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夏辉辉:广东教育厅历史
蓬蓬:上海高一历史教学
胡勇:广东高中历史示范
蓬蓬:长春历史教学大奖
晨露:广东历史教学评价
蓬蓬:西安年会随笔(一
蓬蓬:广州教学行记(下
赖卫华:广州东山区《五
蓬蓬:一天革了两次命
蓬蓬:上海高一历史教学
最新热门    
 
蓬蓬:广州教学行记(上)

时间:2009-10-18 17:10:55  来源:蓬蓬
 

 


英雄何必读诗史,直撸血性做文章

所有人都认为成为优秀教师的全部条件是热爱教学,但是没有人会说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只要热爱切割就行。

  
上海 交大附中 彭禹 是也


联系方式:msn/e-mail:dragoonlance@hotmail.com

 


广州教学行记(上)

 

蓬蓬

 


3月份,随霍益萍教授、孔繁刚老师前往广州省实验中学参加华南华东部分省市“同课异构”、“聚焦课堂”交流活动。本来这个记录应该更早一些写,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时间间隔得长一些会有助于我想清楚一些问题。尤其是广州诸位同行对我这个远来的客人盛意拳拳,有许多的夸奖,确然是让我觉得很惶恐难安的。我还记得我自己是一个从教时间并不很长的年轻教师,过度的赞誉于我恐怕要有“发烧”之虞,所以待过去的时间长一些,冷却一点再来谈这一次的经历我想会比较合适一点。


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我们也开始总结一些东西,也许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课应该怎么上?”,我去年在西安年会听一位先生说:“也许你会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好课,可是在我看,怎样都是好课。”这话我想了到现在也有快半年的时间了,最初我疑心这位先生是和稀泥,但是越是觉得有理——当然,还是取决于怎么来理解这个说法。
 

平常的一种理解是:任何课都有他可取的地方,只有有一毫可取,便算是“好课”。但是我这里取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之前曾经对7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状况做过非常粗略、不成文的梳理。就我大致观察的感觉来说,实际上所谓的“新课程”中几乎所有浮在表面上的“新”东西,都其实已经在之前二十多年的学科教学发展中被提出过、尝试过、甚至得到系统的梳理过。这个观察一度是让我非常困惑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新课程改革”到底新在哪里?大家这么多年做这些事情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我从几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将几种理解排除掉了。比方说,我们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新在我们强调了师生互动。因为90年代初的时候就非常强调师生互动,当时有教研员推介一节好课,用来证明的理由就是该教师该节课里有n次提问,学生有n次回答。


我们也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新在我们提出了史料教学法,因为十多年前也已经有教师在研究课堂教学中史料该怎么用法,现在我们这一代教师如果正儿八经地去和当年的一些前辈比赛史料教学的功力也不见得一定能够占到上风。


我们甚至不能简单地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新在“以学生为主体”,因为80年代有风靡一时的“智能训练”,谁能说那里头就绝对不包含从学生角度思考、认识问题的意思?


我不知道改革的推动者想实现的新是什么。我只从我的角度来看,理解那些够资格被称作是新的,有可能获得实现的新的,我觉得其实是这样一些东西。


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