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聂幼犁真的是李鸿章卖的
聂幼犁:以《嘉善田歌》
聂幼犁:历史课程三维目
聂幼犁:历史有效教学
与汉林继军李惠军聂幼犁
聂幼犁:从美英历史课程
李惠军 聂幼犁:历史教
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
杜苇:晤华师大聂幼犁教
聂幼犁:由串门“历史博
最新热门    
 
聂幼犁:上海高考题命题技巧二

时间:2009-10-18 17:16:00  来源:聂幼犁
 

三、简释题的设计思路


 1、文献诠释法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3分)
“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引自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1997年中国收回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或九龙尖沙嘴或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或九龙半岛和香港附近岛屿、大鹏湾、深圳湾);(全部答对给1分)
   (2)晚清政府签订涉及香港问题的第二个不平等条约,距1997年有 137 年;
   (3)晚清政府丧失香港地区主权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全部答对给1分)

 

●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问题: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2分)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4分)
(1)“光绪”(1分)。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1分)。
(2)郑观应是(甲午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以上要点各给1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4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述     怀          (宋)李  纲
胡骑长驱扰汉疆, 庙堂高枕失堤防。
                       ……
退避固知非得计, 威灵何以镇四方?
中原夷狄相盛衰, 圣哲从来只自强。
诗中的
(1)胡骑指什么?(1分)
(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1分)
(3)中原指什么地方?(1分)
(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3分)
(1)金兵(1分);      (2)求和或投降(1分);     (3)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1分),如答汉族地区、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给分。
   (4)金兵入侵、皇帝荒淫、主和派得势,李是主战派各1分,本部分总计不超过3分。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为参加《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合唱的同学解释问题。(4分)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1)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
(2)“虎狼”指的是国民党蒋介石指挥的部队()1分。
(3)“迷雾途中”的含义: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1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分),被迫转移,途中损失惨重(1分)。


●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5分)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1分)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2分)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1)1896年。(1分)(2)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2分)(3)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2分)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当时发生的什么事件?(1分) 
                                                古巴导弹事件

(2)这幅漫画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的苏美关系?请具体说明你的回答。(2分)

  正确。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美苏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的事实


1962年的漫画: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 下面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则是虚假的?哪一则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分)


图片一:人民日报: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图片二:1958年居民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图片一是虚假的;图片二真实的(各1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1分)。“左”倾错误的泛滥(答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也给分)(1分)

 

2、汲取信息法
●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                    

     
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2分)。
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2分)。
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2分)。


(如答秦汉建筑水平、造型艺术等其它正确信息也可给分,但本题不超过6分)。

●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共6分)
彩绘女俑1                彩绘女俑2                      彩绘女俑3
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2分。
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 观察下列图片。
《老建筑与它的百年邻居——上海徐家汇掠影》
                                                              

问题: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到和汲取哪些信息?(6分)
A: 大片的农田、稀疏的建筑、教堂(或西式建筑)、小路 …… 以农业为主,但已可看到西方的影响;(每答一点1分,本部分最高不超过2分) 
B: 现代化的建筑群、灯光(或夜景)和道路,保留着原先的教堂(或西式建筑)……  呈现繁荣景象。(每答一点1分,本部分最高不超过2分) 
A--B:跨时代的变化(1分)和城市的发展特征。(1分)

 

 

3、数据处理法
                             
(1)左面的统计图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
                                                     
清政府收支猛增,入不敷出严重
                                                         
(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或增加捐税)。维持反动统治或军费开支剧增;对外支付巨额赔款。
                                                                                                                   

 

● 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银两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
                                        金额单位:万两
年  度 资  本 借  款 船只吨位 运费收入 付出借款利息
1873.8-74.7  47.60  12.30  4,088  49.17  1.77
1877.8-78.7  75.10 381.97 26,916 232.23 36.53
1881.8-82.7 100.00 353.75 29,474 188.47 10.75
1883.8-84.7 200.00 227.09 33,378 192.37 22.42
注:借款主要是官款(官府贷款)。
问题: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4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经营状况: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每答一点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或刺激了私人资本投入(1分),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1分)。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6分)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  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09 156 0 118 38
1910-1939 473 0 77 396

