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优质示范课执教始末
——我在新课程改革里赑屃前行
时间:2006年12月26日至29日
地点: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事件: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魏恤民老师
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幼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亚夫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中山大学孙宏云博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先生,《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先生,《中学历史教学》副主编鲁力博士,广东省三百多名教研员和教师代表
鉴证实录:笔者有幸作为本次盛会的一名见证者,更有幸的是作为本次盛会四节优质示范课之一的执教者,以切身经历与体会,记录下了新课程改革道路中的酸甜苦辣,以飨诸君!
第一部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
时间就是生命
12月15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半,市教研室何琼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准备一节课,内容是必修二,课题自选,下周二(12月19日)她来听课。
这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是,从今天到下周二,我有多少时间去准备这节课呢?必修二我从未接触过,如何选择课题?可是时间已经容不得我多思索,就得动手准备课例了。
思忖再三,我决定将课题定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考虑角度有三,其一,本课为中华民国史内容,对于我和学生都相对熟悉,容易切入;其二,本课目前研究成果很多,资料查找方便;其三,此前,我对本课也有一个初步的构思——用案例教学,虽然很多人都讲过。但是如何在老套路里讲出新意,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没错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时间跨度比较大,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直贯穿到解放前,近百年的历史啊!而且教材里面涉及到的内容繁杂,一些历史史实的叙述又生硬呆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那能不能用一条线索,一条非常明了的线索把这百年历史联系起来,而且把教材的史实进行重组,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呢?
在翻阅教材以及参考资料的过程里,我注意到了张謇,可是张謇的企业到了20年代中期就衰落下去了,他不能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近百年的曲折发展历程。这时,民族企业的优秀代表荣氏兄弟便出现在我眼前,对!就以荣氏兄弟的荣氏企业作为线索,而且荣氏家族企业三代至今,在企业界都是大名鼎鼎,也容易为学生接受!
16 日,我没出大门,一直在家备课。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一板一眼的原文照抄了教学参考书上表格式的表述。重难点我放在“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上。
新课导入,我会将荣氏家族企业三代掌门人的头像投影在大屏幕上,问学生 “你们认识这些人吗”?然后介绍荣氏家族企业的不朽传奇。我希望荣氏家族企业的三代掌门人的传奇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后,我创设了五个情境,分别设置了五个问题:
(1) 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办面粉厂能赚到钱吗?为什么?
(2)20世纪初的二十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你认为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20年代后,发展势头迅猛的荣氏企业怎么会走下坡路呢?
(4)一战后荣氏企业发展经历哪两个主要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出现的原因?
(5)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就把课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落实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两个探究性问题:
(1)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综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影响。
将课标“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半封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解决了。但这样的处理我认为太死板,不能体现出新课标开放性探究性的特色,于是,我又加了一个开放式探究问题:
学习完本课荣宗敬、荣德生家族企业在解放前(1896——1949)的发展概况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
1)查阅相关资料,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写一篇小小说(漫画创作也可),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左右,内容要符合时代特征。
2)假设由你执掌荣氏企业,你将采取怎么样的管理措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7日晚0点55分,我把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的草案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