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赵亚夫:评日本高中新编
赵亚夫:历史教科书还有
赵亚夫:追寻历史教育的
赵亚夫:关于新世纪历史
赵亚夫老师谈素质教育
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设
赵亚夫:为学校历史教育
赵亚夫等:美国科罗拉多
任鹏杰、聂幼犁、赵亚夫
赵亚夫:找准历史有效教
最新热门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

时间:2009-10-18 17:19:46  来源:赵亚夫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

    历史教育学的提法与研究,在我国已有近10个年头了,有关的专著也有10余种。应该说,在研究理念、结 构、内容与方法方面,在学问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与时代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纵观历 史教学界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惑,似乎还有着相反的结论——我们的历史教育理论没有本质的进步,以至我们 的历史教育观念还相当的落后。起码可以认定,至今我们还没有直接作用于新教育实践的理论产出,现有理论 中的绝大部分还是纸上谈兵,广大教师并没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认识和接受它们。

    中学历史教育仍是强调养成专业知识素质,学习内容不仅陈旧,而且大大地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改革的重 心虽然移到了培养“学科能力”方面,但因为观念上的落后,只能是贴旧教育的标签;以考试带教学,将学习 内容“学问化”,潜在的要培养“小史学家”的观点,只讲选拔不求发展的学科观念,都与基础教育的本质背 道而驰。我们还习惯,抱着高尚的理论(多从历史教育功能着眼),去抱怨历史教学所遭受的冷遇(现实如此 ),把罪过归咎于社会;老师懂不懂都一样地将“知识”灌给学生,从过去的“口灌”到现在的“电灌”;学 生懂不懂都一样地将“知识”背给老师,只要完成任务不求其中道理。结果是,历史学习内容越加越多,越改 越难,越学越八股,越教越干巴。学生蛮有兴趣的历史学习,到了历史课堂上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在“西学东渐”的时代,儒家文化圈内,都先后出现了以“实学”代替“闲学”的思潮。在这里我不禁要 问,我们是否又要把历史教育拉回到“闲学”的老路上呢?当然,没人想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多少人真的意识 到会这样!但是,你所教授的“历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也不认可它有学习价值,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它应有的地位在动摇,乃至到了教师自己都怀疑它是否有学习的必要的时候,它不是闲学,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能用“学问化的学科改革”方向,来掩盖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脆弱地位;也不能单纯地用反复强调 历史学的社会与育人功能的办法,来唤起全社会的重视;更不能靠抨击社会与人们的现存意识,使历史教育走 出尴尬的处境。当下,我们必须面对国际化的教育改革趋势,必须理解教育改革的整体意义,必须扩大学科的 视野,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句话,我们必须站在中学教育的整体立场上,思考本学科的改革方向与内容 体系。

    让中学历史教育走出困境,当然我们首先要有勇气承认这个现实,就得着眼新学科理论的建设。中学各学 科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课 程之一,且有着缜密的学问系统的历史学科,任务之艰巨,阻力之强大,责任之重要可想而知。但不管怎样说 ,我们必须依照学生的发展愿望去改革,必须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往前走。现代的学科发展,再不是单纯地着眼 学科自身的内容体系的时候了,更不是专家们的一厢情愿就可以促成的。我们必须将社会的发展需求、整体的 课程架构、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学科的学习价值考虑在先。从以传统的历史学为根据的中学历史教学,转变到以 现代的学科教育学为根据的中学历史教育,就是一个非下功夫研究的课题。 据此, 我用“个性·创造性:新 世纪(亦即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这个总题目,向同行们简要地说明我的“新历史教育”观点。

    历史教育的前提

    所谓历史教育,是针对教育领域的历史学习而言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授历史,使历史知识具有教育 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教育对象的实际状态、教育制度的形态、不同学校及年级的环境、因时代和教学设备等 而各异的教学条件,都左右着历史教育的各个方面。一句话,历史教育关联着历史与教育两大方面。总之,我 们研究历史教育的前提之一,就是考察我国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改革的状况,以及与历史研究和历史认识有 关的诸种问题。

   
其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基础,这个信念不可动摇。实施素质教育必将促使学 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发生重大的转变。具体地说,历史教育由此面临的转变有三:第一,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 ,使学科的单一性的“功能型教育”转变为整体性的“综合型教育”。1965年,UNFSCO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观 念。理由是,教育必须能够适应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产业带来的多样化社会结构,已使人类的社会生活 日趋多元化,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时要求人们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人的一生在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必 须经常地学习新东西,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点,自然,学校的学科学习内容,也不能再持“完成教育”的观 念。过去,要把人一生“受用”的知识都在学校学成的观点,不仅是不现实的,
而且是相当有害的。中学教育 只是持续人一生的教育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在思考学科内容改革时,必须关注如何发挥学科价值、提高学习热 情与能力、与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关的内容与方法的精选、充实社会参与与理解等教育问题。学科教育更关心 内容的结构性问题,而不是过去的系统性问题。

第二,教育功能不再只针对学校来说,它已经广泛地建立于社 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的普及,学校也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的中心地,更不是为人 们提供信息的唯一场所。学校是传授学问性、系统性知识的唯一场所的观点,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相对地 说,中学历史教育也有将“学问的历史学习”转变为“大众的历史学习”的必要。

第三,在不长的时间内,高 中也会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中等学校的历史教育,必须着眼国民素质或国民意识的养成问题。其关 注的焦点不再是提高历史知识的教学质量,而是作为现代国民应该具有怎样的历史认识和世界观,即提高学科 的教育质量。因此,历史教育一定是水平教育。用加大难度难为学生或认为不如此不能显示学科水准的思想, 必须彻底地根除。

