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杰:“引言”引出了什
陈杰:史料可以创造吗?
任鹏杰:反噬一口岂能聋
任鹏杰:从秦桧夫妇“站
任鹏杰:从国足参观南京
王凤杰:后现代知识观与
任鹏杰:呼唤“活生生”
任鹏杰王仲孚:访谈历史
任鹏杰:文本危机:你感
任鹏杰、聂幼犁、赵亚夫
最新热门    
 
任鹏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

时间:2009-10-18 17:13:23  来源:任鹏杰
 


        任鹏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不能说你的教学完全无效,毕竟你逼着我们死记硬背“历史”,兴许应试之助不小,兴许所谓“黄金屋”“颜如玉”亦寓焉,你视之为“有效教学”的所在,因此你表现得惟考是从,我们考不好,你便万分委屈,你由此似乎还有了充足“理由”来肆无忌惮地训斥我们:“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必定完蛋!”你的课看似把学生当“人”很替学生着想,其实基本无关学生的人心、人性、人生。说难听点,在我们眼里,你更像一位并不高明的校警。难道,你不懂得人能够有效学习,是因为学习环境“没有恐惧”,是因为有“爱”,是因为“创造”?我记得尼采等人曾振聋发聩地呐喊:“教育是对创造物的爱,是超出自爱的厚爱。”可是老师,你所做的一切,远未超出自爱,学生难以在你那里感受到自己真正被当作人的厚爱,说穿了我们不过充当着你实现自爱的机器。你想想,在一种无爱、少爱、不创造甚至笼罩着恐惧的教学环境里,我们十有八九都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自尊、自信、自觉,你纵费九牛之力,恐怕也是白忙活,求何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因为课程改革,你后来变得目中有人了,知道维护学生“自尊”的重要,不再随意训斥、吓唬我们,还想方设法讲好课,这太可喜了。可是你的课,总是“一讲到底”,讲的内容却非常枯燥,你“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它们并未因你的讲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自己看书呢。

    你知道吗?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布鲁纳、皮亚杰,无数老师(教育家)都深知“互动、参与、协商”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他们都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朋辈之间“交换彼此的视野”“了解彼此的思想”(此即交互主体性),实际上是视师生个个都是课程动态生成的活资源。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互协商,益于分享见解,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弃之。我们渴望自己在老师你的引领、指导、支持、帮助中,把学习变成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当然绝非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乱究、凑合,我们希望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需要(亦即课程标准的隐性依据)成为师生一切教学行为的共同主导,而不再“以教师为主导”(其实是由教师主宰),你不能置我们学习的需求和感受于不顾,撇开我们的“原动力”去一厢情愿地追寻什么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很庆幸,你毕竟是学过历史的,你很容易就理解了老师是“指导”而不再是“主导”的用意在于,老师心目中时时处处必须有“人”(学生),你也知道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表现,你由此反而感到老师的作用不是下降了,而是更重要了,责任更大了,更有价值了。缘此,你开始停演独角戏,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你组织互动,往往不得要领,有时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历史课少了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问题在哪?追根究底,似乎主要在:一是缺乏思辨性,参与变成了“餐余”,索然无味;二是缺乏针对性,互动变成了“胡动”,无的放矢;三是缺乏批判性,协商变成了“懈墒”(贫瘠懒惰的土壤,凑合着比喻吧),不长思想。我们心里常常暗暗替你想,觉得你无论设置哪些环节、采用哪些方式,最好非要不可时才要,可要可不要时宁愿不要,其取舍的标准无非要看是否具备思辨性、针对性、批判性。你着迷于创造,却走了另一极端,互动太多,讲得太少,你忘了在历史课上,老师的“讲”不可或少,只要深度高度恰到好处,细心照顾到我们学习的差异、特点和效果,就行。创造性是什么?其实创造性,就是意味着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舍此,再新奇的教学方法,也难臻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你很虚心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意识到一方面学习的原动力来自学生,另一方面诚如赵亚夫先生所说历史教学的原动力来自历史学。于是,你开始不再滥用、而是审慎地选用教学方法,力求——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历史还给历史。这样做好啊,利于我们借助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我们感到这就是“服务人生”。你在变,我们发现你在偷偷地读书提高自己,你的课也愈来愈有历史味,愈来愈有思想、深度和广度,听你的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但是,你没意识到你由此染上了一种新病——你变得自信过头到了近乎自负的程度,尽管你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意互动,但你却太强势了,咄咄逼人,你的观点几乎不容我们置喙,更不容反驳。你一边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一边又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你一方面帮助我们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一方面又让我们陷入你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谁都知道,我们如何看历史,也就会如何看生活,而历史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我们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哦!你让我们好生敬重。你不仅再一次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从未改变得像现在这么彻底。你参透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何以不可分割的真谛,你还建构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面一体”的整体历史观。呵,历史在“我们”的课堂上而不啻是“你”一个人的课堂上,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丰富的多态性,也自然就有了我们人生可以参照的意义。试想,当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转化为我们日后的一种生活信念、一种工作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当我们从历史中形成的世界观(知道究竟是什么)、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才是应该的)、人生观(怎样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丰富健全的而非片面歪曲的时侯,我们的历史教学才堪称升华成了真正能够“服务人生”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要有效“服务人生”,就得在实践上像聂幼犁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以人文、人权、人性之觉醒为己任,就得做足赵亚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历史教育的两大主题——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就得如齐健先生所言历史课必须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就得把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历史教育终极追求的“北斗星”(终极取向),总体上设想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怎样逐步趋向它。这样的历史教育,应该既能“服务考试”,也能“服务人生”,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有效的,而且对我们日后世界的生活也能发挥效用,受益终生,有效一辈子。

    很抱歉,老师!我调皮捣蛋、说话尖酸、爱挑你的疵,与我一样的同学很多,你现在却一个都不嫌弃,而是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对待、爱护有加。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新课程吗?!本身不就是一种“超出自爱的厚爱”吗?!你最近说过,能够教育我们,你首先是从教育你自己开始的;现在我们也深知,人生的意义,也无疑开始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

 

    ——原载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第5期,原题《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本刊发表时内容有部分修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