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刘强:历史思维插上想象
李丽芳:让学生徜佯在体
崔合庆:让历史教学趋于
彭晓艳:让学生学到“活
佚名:让历史课导入闪烁
佚名:让学生成为历史课
林庆明:让学生在历史学
薛伟强:历史英语知识运
孔陈萍:让历史课活起来
最新热门    
 
李强:让历史回归本真

时间:2009-10-18 17:52:54  来源:李强
 

 

山东高中新课程历史远程培训

 

 

让历史回归本真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

李强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与诸多同行一样,我也有一个深深的烦恼: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很差。很多人将这个问题归因为历史课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学生们不重视。这个解释当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说是唯一的解释,我看就很讲不通,因为它把学生们看得过于“势利”了!我们注意到,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一、高二学生对于某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与高考并没有多大联系,支配他们的主要还是兴趣。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不喜欢英语或数学了。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学生积极地学习历史,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对历史感兴趣。这似乎是废话、是老生常谈。但我在这儿要说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我们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何在。

作为历史专业出身,曾无数次问过自己、也问过别人:学习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得到的答案总是“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将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有借鉴作用,这是当然的(我们经常用“资治通鉴”这个书名作为例证)。学生们在他们的第一堂历史课上得到的也是这个说法。可是问题在于,这个提法太宽泛、太抽象,不但学生,就是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正理解起来也备感吃力。每当学生们要我详细解释一下历史的借鉴作用时,我绞尽脑汁,才能这么解释给他们听:“比如,你昨天去一家商店买东西,结果发现是假货,于是你决定再也不去这家商店了,这就是‘以史为鉴’。再比如,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是由于我们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不合适,这也是‘以史为鉴’。”也许是我过于愚钝,只能给出这种解答。但是我明显感觉到,任凭你如何强调“借鉴作用”,都无法提起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因为他们实在不明白自己应该从“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中借鉴些什么!

高中历史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都没有提及学习历史是为了“求真”这一简单事实,他们或是不慎忽略,或是以为高中生理解不了。殊不知这恰恰才是学习历史的最大乐趣所在。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过去、国家的过去、人类的过去充满了好奇,但这些过去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去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其真实面貌,这就是“求真”,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也是史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历史上有太多太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三皇五帝是否存在、老子的时代性如何、雍正帝是否篡位,等等。对这些问题,前人的记载有错漏,今人的论述或亦可商榷,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去考证。也许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真相,但我们总是能尽力去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升华。

多年来,我们的高中学生在历史课上只是一味地接受,他们从课本上看到春秋、战国之际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分界,便牢牢地记住了;看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极点的表现,也记住了;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那么固定的几条,也背了下来。他们不但对此毫不怀疑,而且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史学家已经把历史考察得十分清楚了,我们只需把他们的描述记住就可以了!试问:有这种观念在头脑中,谁还会对历史有兴趣?

当然,我并不是要让高中学生现在就去尝试考证历史事件的真相,毕竟他们的知识还很薄弱。但是我们必须要告诉他们,历史绝不是单单的背死书,历史也绝没有被完全考察清楚,他们现在所学的是历史的基础知识,远没有触及历史学的高境界。我们应当让他们明白,历史学也有巨大的魅力,虽然现在他们还不能亲身体会,但却可以心向往之!我曾对学生们讲起《伪古文尚书》的故事:西晋的一位学者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人们都很尊信,在社会上的影响也特别大。后来从宋代朱熹等人开始怀疑,经历数百年时间,几十代学者努力搜求证据,直到清代才确定它是伪造的,廓清了笼罩学术界和思想界一千余年的迷雾。学生们听后都很感兴趣,对历史学“求真”的本质和魅力有了一个形象的了解。我又推荐同学们尽可能地读一下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自序》。这两本书对高中生来说可能有些深,但他们可以从中更直接地感受到史学家和史学的魅力。

我还想谈一下学习历史有没有用的问题。“学习历史无用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今天十分盛行,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尚且迷茫,更不用提我们的高中学生和普通百姓了!在这儿我不想再强调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可以扩展人们的知识面、历史可以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因为这些人们说得已经够多了。我想强调的是,历史学作为学术,不应该时刻跟“有没有用”联系在一块。世界各国对于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一直有争论。我认为如果从“求真求实”这个角度来说,历史学完全是一门科学,有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我们总是拿“有没有用”来评价科学,这其实是对科学的贬低。科学家们研究黑洞、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也很难说他们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只是人类探索未知、寻求真相的努力,这就是其意义所在。历史学与此也很相似,我们进行史前考古、我们考定书籍文字的错讹,不应该总是考虑能创造多少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诸多伟大的历史学家,如钱大昕、王国维、陈寅恪等,他们之所以为人所推重,是由于他们卓绝的理性认知能力及其成果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真实,而不是由于他们在物质层面上对人类的贡献。

综上,本文只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必须将历史学“求真”的本质告诉学生,并向他们展示在“求真”过程中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多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导致弊病重重,如今是应该加以矫正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