    其二,目前学校历史教育的基本状况,仍是知识中心理论为主导,死记硬背仍是历史学习的主要特征。究 及原因,根本的是要适应高校的学科内容和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干脆地说,我国中学的历史教育还是为考试服 务的教育。在这种体制下,学生不可能是学习的主体者,教师也不会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分数的奴隶,教 师又何尝不是?北京某校曾在学生高考结束后,接着让高三老师“应考”同一份卷子。一个教师教出全班北京 市第一的好成绩,自己却没有考过50分。这正常吗?教师们被这责任那义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能力性试题 ”

让他们整天疲于奔命,谁还有精力思考教育!教育改革的决定力量又到哪里找呢?历史教育非改不行了!素 质教育就是要使历史教育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受益者。因此,教改必须研究改变教育现状的学习内容与 方法,重新设计基础教育中的历史教育模式。

    其三,我们下面会常常接触“历史教育”、“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这些词。前者没有明显的区别, 后者有认识上的区别。“历史学习”是将学习的主体者学生作为基础,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考察历史的学习内容 与方法。“历史教育”的概念包含历史学习及进行历史学习的各种条件。而“历史教学”则专指教师的教学内 容、方式与方法。虽说我们现在把历史教学法讲得很宽,但终究那里没有完善的学科认识和理论。搞历史教学 ,要不要有自己的历史认识,要不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科观念,要不要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价值观,怎样 研究和开发教科书、教材和学习指导方法,怎样做学习评价并形成一套学科教育制度,等等,恐怕只着眼教的 问题、考的问题,是一定解决不了的!

    其四,中学历史教育不是大学历史教育的翻版,于知识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但这不是说,中学历史教育不 要历史学作基础。我们反对就历史学而历史学的历史教育。把大学的专业历史学习作为中学的蓝本,更是陈旧 的观念。中学历史教育首先不是为了养成专门的专业素质,不是“英才教育”。我们强调中学教育、教学的组 织方式和学科教育目标与大学不同。中学更突出历史叙述的作用,因为它是培养公正的历史观和宽阔的历史视 野的基础。与此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资料和学习指导皆须按照教育科学的原则组织。中学强调精选学习内 容。

小学至高中的历史教育,应当培养公民所必须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观点。站在这个立场上,确定历史对象的 领域、明确教育目标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指导方法实施学科教育。它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接受能力、地区 特性等,组织和开发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这些与大学的历史学科概念也不相同。

    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

    如上所述,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就国民整体素质水平而言的教育,更应该把义务教育看成是国民教育上层建 筑的基础。作为基础教育重要一环的历史教育当然包括在内。历史教育是国民所必备的学习,当然有必要让学 生认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并理应将此种认识转化为学生现在以至将来投入生活的真实能力和信念,这是我们 追求的改革目标。

    首先谈谈中学历史教育的必要性。为了很好地适应生活,必须知道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的特点。诸 如在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身文化——语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了解作为生活环境的国土、 自然与社会的现象、社会组织结构与传统等等。让学生认识生存现状,了解社会现实,不是作为概念上的了解 ,而是建立在为更好地生活这个观念上的了解,这是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当然,如果能够比较深地了解和认 识现实生活,就必须知道形成这种生活状态的整个过程。历史学习正是满足了这一需要,其意义正在于它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和国家认识。

    历史教育是要更好地知道现在,也是为了对过去的人类活动与文明创造有更深地了解。所谓“过去的足迹 ”,就是把历史上的各时代看成是“现代的前夜”,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它们,也应该记住它们。继承过去的文 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创造出新文化;召唤所有人类的,尤其是直接祖先开发出的文化创造力,并把它 们作为现代人类与国家的责任、自尊、自强的基础。这也是中学历史教育内在的、基本的教育功能。

    另外,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社会的进步,使每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国是 世界的一部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有责任承担义务。因此,历史教育要扩大视野,若欲正确地认识自 己,就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背景中去认识。目前的世界史研究,开始强调中国人的世界认识,这是可喜的 。但是,面对中学历史教育中残缺不全的世界史,尤其是古代部分,我只能感慨我们在教育观念上的麻木。历 史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历史认识达到理解“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目的。就世界史而言,没有了古 代史,我们就断了认识的源,自然谈不上培养完整的世界认识了。

    其次谈谈中学历史教育的“教育”观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我强调用历史教育的观念。

为什么要这样?因 为中学历史教育是以认识和叙述历史事实为特征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为目的的教 育。所以这里必定有个“历史的思想体系”。即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由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历史 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提供认识”的方式完成的。“历史”与“教育”双重的思想体系同时作用于这个教育过 程。这和历史研究及专业化的历史教学不同。这个双重的思想体系不仅有着较强烈的教育色彩,而且还包含着广阔的人类观念和历史观念,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历史教育所欲养成的民族性格。

    以怎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历史教育,是我们特别重视的。在这里我一样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 主义的指导原则。但同时我也强调将“提供认识”转化为“自我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思想不能硬灌 给学生,要讲究让学生自我消化的指导方法。因此,教师们必须扎实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素质,用自我的教学 设计体现现代的学科教育思想。中学历史教育的思想体系中不应该再存“塑造”的观点,而应持“发展”的观 念,并依此逐渐地开放学习活动,视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一种教养活动,而更应是一种社 会体验、一种文化创造方式。有了活生生的、主动的教师,才能有活生生的、主动的学生。这两者都活起来了 ,才有有生命力的历史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