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葛兆光:读两种历史教科
何成刚:读岳麓版“五四
沈为慧等:读《科学史十
杨扬:历史教育的价值:
朱正标:读李华老师《碰
water:读《中史参》第
茶苦茶香:读任主编文章
方向:评08年广东高考历
陈新祥:与“方向”老师
社会学化:历史学的方向
最新热门    
 
方向:读陈新祥老师文章感言

时间:2009-10-18 17:11:51  来源:方向
 


编者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网特别欢迎、并积极支持健康的学术讨论,文中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只提供讨论的平台。

 

历史需要逻辑

 

读陈新祥《高考命题践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惊喜和遗憾》感言

 


方向

fangxiang1965@163.com

 


陈老师,抱歉,虽然我不一定是你所说的“方家”,但请恕我直言,你的《高考命题践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惊喜和遗憾——08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6题研究》一文,对这道试题的惊喜还不够到位,而你对道题的遗憾则是很不到位。


你认为该题的答案一定是开放性的,而不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是强调了绝对客观主义或者本质主义,强调了知识的单纯客观,这里我们先不讨论你这几个概念在哲学上的意义,就你表达的意思来分析你的观点的漏洞。首先,从学理上说,你已经指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假问题”,那么,显而易见,假问题是不可能是真答案的,也就是说,按你的假问题的前提,资本主义萌芽在古代中国是没有可能发生的,所以,中国古代历史上,说有资本主义萌芽肯定就是错误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这道题如何开放,也开放不到答案是“成立”的那个立场上去,如果答成立,肯定是错误的。


其次,近几十年来,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相对主义在历史学中影响不小。但我觉得,历史知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视乎具体情况而决定,绝不可一概而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清历史知识和历史材料的内在逻辑,而不是考虑在空泛的概念上是相对还是绝对。中学历史教学,最大的偏颇就是重概念轻逻辑,理清历史逻辑,是中学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第4问的逻辑。这一梳理的前提是,我们先限定资本主义萌芽的范畴。考虑到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我们将这一范畴放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界定之内(当然也只能限定在这个范围之内,否则,连什么是资本主义,在经典理论中,都有多种说法,有的是经济层面的概念,有的是上层建筑的概念,有的是文化的概念,如果不限定在中学教科书的界定之内,我想我们的讨论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来说,都是极不公平的。我怀疑命题者大概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的,不然按黄牧航教授的说法,这些在自己的领域“国内一流”的学者,大概不至于连资本主义萌芽是过时的问题都不知道的)。

 

首先,我们将讨论范围放在试题提供的材料上,在资本主义萌芽概念清楚和试题的材料也很清楚的前提下,我也感觉到,从逻辑推论过来,答案只能是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而不能是其它。然后,我们放宽范围,将学生可能阅读到的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著作也当作本题的材料,正如你所说,我们会想到另一个问题,以往的研究对此有相当不同的观点,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也有秦汉资本主义萌芽说。因此,也许学生答题时,搬出秦汉资本主义萌芽说的论证,说该判断成立,并且能讲出道理来,也是正确答案。

现在我们来理清这一推论的逻辑。这一推论之所以能成立,最关键的是承认过去学术上所讨论的秦汉资本主义萌芽说是成立的。如果这一点不能成立,那么,本题还是只能答不成立!到此,问题就转换为秦汉资本主义萌芽说是否成立了。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回到了你自己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是“假问题”的问题上去了。既然学术界已公认这一研究是假问题,也就说明学术界已公认这一研究的结论是假结论,假结论当然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按照你的逻辑推论下去,就是学术界已公认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无中学历史教科书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存在,那么,从这一角度能开放到该判断成立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答案仍然只能是不成立。好,到这里为止,我们放宽范围的讨论,还存在一个重大逻辑漏洞,就是我们只注意他们的所学知识,而没有注意试题本身提供的材料,如果将试题本身提供的材料放进我们的讨论,答案仍然只能是不成立,并且仍然只能按照参考答案的逻辑来组织的。

