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基础
最新热门    
 
2007年历史高考试题在线研讨

时间:2009-10-18 17:14:37  来源:本站
 

 

中国历史课程网、《中史参》杂志联合举办

2007年历史高考试题在线研讨

讨论区1:

课改区新课程高考试题评析

(山东、广东、宁夏、海南)

 

研讨时间:2007年6月12日~6月30日

研讨地址:1.中国历史课程网·历史论坛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

 

研讨主题:2007年历史高考试题评析

(具体内容如下)

1.四省区高考历史试题的评析。

2.四省区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比较分析。

3.新课程高考试题对课改和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研讨方式:

(一)在规定的研讨时间内,您在本讨论区(或“中国历史课程网·历史论坛”讨论区1)发帖或留言,即可参与讨论。

(二)凡属只针对某个单一试卷试题的讨论,为了不分散讨论内容,请您在本刊博客“试题交流”栏内各该套试卷之下,发帖或留言参与讨论。如只针对海南卷者,请在海南卷下留言;只针对山东卷者,请在山东卷下留言。

(三)讨论前请您充分研读有关高考历史试题,并结合自己的“学、教、考”及课程改革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较为成型的文字稿,仔细审核、校对无误后,再发帖或留言。

 

研讨注意事项:

(1)反对漫论、空谈特别是牢骚式的言论,欢迎针对性强、务实具体地分析特定试卷试题的观点。无论是赞成还是批评,都应该用事实、理据来说话,秉持良好的文风,维护良好的讨论风气。

(2)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他人成果。此讨论属公开研讨性质,如果有人将他人观点“变相”成为自己的观点发表,经核实后我们将公开其行为,欢迎大家监督举报。  

(3)研讨截止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将整理本次研讨的内容,并摘选精华刊登在杂志上,故请您发帖时,最好留下自己的真名、联系方式(包括邮编)等。

 

中国历史课程网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

2007年6月12日

 

 

评析新课程高考试题的朋友,欢迎您请在此留言!

 

 

讨论区2:

非课改区高考试题评析

(全国统一命题、地方自主命题)

 

研讨时间:2007年6月12日~6月30日

研讨地址:1.中国历史课程网·历史论坛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

研讨主题:2007年历史高考试题评析

(具体内容如下)

1.统一命题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

2.自主命题不同省(市)份试卷历史试题的评析。

3.非课改区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研讨方式:

(一)在规定的研讨时间内,您在本讨论区(或“中国历史课程网·历史论坛”讨论区2)发帖或留言,即可参与讨论。

(二)凡属只针对某个单一试卷试题的讨论,为了不分散讨论内容,请您在本刊博客“试题交流”栏内各该套试卷之下,发帖或留言参与讨论。如只针对全国卷Ⅱ者,请在全国卷Ⅱ下留言;只针对天津卷者,请在天津卷下留言,等等。

(三)讨论前请您充分研读有关高考历史试题,并结合自己的“学、教、考”及课程改革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较为成型的文字稿,仔细审核、校对无误后,再发帖或留言。

 

研讨注意事项:

(1)反对漫论、空谈特别是牢骚式的言论,欢迎针对性强、务实具体地分析特定试卷试题的观点。无论是赞成还是批评,都应该用事实、理据来说话,秉持良好的文风,维护良好的讨论风气。

(2)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他人成果。此讨论属公开研讨性质,如果有人将他人观点“变相”成为自己的观点发表,经核实后我们将公开其行为,欢迎大家监督举报。  

(3)研讨截止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将整理本次研讨的内容,并摘选精华刊登在杂志上,故请您发帖时,最好留下自己的真名、联系方式(包括邮编)等。

 

中国历史课程网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

2007年6月12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