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与汉林继军李惠军聂幼犁
李惠荣:图有图彩、文有
李惠军:我思、我行,故
李惠军:历史教学中的情
李惠军:叙事与历史教师
上海李惠军工作室成立
李惠军浙江学术讲座提纲
李惠军:关注不被关注的
姚丹旭:李惠军专业发展
最新热门    
 
李惠军 聂幼犁:历史教材不可缺情

时间:2009-10-18 17:22:40  来源:李惠军
 

历史教材不可缺“情”

 

 

《中国青年报》2006-09-26

 

 

李惠军 聂幼犁

 

    当下正热的“易中天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是可以走下“神坛”、面向大众的。同行中绝大多数人都说《品三国》决不可以成为我们编写中学历史教材、进行历史教育的范式。

 

    那么,历史真的是“知识”和“政治”教育,而与人的智慧、情感、品位、享受无缘吗?暑假期间,有幸读了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为美国中学生编写的《世界历史》中译本,有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感觉。

 

    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早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宗教改革史,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专著《希特勒和纳粹帝国》、《西方文明》在美国引起较大的反响。1994年他与威廉•杜伊克合作撰写的《世界历史》首次与读者见面,到2001年已再版两次。

 

    我们知道,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拜读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使人从对历史的追寻又回到车水马龙的现实,恍惚的时空转换让人更分明地感到,现实生活中无不存在着历史的记录和包容。此外,这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历史知识与情感养育的水乳交融。

 

    年鉴学派的宗师马克•布洛赫说:“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善于捕捉人物的踪迹,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的过程。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恰恰就是抓住了“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活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独具慧眼地精选了大量洋溢着精神、心理和情感因素的背景资料,让读者在理性与激情之间,通过了解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与“事”理解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现象与事件。

 

    例如,在第5单元第23章的“战争与革命”中,篇首图画和概览都是索姆河战役,用“重要事件提示”、“对今天的影响”、“为何重要”和“历史与你”作为学习的指导。全章收录历史文献引文10篇,在每一节都有若干条原始资料引文。“历史再现”介绍战壕里士兵的日常生活,反思帝国主义战争的反人类的残酷性。“目击历史”引用《震撼世界的十天》片段,对应的照片是列宁发表演说。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发生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的演说怎样引起全体人民的共鸣。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优美的文采可以打动人、感染人,绕梁三日而不绝;而真实感人的历史素材可以让读者在莞尔之余记忆悠长。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处处有着这种感人肺腑的真实情感流露。

 

    事实上,一部好的历史读物,只有抓住了人的内心,让历史复活于读者的情感深处,它才具有了生命力和感召力,否则就会使历史陷入公式化、呆板化的境地,就好像是一具干枯的木乃伊。

 

    这本书是否有意识地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对于历史阐述的方式、素材的甄选、呈现的形式,以及全书的结构体系来看,无不渗透着一种情感养育的意图。正如作者在全书开篇“历史是什么”中所说:

 

    “世界历史不只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事件,它是人类群体的故事——他们基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共同观念,他们是怎样统治和被统治的等等。”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的是从动情、入情到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而斯皮尔福格尔则是在用心、用情、用理去体验感悟并融入历史的场境,用人性和心灵体察、体悟历史的神韵。如何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去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这是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课题。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若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历史教材少不了一个“情”字。如果历史教材没有了“情”,你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读者产生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冲动。它是构成历史教科书编写这一创造活动的内驱力,是学科思维深潭中的活水,是为逝去的历史画面进行最美丽和最动人的“着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