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
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
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
蓬蓬:上海高一历史教学
蓬蓬:长春历史教学大奖
蓬蓬:西安年会随笔(一
蓬蓬:广州教学行记(上
蓬蓬:广州教学行记(下
沈飞:上海浦东新区历史
金武英:上海浦东历史教
最新热门    
 
蓬蓬:上海高一历史教学笔记—2

时间:2009-10-18 17:04:09  来源:蓬蓬
 

蓬蓬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65/index.shtml

上海新新教材备课笔记(教学中常见的一点问题)

国庆之前,上完了前5课,做一点回顾性的总结。

      二期课改教材上的变动常常使教师忽略了其间教育思路的演进。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上海二期课改前进到今日,最大的收获是从一元化的历史理解发展为多元化的理解,尤为可贵的是形成了从多个并列角度理解历史发展的思路,从而弥补了单一挖掘生产力影响以至于忽略其他重要因素的弊病,也为如何避免历史教育封闭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一个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尝试着比较两种理解方式的不同,以第二单元为例,问题是“美洲文明灭亡的原因”。

        一期课改思路下的解释: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落后

                直接原因——西班牙人的入侵

       二期课改思路下的解释:

                地理环境上的原因——缺少文明发展的必要资源,如铜矿、大型牲畜等

                生产力上的原因——生产力落后

                历史文化的原因——残酷的宗教信仰与落后的政治体制

                文明交流的原因——缺少与发达文明的交流

       一期课改的解释表面看来并不排斥其他的解释,因为除了根本原因之外,也可以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只关注根本原因的解释,其他的解释即使存在也会被视而不见。而二期课改的解释就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开放性,而且保留了做综合性解释的可能,而且并列的不同视角也保留了补充更多不同视角的可能。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前者容易把学生引向经济决定论,而后者则更具开放性的态度,也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思想。即使对于老师来说,也很难解释为什么生产力是根本原因,因为如果思考下去,会很自然地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会进步?”于是就进入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问题。而对中学师生来说,尝试去解决这个循环问题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无益的(更糟糕的是用一句“……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力”解决问题)。

       历史现象的产生总是多重历史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一位大学老师在听课的时候批评我:怎么能够主张社会对服饰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连电影、小说都可以说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然而,如果多读一点马克思的著作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马克思在不止一处强调了人类对基本生活的需求是怎样成为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被质疑的,甚至被认为对生产力与历史进步发展来说微不足道的衣食住行、电影、小说在马克思那里恰恰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这正是作为历史学家的马克思要远胜过同时期其他历史学家之处。

      在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看了一些老师设计的课件和教案,感觉上,最需要避免的就是以新的历史决定论替代旧的历史决定论。这一点在第四、第五课(美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上体现得极为明显。很多设计都过多的关注了文明的交流对于文明发展的影响,而且把文明间的交流简单归结为地理环境的因素,从而忽略了各个文明的历史文化等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

       第6课希腊政治的设计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不但可能会把城邦制度简单地归结为地理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把雅典的民主政治也简单地归结为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而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都是多种历史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详见第6课课件)对于中学老师来说,要说明“交互”是不容易的,但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避免学生形成某种“决定论”应该还是可以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工作。

 

相关链接:

1. [] 新教材“古代罗马政治制度”教学资源介绍 [蓬蓬博客][2007年9月6日][715]

简介:无
内容: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罗马从城邦到帝国的基本历史进程和疆域范围。 知道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及其结果。知道罗马帝国建立、繁荣和衰落的历史概况。 理解罗马军事扩张胜利的原因; 理解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历史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nbs……


2. [] 新教材“希腊古典文化”教学资源介绍 [蓬蓬博客][2007年9月6日][787]

简介:无
内容: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知道雅典三大悲剧家和喜剧作家,知道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典型代表;知道希腊古典时代的三大哲学家;知道希罗多德及其《历史》。 理解古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技能: 学习制作双向……


3. [] “古代非洲希腊城邦制度”教学资源 [蓬蓬博客][2007年9月5日][2469]

简介:无
内容:
 第5课  古代非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


4. [] “古代印度、美洲印第安文明”教学资源 [蓬蓬博客][2007年9月3日][2679]

简介:无
内容: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知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古代印度国家的时间和经过。知道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知道……


5. []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教学资源 [蓬蓬博客][2007年9月3日][2502]

简介:无
内容:
 第一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 (讨论稿)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以及用楔形文字保……


6. [教材评介] 蓬蓬:上海新新教材颁布了 [蓬蓬][2007年8月30日][256]

简介:无
内容:
 上海新新教材颁布了  蓬蓬 发表于 2007-8-29 10:18:00新新教材终于拿到了,看了一看,感觉还可以,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觉得上手很容易,学生要记忆的量也不算太大,就是课时安排有点奇怪:      高一第一学期:世界古代史14课时,中国古代史18课时      高一第……


7. [] 蓬蓬博客:暑假的一些经历和想法 [蓬蓬][2007年8月28日][62]

简介:无
内容:
   暑假已经差不多过去。在这里检讨一下这两个月的经历和由之而来的想法。      去长春听了大奖赛,作为旁观者和参赛者的想法大相径庭。又见到了一些真正的高手,聊了很多,听了很多。有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现在觉得豁然开朗。对教学的看法已经从“深度”中心转到了目标中心。这样看起来,自己过去上的那些课大多是幼稚可笑的。得到了以下结论……


8. [课程研究] 蓬蓬:长春历史教学大奖赛 [蓬蓬][2007年7月17日][896]

简介:无
内容:
 长春历史教学大奖赛 蓬蓬老师的历史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65/archives/2007/468113.shtml 今年是作为观摩者前往长春,会议的规模据说是空前的,大概总有三百多人到会。以至于宾馆完全住满,有的老师只能住在市区,每天打车往返听课。      上海今年参赛……


9. [教学理论] 蓬蓬:一天革了两次命 [蓬蓬][2007年6月21日][240]

简介:无
内容:
 蓬蓬:一天革了两次命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65/index.shtml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10月份的时候去了一次西安,参加“聚焦课堂”教学交流,上了一节《洋务运动》,自己很不满意,因为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如何用不同标准、不同观点来反思历史的方法,但是却无法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设……


10. [] 蓬蓬:上海高一历史教学笔记—1 [蓬蓬][2006年12月29日][784]

简介:无
内容:
 上海版高一教材采用了新的文明史的诠释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说是开创性的,因为既不同于国内以往的任何时期的通史结构,也不同于西方年鉴学派的理论构建。     根据周春生教授的解释,我们大体上可以在这样一种思路上去理解文明史的概念:生产力、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与文明的交流四种要素交互地、程度不一地影响着文明的各种现象,并且因为这些要素的改变而造成文明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