最后,我们把试题的范围放宽到国际学术成果上去,就是连资本主义是什么都重新界定,在这样的知识体系中,资本主义萌芽一词也是没有被界定的,那么学生答题时,先要根据布罗代尔或者马克思•韦伯等人的资本主义概念重新界定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去判断是否可以说存在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时候,考生一定会发现,试题的材料,跟布、韦等人的资本主义的概念风马牛不相及,试问,到这个时候,考生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成立?显然不是。不成立,大概也不是。那只能是什么?只能是“试题材料跟我的逻辑架构没有关系”。如果考生真的这么答怎么办?我相信,只能由阅卷老师和阅卷组长讨论后,酌情给分了——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会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这一条吧?千万别告诉我,连这一条都没有,呵呵。(当然,我们相信,囿于阅读面,绝大部分中学生是不可能在这个层面上思考本问题的,可惜我们没有办法去广东考试院查找一下本题的答案,是否真的出现过这种回答,不然就会有一个比较可靠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让你产生“本问太过绝对化”的感觉的,不是试题及答案本身,而是你自己误以为“假问题”下有许多“真问题”,有许多学术贡献,就判断这个“真学术”和学术贡献,是对这个假问题的直接回答,也就是说,你相信了学术界讨论资本主义萌芽本身得出了存在与否的正确结论(抱歉,也许你并不相信这些结论,但从你的逻辑推论过来,你只能承认你相信了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实际上,王学典所谓“真学术”及其贡献,指的是理清了许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材料,并且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不是说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本身有什么学术或者贡献。因此,造成你的遗憾的感觉的,大概是你自己的知识缺陷。


而你的惊喜,我感觉,大部分是比较有道理的(所谓有道理,就是说跟我的感觉基本相同。有没有道理,从来都是在这个层面思考的,而不是根据绝对真理一类概念思考的,因为有人说绝对真理的东西,另外有人还是不同意,在另外这些人身上,他们觉得那些叫做绝对真理的说法就是没有道理的——我这样想问题应该比较符合你的观点,就是知识不是绝对的观点,我怀疑你也会觉得我是有道理的,呵呵)。我感觉,你是中学历史教师中最优秀的那种,所以你能够较好地认识到这道题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象广东省那六个联合发文的“专家”那样知识陈旧,想问题毫无逻辑——跟那六位“专家”相比,你绝对是最优秀的。不过对不起,我不应该将他们跟你相提并论,这样可能会让你大为光火,因为这明显损害了你的声誉)。但是,我觉得,你关于这道题的惊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其一是你将此题上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高度,比如“关注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我就不敢苟同了。这道题考的是西汉的农民生活,哪里关注了什么学生生活啊?反正我是无法理解你的这一说法的。说实话,这也是我读中学历史教学甚至整个教育学的论文经常有的感觉,就是大家喜欢不讲逻辑地胡乱联系。还有就是你觉得这道题跨学科,需要统计和心理学知识,其实我也觉得这是有点夸大其辞了。实际上,依我的感觉,这道题需要的所谓统计学知识,其实就是小学三年级的算术,高中生谁都会的,至于所谓心理学知识,其实就是回归到最日常生活的逻辑,普通人的生活逻辑,高中生也是很容易想到的,顺便说一句,我还是觉得,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仍然有偏差,我们想问题一定要回归到一个正常的逻辑上去,不要在逻辑上留大量的漏洞,然后就胡乱地跟大的结论联系。

其二是你虽然已经体会到但还没有透彻地把握本题的真正精妙之处。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道题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两个重点知识点的知识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结合起来了。这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传统的农业经济,一是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但这两个知识点之间,在课标和教科书里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上实际生活着的人都要经历这两方面的经济活动,那么,它们之间肯定有着内在的逻辑和事实联系。本题正是使用《汉书•食货志》的材料,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引导考生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找出这一联系,使历史由被肢解了的碎片化的知识点,变成当事人的立体生活过程。陈老师觉得是否有同感?


以上感觉,不知当否,还请陈老师指教。


——————————————————————————————

高考命题践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惊喜和遗憾

——08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6题研究     

陈新祥

绍兴县鲁迅中学

/kcjs/kcyj/200810/10378.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