(1) 这百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是
由农村到城镇、国外(1分)。
(2) 导致乡民迁居谋生以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是
农业手工业(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传统农业经济,或小农经济)衰弱(1分)。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1分);国门逐渐打开(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1分);如能指出人民的思想观念变化这层意思可加1分;
(3) 第四个时段出国谋生的人数猛增,主要音原因是
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长期混战)(1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1分)。
如答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加1分。

 

 

4、情景分析法


● 60年代中期,W“发现”了贺龙摄于30年代末的照片(见左图)说:“凭贺龙戴的这顶帽子,可以断定他是共产党队伍中的国民党人。”L听了却说:“为什么不能是国民党队伍中的共产党人呢?”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简要说明。(4分)

同意L的意见(1分)。30年代后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因此,红军完全可能戴国民党军队的帽子(1分)。这并没有改变人民军队的性质(1分)。


●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陈赓曾在战场上背负蒋介石脱离险境。1943年延安整风时,某人对陈赓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了吗?” 陈赓答道:“如果当时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革命烈士了吗?”请对他们的谈话作一简要的评价。(6分)
“某人”的话是错误的,陈赓的话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蒋介石是革命的同路人(或革命者);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成了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1分)。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即使没有蒋介石,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是必然的(1分),长期战争不可避免(1分)。(如能进一步评论“某人”的话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陈赓回答之巧妙,则可各加1分,但本题不得超过6分)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问题: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1分)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3分)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1分)
(1)拿破仑对外战争(或对意大利的战争)(1分)。
(2)拿破仑战胜意大利后,破除封建制度(1分),废除农民服徭役的陈规(或农奴制)(1分),推行《拿破仑法典》等(1分)。
(3)意大利摆脱了奴役(1分)。

5、史论结合法

● 我国已有多处文化遗址、古迹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北京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 ……。除上述例子以外,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在今陕西、新疆西藏范围内任选一个值得向联合国申报的文化遗产,并简要说明理由。(应包括名称、时期、内容和意义)(4分)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按下列原则给分:
选点正确(1分)时代正确(1分)内容正确(1分)意义正确(1分)。如半坡遗址(1分),新石器时代(或答具体年代也给分)(1分),是我国较早的母系氏族时期的遗址(1分),反映了原始氏族部落完整面貌(1分)。

● 有人说,如果民国初期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请你依据有关史实略加辩驳。(4分)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1分)办法是:核定地价,由国家照价收税,地价涨后,增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考生只要写出大意即可给分)(1分)“平均地权”没有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或当时中国没有条件实行“平均地权”)。(1分)所以观点不对。(1分)若考生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键是解决土地问题这一角度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可加1分。

 

 

● 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果。(4分)
原因:清朝文字狱(或文网严密)(1分)。后果:禁锢了思想(1分);阻碍了学术的发展(1分);使社会闭塞,影响了社会的进步(1分)。(如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乾嘉考证一支独秀等也可给1分)。

● 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问题: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共6分)
第一方面: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或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或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第二方面: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经济危机(或挽救了美国)(2分)。
第三方面: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或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
    如答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据,参照上述原则给分。

 ●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
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问题: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1分)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1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分)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
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       领救济的队伍      何重要启示?(1分)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分)(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分)

6、多元理解法

● 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这一说法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3分)
本题旨在考察阅读和运用历史概念的能力,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例①:“美国从建国起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没有童年”可给足3分
   例②:“美利坚民族主要由欧洲移民所组成,又经过了殖民(或民族融合)阶段,因此是有童年的。” 可给足3分
   例③:“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缺乏共同的古老文化传统,所以没有童年。” 可给足3分

●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分)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4分)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1分)。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分)。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1分)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1分)。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1分)。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1分)。
● 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

George Washington        Thomas Jefferson        Abraham Lincoln
问题:(共5分)
(1)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2分)
(2)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本题三种选择顺序不固定,按下列要点与标准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华盛顿: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2分)。杰斐逊: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如答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也给分)(2分)。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2分)。

 

 

 

●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6分)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分)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1分),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1分)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1分)孟子提出过“民本”,(1分)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1分)

 

历史课程网发布的聂教授同类教育资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