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梁励:问题情境创设特色
梁励:历史教学中问题情
以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为
红军长征准备问题研究参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傅元根:对“一课一个中
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模式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孟祥栋:问题中心教学法
最新热门    
 
基于问题学习历史,让“问题生”常问问题

时间:2010-1-27 12:30:58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目前我市历史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其特征是:以问题为焦点启动课程,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理解开展调查、执行探究,以小组的形式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我校历史科组大力推行这种教学方法,合作研究,共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问题生”的转化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提高“问题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前提。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紧紧相扣,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是历史课堂生动的第一笔。问题提得好,情境创设得生动有趣,就能牢牢地勾住学生的魂,攥紧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方式可以讲一个故事,放一段录像,听一曲音乐,也可以观察一组历史数据,阅读一段历史材料等等。在讲述《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大汉天子》的主题曲,让学生置身于视频美仑美奂的音乐和图画之中,并适机提问:“你知道这里的大汉天子讲述的是谁吗?”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沉思。紧接着,我又播放了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视频片段,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纷纷要求再放一集。我立即收住,“要知此事结果如何,请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围绕‘汉武帝是怎样加强统治,形成大一统局面’这个问题来研究研究。”学生会心地笑了。

 

提出问题可以让教师来提,也可以学生根据情境自己提出问题。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感,最好使用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课堂引入阶段,我们提倡所提问题要浅显,要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如果一下子就给学生“下马威”,“问”倒学生,不但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也会使“问题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消失殆尽。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问题学生”也能有节奏地吃饱、吃好。二是所提问题或者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融合教学大纲的知识,符合本节课的学习宗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吊起“问题生”的“胃口”。不要偏离本节授课内容,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乱扯一通。最佳的效果是:一节课所提出的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用一个问题贯穿始终。

 

二、合理分工,分析问题,从问题入手获取知识。

 

为了进一步学好《大一统的汉朝》,我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2.仔细想想:“古代只有帝王的墓才叫陵,为什么董仲舒的墓叫‘下马陵’?”

 

3.为什么汉武帝要大力提倡儒学?

 

随即,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十二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进一步围绕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各组的答案,并由小组长在讨论后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汇报。

 

在另外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我将学生移到了电脑室,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上网查找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确保了学生人人有事干,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问题生”也闲不下来,也忙着上网查资料,也敢于在与同学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十分活跃。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基于问题中学习,参与讨论,收集和处理的历史信息,教师要确立好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与地位,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们是从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因此教师不要过早给予学生答案,只需要调控好课堂纪律,并对个别偏离主题的问题讨论,适时提醒就行了。另一方面,学生们是在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不是直接从教师和课本中获得知识,学生们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完全掌握在教师和课本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要把教师的讲解当成一种解说,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的答案,生搬硬套。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持续地寻找的最佳答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动力所在。

 

三、合作探究,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变隐性问题为显性答案。

 

通过自我阅读、分组讨论、自由演讲、辩论赛等问题探究方式,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新的学习议题、再分头查找资料,再交流、再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图表来显示这个学习过程:

 


 

在学习小组代表轮流发言,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之上,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他们各自的做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以往上课沉默寡言的张志国同学率先发言;“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李明同学补充道:“‘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严重的破坏。”

 

王锐志同学也急急地站了起来:“汉武帝兴办太学,以儒家学说教育学生。”

 

曾雄才同学急红了眼:“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为了巩固统治。”

 

何有才同学毫不相让:“汉武帝尊崇儒家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问题生”李大刚同学慢悠悠地站起来,摇头晃脑地说:“唉!统治者嘛!对他有利就用,没利就踢开!”全班热烈鼓掌。

 

在争论、交流的基础之上,原本觉得会难倒学生“问题生”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四、巩固成果,灵活运用。

 

作为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因为学生的理解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较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形成一定的共识。例如小组成员应如何开展讨论或收集材料?提出的问题应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等等。课堂学习信息反馈和总结阶段,个别教师常常设计为“谈收获”,但如果堂堂如此,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同样可以用“问题”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如:“通过学习本课我感悟到了……”、“我想到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总结和复习知识,升华了思想认识,又为下节课的进一步探究留有余地,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在基于问题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反思和评价,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研究的问题是开放式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学生需要进行自主而积极的批判性思维,并且通过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反思与评价,调整自身已经习惯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善于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基于问题学习历史,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将隐性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隐性知识服务于解决显性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具体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基于问题学习为我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启了一条新路子。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学习的切入点、师生关系及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给我们以诸多启示。值得强调的是,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学习目标,教学的切入点以及师生的角色等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在问题教学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学会调整师生在学习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研究、去创新、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每一位学生关心和满怀兴趣地围绕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我们的“问题生”才不会让我们头疼,我们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不断得以提升。

 

基于问题开展历史教学,大胆创新,敢于实践,让“问题生”经常发问,让“问题生”不再沉默,让“问题生”学会与人合作,在问题探究中解决问题;让“问题生”学习没有问题,才会让我们的历史老师教学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