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李哲治:培养学生历史阅
张波:换一种角度把握中
程晓波:如何唤醒学生大
郑锋: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何成刚:培养史料探究能
刘玉广:培养学生证据意
朱波: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程晓波:香港教科书的问
最新热门    
 
张波: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途径探索

时间:2009-10-18 17:19:25  来源:张波
 

张波: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途径探索

"历史意识"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一直是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这既与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历史知识,强调基于历史知识的历史能力有关,也与历史学科被挤到边缘位置有关。历史意识,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用哲人的话说,就是“我们来自何处”——过去、“我们身在何处”——现在、“我们将往何处”——未来。新课程改革又一次提出了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途径的实践。

1、注意利用“过去”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当然首先要根植于历史事实当中。但是,由于历史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思维的能力,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观念和方法,一种根据历史启示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智慧,在历史智慧中培养历史意识。比如:对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改革先驱的教学。在初中现行历史教材中,提到了商鞅、孝文帝、戊戌变法中的先驱和邓小平。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笔者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批判认识人物的基础之上,认识改革重要意义以及改革先驱的胆识。如果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历史之后,还可以把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和改革先驱和中国的改革和改革先驱联系和对比。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启示,来认识今天我国的改革。

2、注意利用“现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教学必然要从历史知识中走出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这样才有活力。比如:近段时间以来,随着中日关系的变化,中日关系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结合这些时政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认识让人震惊。比如:在日本取消对华经济援助之后,笔者和学生在讨论时,学生普遍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感谢日本。这实质是历史意识缺乏的表现。类似的观点在网站论坛中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历史知识的欠缺上的历史意识薄弱。历史教师对此要引起高度的注意,要重视通过对这些基本的错误的批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在此问题上认识不科学,结果必然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而日本现在的某些做法就是力图通过忽视历史或者篡改历史来达到日本学生“认识日本近代历史”的目的,这必然引起狭隘的民族观和世界观,这也是我们坚持批判的根本。

3、注意利用“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的重要功能不仅是以史鉴今,还要展望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引导学生由历史引发对未来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创造性的观点。这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属于薄弱环节。在2004年《读者》上有文章介绍日本学生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中日之间再开战,你认为主要原因有那些?这篇文章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讨论。通常我们往往认为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是,假设却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教学中,由于教材介绍简单,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历史。对此,除了在教学中我引用了大量的资料外,我还多次使用假设的方法。假如中国没有文革、假如你是文革中的一名红卫兵、假如毛****晚年不过问中国的政治、假如林彪集团不叛党叛国等,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假设知识”的殿堂。相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证明。当然结果是明显的,学生在探究证明假设的时候,得出的是深刻的认识和历史的事实。虽然文革已经过去了,但是,学生站在历史现场的角度展望了未来,不仅对于历史知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也让学生对民主、法制、人权、经济与政治等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张波,重庆市巴蜀中学,邮编:400013,
电话:02366850833,13678450707,
电邮:cqlszb@126.com,ff39@sohu.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