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历史博客:历史新课导入
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野鸭子博客:关于历史探
程晓波博客:做粗暴的法
枫叶博客:小议历史“学
李清博客:听历史课有感
刘德心:博客应用于历史
我对历史博客班的思考
兰辉博客:新课程高二历
困惑着博客:1——5课学
最新热门    
 
梁影博客:从一堂历史课想到的

时间:2009-10-18 17:15:45  来源:梁影
 

时间过得真快,工作快一年了,偶尔静下心来想想一年来自己收获了什么,真的很难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倒是近来的一堂课,让自己理出了一些头绪。

在5月份高一级部的一次会上,领导通知说第二天有教育部的领导到我校视察新课改的落实情况,重点听目前已经进行选修阶段的科目,我一听,呵呵,没事,历史还没到选修阶段,凭我的经验,听课的人肯定选语、数、外进行听、评。

新课改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熟悉的三个字,参加了无数次的培训,在教学中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大家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可衡量的标准,于是,我暗想:“即使有人听课仍按照平时的授课方式,也好让专家帮助自己认识到优势和不足。

第二天第三节课,当我走进高一十二班时,特意向后望了一眼,“天啊,密密麻麻的一堆人”,我只认识素来以严厉著称的副校长,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多人听课,紧张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克服了一下紧张情绪,对自己说:“太好了,可以让专家评点一下我的课,帮助一定很大。”

授课的内容是历史必修III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对本课做了如下的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课标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难点放在理解百家证明局面的历史意义上。

教学导入采用的方式是问题导入法:从题目“百家争鸣”能否分析战国时期思想界与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不同?学生很轻松的回答说:“战国时期的想想更丰富、更活跃。”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从整体把握中国古代思想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针对本课的重点掌握各派的主张,我没有采取传统的教师依照课本依次向学生解释一遍的方法,而是采用让学生自学完成的方式。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为此提供了条件,教材共介绍了儒、法、墨、道、兵五个派别,五个子目,条理非常清晰,对各派主张的介绍也非常详细。从学生的能力看,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学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书中语言营造出的意境。

可糟糕的事出现了,当我问到课前是否预习时,学生很诚实的告诉我“没有“,”怎么办,是讲还是给时间让学生自学“,我权衡了以下,决定按照原来的想法做——由学生自学,并提出要求:用笔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看完后,提出疑问共同讨论。从后来课堂的情况看,自学的小够是不错的,很多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概括出各派的主张。后来在自我总结是,我再次告诉自己“课堂上,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时间是学生学习的时间,不是教学进度的时间”。

 

 

为加深对各派思想的理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看书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实际是我对新课改“问题主导课堂理念”的发挥。“问题主导课堂”是我们经常倡导的教学模式,我将问题分割成两部分,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即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弥补备课中教师忽略的问题。中国学生很大的不足在于习惯了“被灌输”,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与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多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实际上,有些问题的设问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学生的心中的疑问提出来。有些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再提出来反倒是浪费时间,结果一节课,学生疲于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心中的疑问还没解开。

在理解儒家思想时,我对学生说:关于儒家学派的主张是否有不明确的问题?话刚落,一位难同学据守说:“老师,我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接着,举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离子论证了“人性本恶”,很快全班便围绕着“性善”、“性恶”、“人性是后天形成”的三种观点自觉展开辩论,学生们举了很多浅显易懂的例子阐明观点,有的学生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自我”、“本我”、“超我”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我也参加到这场自发的辩论中,从一个辩论者的角度同学生进行交流。

实际上这场辩论,我课前的设计是这样的:你同意“性善论”还是“性恶论,请就此问题展开辩论”。我想由教师要求的“被动地辩论”效果肯定没有自发形成的辩论效果好,自发的辩论是基于兴趣发起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是积极的、愉悦的。这一刻,看到一张张因激烈争论变红的脸、看到一双双愈加明亮和睿智的眼睛,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折服;我为能培养这样的学生而荣幸;我为教师的作用而自豪。

辩论后,班级里“性恶论”占绝对优势,在总结辩论时,我没有把我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关于人性的三种观点。只所以这样做,我想单就问题本身而言,尚无定论。从教育的角度讲,人是多样的,想法也是多样的,要允许想法多元化,这样才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在学习墨家思想时,书中对“非攻”等主张的解释很详细,但缺乏实际事例,学生把握起来有些苦难。我没有对其再家讲解而是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如针对墨子的主张“非攻”,我设计的问题是“墨子不主张战争,那他会不会同意‘武王伐纣’这样的战争呢?”;针对“尚贤”,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现在墨子的这一主张,举例说明。”;第三个问题“墨子的思想十分有一定的空想成分?”通过这样三个问题,学生在开动脑筋的同时更加深的对墨子主张的理解。

新课改提倡“问题式教学”改变了国外教师讲,学生“学而不思“的状况,让学生动脑分析学习的内容,边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思考中学习。“问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问题时应避免为提问而设问;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情;问题要贴近教学内容,历史学科的延展性很强,如果问题偏离教学内容,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际上有很多问题的设计方法只要翻新一下,就可以成为很好的问题。

 

 

如在《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课中,课标要求学生要理解思想大一统的影响。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学生对“历史意义”这种问法习以为常,缺乏思考的积极性。换一种问法:若你是汉武帝,你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吗?请谈一下你的想法。这种问法可以使学生有了帝王运筹帷幄的感觉和为江山社稷作决策的味道。

本课的第四子目的内容是法家的思想,学生在前面自学时已经总结出了法家的主张。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对法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治国方略上,你会采用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多数学生到能认识到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并能分析两者兼用对国家发展的好处。同过这个问题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现在的“以德治国”、“以法治国”,达到历史与现实想结合。

关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我通过问题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由于本课在各派主张中多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我把情感态度教育定位在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你认为哪一家的主张更进步?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更进步。通过这个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把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接着我问:你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倒底是什么样的呢?很多学生都回答出是“和谐的”。我进一步问“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让学生讨论了一会,有学生已经认识到:人可以利用、改造自然,但前提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人类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对于本课的难点——诸子百家局面形成的意义,我把他作为本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给出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考虑。力图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视野开阔。在总结答案时,我只给出要点,并指出答案并不唯一。

最后,我让几位学生谈了一下本课的收获。紧张的一节课,学生的思维一直是在跟着教师走,让他们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收获,既是整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也是把形成的某种思想升华的过程。

课后,我在教案后面写了这样的心得:教学的一切环节都要从学生出发;学生应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即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获得知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