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丽芳:让学生徜佯在体
李健:《近代民主思想与
崔合庆:让历史教学趋于
彭晓艳:让学生学到“活
佚名:让历史课导入闪烁
佚名:让学生成为历史课
林庆明:让学生在历史学
李强:让历史回归本真
孔陈萍:让历史课活起来
最新热门    
 
李健:让历史绽放人性光辉

时间:2009-10-18 17:12:27  来源:李健
 

让历史绽放人性光辉

 


 
行者无疆----历史课程网华南师大附中李健老师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241/index.shtml

 


 
从事历史教学12个年头,对历史、对历史教育的功能、对历史教学的意义,也在不断进行着思考。回头看来,觉得这一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历史绽放人性光辉”。

从历史而言,历史是人创造的,是历史上活生生的人创造的,解读历史、研究历史、考证历史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所以有人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的鲜活性,就在于此。

对历史教育和教学而言,其功能和意义,也在于塑造人,塑造具有人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人,通过对过去的人的经历的了解、感受、体验、反思,从而达到对人的价值肯定、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历史新课标想极力达到的目的核心也是如此。历史新课标的体系突出了经济、文化的模块,改变了以往的政治史为主的特点,是对完整的历史、尤其是人的历史较好的解读。但很可惜的是新课程教材在编写中却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更多的是抽象的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哲学等的学科专题发展线索,虽然历史是综合性的学科,本人也非常强调多学科综合,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历史的特色是什么?不是简单的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的演变,文学发展的演变、艺术、哲学等的演变,而是要挖掘出历史在这些演变中,“人”在这些活动中的经历,包括“人”的想法、动机、情感、偏好,也就是说“人”在从事这些活动中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等。

现在,历史学界的研究,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计量化,试图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阐述历史的规律,比如黄仁宇的大历史;一种是人文化,试图通过对历史中的人的内在挖掘,来还原历史的人性,比如口述历史、历史见证者的心路历程研究。历史是基于实证,但在实证基础上,对历史的分析,是有宏观、微观层次的。

作为历史教育和教学,对宏观规律性的把握是有必要的,但不是最核心的,核心的是微观的人性。

除了教材的编写外,编写教材不是最主要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是我们这些一线的历史教师,历史的人性光辉,把握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如果历史仅仅是作为一门应试的课程,或作为学科知识和定理的灌输,那是最大的悲哀了。我们的责任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人性光辉,使学生散发人性光辉。

那么如何达到呢?
 
在我们的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的主体性,让“人性的光辉”绽放呢?

初步想来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突出:一是历史教学内容的“人化”;二是凸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三是重视和调动学生的人性。

新课程非常强调的情感、价值;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其实就是对人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更狭隘的是应试的知识和能力,一种工具的能力,一种冷冰冰的实现高考目的的阶梯。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内容变成了记忆的提纲,教师和学生变成了一种机器。人被异化了。

在突出人性的三个维度中,教师居于核心的地位。只有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人化,只有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和调动学生的人性,只有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人性。

做老师真不容易!做人文、社会学科的老师更不易,虽然在应试中,经常处于小科状态,但我们却是非常关键的!

前言所说,在突出人性的三个维度中,教师居于核心的地位。只有教师才能将教学内容人化,只有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和调动学生的人性,只有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人性。

     
教师的人性魅力,首先在于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对对生活、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教师不一定需要完美无缺,教师不一定总是高学生一等,教师不一定总是形象高大。但教师一定要有热情、激情,从课堂教学中,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从对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激情,被老师所不断的鼓舞、激励。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名优秀的说书先生、演说家的能力,将死板的文字,变成活的语言,让学生觉得历史真精彩。其次,要严谨,历史教师讲的史实必须是真实的,传说的一定要说清楚是传说,不清楚的必须说自己不太清楚,这和历史演义、戏说不同。

教师于理性之中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好恶。历史教师要有鲜明的立场,并且将自己的好恶、喜怒哀乐与学生分享。每一次,学到日本侵略中国,本人总是恨恨不平,必痛快诉心中之气。当然也会引导学生,以理性态度处理实际问题,但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

教师要有宽容、开放的心态。交时也有犯错的时候。自己在上课中有时会说错话,写错字,记不清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时间等等,但学生会指出来,甚至会马上指出来,自己立马就改过来,并且谢谢我的学生,学生总是会心一笑。接着上课,学生照样会认真听。学生也有犯错的时候,善意地提醒总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上课时偶尔会有个别学生会睡觉,尤其是上午第一节,下午第一节。怎么办?善意提醒和幽默搞笑,让学生的睡意会少很多。学生也有和老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候,怎么办?尊重其观点,保留自己观点,不要强求学生认同自己观点。学生这样才会觉得老师有人情味,从中学会宽容。

其次, 教师的人性魅力在于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学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的人。我把这放在第二位。主要是大学时候有一些老师确实很有水平,但上课实在太差,研究历史够深,但阐述历史能力极差。做老师不合格,做历史学者合格,做历史大家也不合格。历史大家必是研究、教学皆佳。为何?因为只有大家才能将高深莫测的东西和通俗形象的东西融会贯通。大学里,能由此境界者,三四人而已。相反,有不少历史研究大家,一开始从事历史教学,而后进入研究如钱穆先生等等。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者,首要做的是不是研究,而是教学。但教学者没有渊博、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在历史的抽象与形象中,在历史与现实中游刃有余。这也是历史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附:我为学生喝彩:让学生静心读些书-学生读后感一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241/archives/2008/823382.shtml

 

欢迎参与讨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