成的严重历史影响,你将如何开展学习和研究?(9分)

 

 

23.概括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进程,你能归纳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的哪些趋势?(14分)

 

 

 

24.中国共产党“二大”的重要贡献是什么?遵义会议的胜利说明了什么?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中共制定了的重要路线方针取得什么效果?你从以上史实可以感悟到什么重要启示?(1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总的来看,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时代主题。”(9分)

请回答:分别指出上述四种精神产生时的形势要求是什么?其共同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这些精神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哪些现实意义?

 

 

 

广东广雅中学2004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C

C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D

C

A

B

A

B

 

二.非选择题(要点提示)

21.(1)材料1:认为不能以衣着好坏作为选拔和评定官吏清廉的标准。(2分) 2:主张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才华出众的人为官。(2分)3:主张选拔官吏要“以有德为先”。(2分)

(2)材料2:以文化考试公平选官,有利于培养学问型人才。(2分) 但容易造成人才类型单一、读书人欠缺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的磨练。(2分)

材料3: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忠实于统治者利益需要的顺从型官员。(2分)但容易造成官员欠缺真才实学、庸碌无为,甚至伪善。(2分)

 

22.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封建文化、增强综合国力。(6分)

    方法建议:多方查找资料、科学分析方法、合作交流求证,等等。(3分)

 

23.(4点各2分)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趋势:(各2分)(1)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2)经济侵略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3)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4.(1)“二大”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3分)(2)说明“左”倾路线在实践中失败,说明中共能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与挫折,从幼稚走向成熟。(3分)(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的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和持久战的方针。成功地发动全民族力量挫败日军的狂妄计划,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分)

启示(4分):(1)中共是中国革命先进方向的代表。(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5.(1)井冈山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在农村山区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具体道路。长征时期:摆脱“左”倾错误和军事困局使革命转危为安。延安时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西柏坡时:三大战役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阶段,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4分)

(2)顽强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3分)

(3)三个代表、反贪等(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