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刘良华等:有效教学论(
齐渝华:如何设计具有“
齐渝华如何设计具有 发
最新热门    
 
齐渝华等:一堂成功的导言课——兼谈特级教师陈毓秀的历史教学艺术

时间:2009-10-18 17:17:29  来源:齐渝华
 

               一堂成功的导言课

               ——兼谈特级教师陈毓秀的历史教学艺术
            作者:齐渝华 范瑞祥  文章录入:中史在线


    导言课又称起始课、引言课或绪论课,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之一。每一学年度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一般老师都要用一节课或半节课来进行导言课。北京二十八中陈毓秀老师不落俗套,在初一历史导言课上不是开宗明义讲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样学习历史等等,而是别具一格地设计了一堂谈话式的讨论课。

 


  创造一个融洽向上的环境


  学生从小学刚升入中学,都有一种荣誉感,希望在新的环境里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同时,他们也有陌生感,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怎么样。特级教师陈毓秀正是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去理解、尊重学生的荣誉感。缩小了由于陌生感而造成的师生差距。上课铃响了,教室内鸦雀无声,气氛略显紧张,这时,学生们看见了一位年巳花甲,衣着整洁,面含微笑的女教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讲台前,然后用慈祥的目光环视全班。这就是陈毓秀老师在新生面前的第一个“亮相”。接着,陈老师亲切地说:”这一节是历史课,同学们的历史课由我给你们上。首先祝贺大家是中学生了。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上课,我和同学们是第一次在课堂里见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名毓秀。”陈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陈毓秀”三个大字。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陈老师讲话,“你们认识了我,我也要来认识你们。希望大家认真听讲,谁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就会很快认识你的”。陈老师告诉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是一个跃进,在中学阶段可以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在介绍了中学与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师管理学生方法的不同之后,陈老师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大人了,有自尊心,我一定尊重大家。你们呢,也一定会尊重老师,而且尊重自己。”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事情成功的一半。陈老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神态,信任、鼓励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从学生的目光和神情上观察,他们已经喜欢了自己的历史教师。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渐渐消除,课堂气氛转为融恰。一个光明和欢乐的环境被创造出来了,它不仅为导言课,而且为整个历史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听过陈老师历史课的人都有同感,同学们总是如饥似渴地听她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其奥妙在于她虽然执教已有40余年,但在教学上始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思维活动和感情上的显著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历史发生兴趣,他们就会愉快而又主动地奋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得助于老师的引导、激发、逐渐形成的。陈老师认为“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劲头,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所以她在导言课上,不是单纯地自己讲授,而是运用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教学规律,采取调查的方法,让学生较多地参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她先后提出一连串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历史’是一门什么课,你们并不陌生,小学也学过历史,那么什么是历史?”“你们在小学学的历史内容是哪些?对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你最喜欢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对于这些在小学学过的知识,初一新生都很愿意回答。这时课堂内气氛活跃,学生举手如林,争相发言,“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岳飞”、“商鞅变法”、“金字塔”、“官渡之战”……学生们毫无拘谨之色,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陈老师因势利导,“历史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二十八中也有过光荣的历史,你们已经有了12年的历史,例如,你们在幼儿园肯帮助人,在小学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生,现在你们上中学还在写着自己的历史。”“你们确实已经掌握了不少历史知识,正是这些很多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的基本内容。陈老师以学生熟知的历史知识入手,然后把“历史”这个抽象的概念经过放大、缩小、充实等几个步骤的处理,一方面帮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概念上进一步深化,从视野上进一步开阔;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追求、获取新的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恰恰是导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启迪学生思维的巧妙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呢?教学实践证明,初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不断转换,这是注意的正常心理状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单凭无意是无法完成历史课任务的,尤其是导言课,如果千篇一律,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陈老师在导言课上采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教学方法。在交待了“历史”的含义后,陈老师告诉学生:“任何历史人物活动或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她精心设计了一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什么是世纪?现在是什么世纪?”“公元前221年和公元221年相距多少年?”“北京人生活在什么地方?”“西汉的都城在哪?”“唐朝的都城在哪?”“长安是现在的哪儿?”“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学生经过认真的思索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了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还兴奋地走到讲台前指出挂图上长安的位置。当陈老师巧妙地运用无意注意强化学生已知的历史时空概念后,趁学生情绪最饱满,精力最集中的时刻,不失时机地把无意注意教学转入有意注意教学。她抓住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展开讲述理论性较强问题:“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仅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并且有各自特定的历史条件。秦始皇能够灭六国是因为春秋战国长期的割据混战,人民要求统一,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已经富强起来,秦王赢政又能礼贤下士。统一中国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所以秦始皇对国家统一是有贡献的。”为了不使学生过于疲劳,又要从有意注意转入无意注意教学,请一个学生讲“立本为信”的故事。接着陈老师在分析了唐太宗所处的时代和作用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谈岳飞和林则徐所处的时代和作用。然后,陈老师概括道:“同学们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他们生活和活动的时间包括年代、世纪、朝代,地点包括古、今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历史条件。通过这些具体知识,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和过,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还要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历史发展规律。”陈老师由此把这些初入中学课堂的学生引上历史学习的新高度。由于教师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学方法交替转换自然,学生的思维张弛适度,手脑口并用,使课堂上教与学呼应流畅,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中学历史学习入门指导,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早在几年前,陈毓秀老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这个观点已被广大历史教师所接受和运用。陈老师反对在历史教学中的空洞说教或“穿鞋戴帽”,而是坚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她在学生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和中国四大发明的提问做了回答后,向学生生动地概述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今天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公元前475年起始的战国时期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她又讲到四大发明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和我国古代天文、工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史实。这样,祖国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的观点,便植根于学生头脑之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陈老师又通守对邓世昌、义和团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提问,以及满怀激情的讲述,强烈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最后,陈老师把乌兰夫在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二十大会议上提出的青年学生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效国之行”十六个字书写在黑板上,作为导言课的结束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历史课是中学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肩负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三大任务。陈毓秀老师在第一节历史课上采用谈话式的方法,有意识地贯彻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使学生在进入中学的第一节历史课上,就产生了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一堂成功的导言课。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