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学习指导二:材料解析题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二: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广雅:实验区高一历史必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验
最新热门    
 
必修二:工业革命

时间:2009-10-18 17:21:30  来源:本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工业革命的定义。知道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知道英国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棉纺织业。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当时动力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发明。

知道交通运输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蒸汽机车、火车、轮船等相继发明。知道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知道工业革命还扩展到法国、德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其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确立了工厂制度;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

 

2.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代给人类的巨大进步,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条件的学习,斯同学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建立在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东西方的差距有其历史根源。

通过对瓦特等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们的艰辛发明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正确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导语   1765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珍妮纺纱机”,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大大提高了功效。本课的导语即选用了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的过程,以此指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进步,并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更多的发明创造。

子目内容

瓦特与蒸汽机  本目的难点是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第一段简单介绍了工业革命的定义,并指出英国是工业革命发源地和中心。第二段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是当时动力领域内的重大发明。第三段阐述了,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英国的交通运输业同时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第四段向我们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并指出工业革命还扩展到了其他主要的西方国家。

工厂制度   本目的重点是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本目的四段分别是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四点影响。第一段指出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第二段指出工业革命斯工厂制度得以确立,西方逐渐步入工业社会。第三段指出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第四段指出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其他落后国家的影响,它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

三、教学资料库

1、历史事实简介

(1)英国为什么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英国之所以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资产阶级建立了统治、海外市场广阔、原始资本积累较多、自由劳动力丰富、国内煤铁资源丰富、国内交通便利、宗教政策宽容等等。

一、17世纪英国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并逐步走上法制社会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使得资产阶级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自由流通,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二、英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到18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海上霸主,控制了世界上的主要航道,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这就成为了其商品的倾销地。

三、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又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是18世纪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它积极参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奴隶贩子在非洲通过直接掳掠或交易的方式获得黑奴之后,集中起来关押在非洲沿海的堡垒里,然后集中装船运往美洲。

四、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有在国内开展了圈地运动。到18世纪中期,自耕农在英国已基本消失。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的来源。圈地运动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600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全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佣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牧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在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1700年到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另一方面,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

五、英国国内的煤铁资源也相当丰富,英国可以大量冶铁,提高铁产量;铁产量的提高又使人们可以更多地利用铁来制造机器。

六、英国的国内交通也十分便利。英国国内有许多适于航行的河流,如泰晤士河、塞文河、克莱德河等等,河网密布,有人统计,大不列颠岛上任何一处距海和可以通航的河流都不超过90公里。18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改善以交通,英国开始了兴建运河的热潮,各地运河纵横交错,沟通了主要河流,通过水上运输,可以把原料和产品送到各地,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七、英国还实行了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1685年,法国国王实行宗教迫害,大批胡格诺教徒被迫离开法国,来到英国,他们中间有许多发明家和企业家,且富有创新精神。

此外,工场手工业积累,也为以后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这直接促使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随之展开。

 

 

 

(2)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如下:

时间
创造发明
动力来源
效果
 

18世纪60年代中
 珍妮纺纱机
 人力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18世纪60年代末
 水力纺纱机
 水力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带动纺纱机运转。
 


18世纪70年代末
 骡机
 水力
 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锭,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
 
18世纪80年代中
 水力织布机
 水力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3)瓦特改进蒸汽机

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36年,瓦特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市附近的一个小镇格里诺克,他的父亲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祖父和叔父都是机械工匠。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瓦特从六岁开始学习几何学,到十五岁时就学完了《物理学原理》等书籍。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起重机、滑车和一些航海器械。1753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市当徒工。由于收入过低不能维持生活,第二年他又到伦敦的一家仪表修理厂当徒工。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他很快学会了制造那些难度较高的仪器。但是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一年后,他不得不回家休养。一年的学徒生活使他饱尝辛酸,也使他练就了精湛的手艺,培养了他坚韧的个性。

