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郑永生:由“林肯坐过汽
孙业勋等:由丹朱和启的
佚名:由赵薇说到我国的
孙寅生:试解“六面碰壁
解爱群:由一道历史开放
《紫日》:由一部抗战电
龚洁:由一道历史开放题
聂幼犁:由串门“历史博
杜苇博客:由专制皇权不
段进生:山东初中历史优
最新热门    
 
康生:由学生背历史教材所想到的

时间:2009-10-18 17:19:56  来源:康生
 

             由学生背历史教材所想到的

              康生

期中考试前一节课,我本继续讲课的,学生不让我讲,说要考试了,该他们自己复习复习,以图在期中考试中能有个好成绩。做了交代之后,考前那节课我也就不带书与教案,空着手来到了教室,一来监督,二来辅导。谁知进了教室门,只听得一片琅琅书声。

“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欧洲经济的发展  14、15世纪时,欧洲的生产技术取得了某些进步,生产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提高。在纺织业中,手摇纺车已经广泛流行,代替了原始的手捻纺锤;......”这是郭平在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16世纪早期,中亚的蒙古贵族巴布尔,乘印度分裂之机,南下侵入印度,几经征战,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这是周成在背第二章第七节古代印度历史的内容。

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我还以为走错了教室。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摇头晃脑大声朗读,我好气又好笑。心想是谁叫他们这样复习呢?这些年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对于高二学生的历史复习早已久违了。虽说高三学生也有这样复习法的,但毕竟是少数。看到全班同学像朗读语文英语般地“朗读”历史教科书,我陷入了沉思。

语文与英语早读晨读时学校要求朗读,读出语感,读出文义。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历史不同,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概念都承载了历史内涵,它们需要我们的思维要有一种穿透力,去理解它们,去感悟它们。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解和体会基础上的记忆才算真正地掌握。比如,课本里经常碰到“经济”一词,仅仅记住了“经济”是不行的。提到“经济”脑子里要理解是“人类在一定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历史活动”这样的概念;提到“革命”就要想起是“事物属性发生了变化”等等。只有带着概念去理解历史内涵才会有真正的掌握,靠背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历史的复习更多的是沉思和脑海中穿透历史深处之后的感悟。其实上课时,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多次,学历史贵在理解,贵在思考。讲课过程中也大多数用了分析法,把每一个名词与概念讲穿吃透。我把这种历史教学法俗称“煮排骨”,时而烈火时而文火,不仅要使骨肉分离而且要把骨头里面的骨髓也要煮出来 ;同时,还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结构,构建“大历史”观念。一般在每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我都会有意识地从各种不同角度了解课堂上接受的程度,作为今后教学的借鉴。可以说,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是好的。

但上课归上课,复习归复习。由你课堂多精彩,学生课后“背你无商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是主要原因。历史不是简单的知识,它往往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老师讲课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自然对教材能理解和把握了。而十多岁的孩子,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完成老师经年累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确实也就勉为其难了。现在的历史教学目标把能力培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能力培养又主要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而真正可转化为技术操作的就是记忆能力,因为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

这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按理说也能够达到目标的,可是,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考试化,考试内容知识化。只要稍稍了解,我们就可以发现不仅是历史知识被考点化了,被老师(准确地说是被高考)撕成了条分缕析知识纲要,政治、地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连最有灵气的语文也被拆筋解骨难以幸免!面对从小学以来就要掌握的如此多的基础知识,背诵就成为学生获取分数的主要而又快捷的学习方法。

中国中小学学生的负担或许是世界上最重的了。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面对那没完没了的作业,女儿今年刚好上一年级,开始对小学教育稍有了解。语文数学被称作主课,孩子每十天左右就要拿回二张试卷(语文数学各一张,版面八开大小),这种定期测试的评价机制原先以为就是在高中才会使用,竟然小学一年级就在使用!仅有考试还不够,还有练习册、小学生写字,还有老师自己布置的作业,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书包刚放下来也想到的事就是把家庭作业先写完,要么第二天上学就难堪了。一年级如此,小学如此,中学更是无以复加!在如此繁重的作业负担下,学生还有多少时间来吸取课堂以外的知识营养,来消化书本中的知识呢?因此为了分数,只有生吞活剥,企图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原来背诵是从小学就训练出来的!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消化整合,也就没有理解与应用,谈何创新呢?

江西准备在2004年高考继续执行“3+小综”考试方案,因此今年的高二就面临文理分科的现状。前些天,有几个学生问到我:“老师,我们是学文还是学理呢?”,你若告诉他(她)“学文科也很好的”,学生就会问“学文有什么好呢?学文科好找工作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该跟他们怎么说呢?讲一讲文理并重,还是讲一讲当今世界人文精神道德危机?在如此地现实问题面前讲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何况还有家长在后面左右着呢。实际上长期以来重文轻理的局面并没有因为江泽民多次说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而有所缓解,反而,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的高增长,这种局面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家、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统统一边倒,几乎清一色向理看齐。历史作为典型的文科,被冷落已经习惯了。经常在大街上有朋友问到“你是教哪科的教师?”,当我说是历史教师时,马上就会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来,心里想“历史是什么学科,教什么不好偏去教历史!”。这就是社会上不理解历史重要性一大表现。至于电影里头戏说历史社会上消费历史青年人游戏历史之风我就不提了。这种不重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平时上课不认真,家长对于历史成绩也非常清淡。学校领导也非常的不重视,每年到文理分科时,干预很严重,只要稍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要拨到理科班去,难怪有人说那种“文不烂,理不顺”的学生就是文科生,又有人说文科班是差生的“避风港”。文科班生源质量之差也是导致学习方法单调原因之一,在学习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除了背诵还能有什么法子呢?

学校的不重视不仅表现在分班时的干预上,更为严重的是,初中就已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初中几乎没有 正规的历史老师,笔者所在的学校也算是省重点中学了,可初中三个年级长期没有正规的历史老师,代课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对于历史知识理解也很不到位,拿什么去教给学生呢?除了培养学生的背功外还能做点别的是呢吗?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太差,而中考时又不考(现在在有些省份开始考了),上了高中后一般教学进度较快,没有必要知识和史学能力准备的学生,为了有个好成绩,背诵是他们的最好的选择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