    1756年,当他的身体稍有好转,瓦特再次踏上了坎坷的道路来到格拉斯哥市。他想当一名修造仪器的工人,但是因为他的手艺没有满师,当时的行会不允许。幸运的是,瓦特的才能引起了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台克的重视。在他的介绍下,瓦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当了教学仪器的工人。这所学校拥有当时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这使瓦特在修理仪器时认识了先进的技术,开阔了眼界。这时,他对以蒸汽作动力的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有关资料,还为此学会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在大学里,他认识了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和约翰·鲁宾逊等。瓦特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科学理论知识。1764年,瓦特与表妹玛格丽特·米勒结了婚。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时,瓦特想到,既然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

    在产生这种设想以后,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同年,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虽然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说,瓦特的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

    由于瓦特的这种蒸汽机仍不够理想,销路并不广。当瓦特继续进行探索时,罗巴克本人已濒于破产,他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经四十多岁,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愿意赞助瓦特。博尔顿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是当时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圆月学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参加这个学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的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即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两台蒸汽机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两台蒸汽机耗资巨大,使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继续研究。自1769年试制出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样机之后,瓦特就已看出热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机的主要弊病,而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线运动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瓦特仍然在参加圆月学社的活动,也许在聚会中会员们提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当年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也许是钟表中的齿轮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同年,他研制出了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终于把活塞的往返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从而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瓦特还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由于对传统机构的这一重大革新,瓦特的这种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了能带动一切工作及的动力机。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由于这种蒸汽机加上了轮轴和飞轮,这时的蒸汽机在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时,多消耗了不少能量。这样,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动力不是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增大蒸汽机的效率,瓦特在发明齿轮联动装置之后,对汽缸本身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他虽然把纽可门蒸汽机的内部冷凝变成了外部冷凝,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他的蒸汽机中蒸汽推动活塞的冲程工艺与纽可门蒸汽机没有不同。两者的蒸汽都是单项运动,从一端进入、另一端出来。他想,如果让蒸汽能够从两端进入和排出,就可以让蒸汽即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又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那末,他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倍。1782年,瓦特根据这一设想,试制出了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把原来的单项汽缸装置改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这是瓦特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通过这三次技术飞跃,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

    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瓦特蒸汽机研制成功,瓦特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瓦特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1784年,瓦特以带有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了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四项专利。1788年,瓦特发明了离心调速器和节气阀;1790年,他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

    1785年,瓦特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他被法国科学家学会接纳为外国会员。

    1790年以后,优厚的专利税使瓦特成为一个很有钱的名人。1819年8月5日,瓦特在希思菲尔德郡的家里去世,遗体埋葬在汉德沃尔斯郊区的教堂里。

    瓦特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所以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曾经阻挠双筒蒸汽机和高压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还嘲笑别人用蒸汽机来驱动车辆的努力。

    瓦特为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这样写道:“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个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4)交通运输工业的革新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朝这方向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在1761年迈出的;那年,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的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后来,这位公爵又使他的运河伸展到默西河,为此耗去的费用仅为陆上搬运者所索取的价格的六分之一。这些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

与运河时代橱平行的是伟大的筑路时期。道路起初非常原始,人们只能步行或骑马旅行;逢上雨季,装载货物的运货车在这种道路上几乎无法用马拉动。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程师——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和约翰·麦克亚当——发明了修筑铺有硬质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的技术。乘四轮大马车行进的速度从每小时4哩增至6哩、8哩甚至10哩。夜间旅行也成为可能,因此,从爱丁堡到伦敦的旅行,以往要花费14天,这时仅需44小时。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这种新的运输方式分两个阶段实现。首先出现的是到18世纪中叶已被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它们是供将煤从矿井口运到某条水路或烧煤的地方用的。据说,在轨道上,一个妇女或一个孩子能拉一辆载重四分之三吨的货车,一匹马能干22匹马在普通的道路上所干的活。第二个阶段是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1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O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从1770年起,苏格兰、法国和美国的发明者就在船上试验蒸汽机。第一艘成功的商用汽船是由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的;他曾前往英国学习绘画、但是,与詹姆斯·瓦特相识后,转而研究工程学。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孙河下水。这艘船配备着一台驱动明轮的瓦特式蒸汽机,它溯哈得孙河面上,行驶150哩,抵达奥尔巴尼。其他发明者也以富尔顿为榜样,其中著名的有格拉斯哥的亨利·贝尔,他在克莱德河两岸为苏格兰的造船业打下了基础。早期的汽船仅用于江河和沿海的航行,但是,1833年,“皇家威廉号”汽船从新斯科舍行驶到英国。5年后。“天狼星号”和“大西方号”汽船分别以16天半和13天半的时间朝相反方向越过大西洋,行驶时间为最快的帆船所需时间的一半左右。1840年,塞缪尔·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肯纳德宣扬他的航线是已经取代“与帆船时代不可分离的、令人恼火的不规则”的一条“海洋铁路”。到1850年,汽船已在运送旅客和邮件方面胜过帆船,并开始成功地争夺货运

 

 

 

(5)其它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

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的非欧洲部分。起初,在传播方面存在着各种障碍。英国有条法律禁止出口机械,欧洲大陆的形势也无助于工业化,这尤其是因为行会的力量以及与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相联系的动乱。但是,战争于1815年结束,英国的那条法律也于1825年被废除。很快,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敷设铁路热影响到欧洲大陆。此外,在这个时候,英国实业家正在积累剩余资本和寻找向大陆投资的机会。到1830年,仅仅法国就雇用了15000至20000名英国工人来操纵新机器。

  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到1870年,大多数比利时人已居住在城市,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过活。早在1830年,比利时每年就生产600万吨煤,而到1913年,这数字已上升到2300万吨。不过,工业的其他部门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从1840年起,比利时必须从英国进口煤。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怪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蒸汽机的数量从1815年的15台增加到1830年的625台、1871年的26146台和1910年的82238台。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1870年时,法国制成品的价值为50亿法郎,而到1897年时,已增长到150亿法郎。然而,事实仍旧是,到1914年,法国并未象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格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美国,凭借前面提到的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000公吨钢,而其最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德国则生产13698000公吨钢;在煤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是61700万公吨,而居于第二位的大不列颠的产量则为29200万公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实际上,这一传播已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以致英国这时不仅面临可怕的竞争,而且已为另外两个国家——德国和美国所超过。表1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生产劳动里呢?”

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以英国主要的生产部门棉纺织业为例,在1771-1775年英国输入的子棉平均每年不到500万磅;1841年输入52800万磅,而1844年输入就不下60000万磅。1834年,英国输出55600万码棉布,7600万磅棉纱和价值120万英镑的棉针织品。同年,棉纺织业中使用了800多万锭子,11万台动力织机和25万台手工织机……。

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并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其他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叶又落后于英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世界工厂”。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商品供应者,其他各国则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50%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外国来供应。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如1848年,英国出口的煤是2.79吨,机器出口为0.8百万镑,1866年煤的出口为10.1百万吨,机器出口为4.8百万镑。这时期,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在不通程度上要靠英国输入先进技术和装备来进行。

 

工厂制度的确立

英国到18世纪下半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各主要工业生产部门中资产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局限性很快地暴露出来了。这种局限性在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经是一种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形式,但它的技术基础却建立在小手工业的手工劳动之上。这种生产的社会性与落后的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市场的扩大,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资本主义只有超越工场手工业的小手工业的技术狭窄范围,才能够进入经济扩展的国际舞台。所以,一场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工场制度的产业革命就成了英国各主要工业生产部门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工业革命的推进则恰恰帮助英国完成了这一巨大而复杂的产业变革。资本家不断地积累资本,并扩充和改进机器设备,那些小工业制度过渡到工场手工业,以及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在工厂内部资本家严格地行使着管理权,俨然一个统治者的样子。他监督工人并要求工人及其勤奋地和及其精确地工作。他的态度和言语粗暴,对那些被他认为无能或者不用心的工人残忍无情。起先,他可能为了防止工人们疲惫不堪而影响工厂的效益,只叫工人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可是,但他工厂得到规模扩充,又建立了其他的分厂之后,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就往往达到并超过十四小时,但工人们的工资并没有增加,所得的利润全归资本家所有。

 

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在土地贵族之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涤荡了封建势力,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反动剥削本性的暴露,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在工业革命期间,资本家赚取了巨大的财富,而广大劳动群众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剥削和社会分裂的情况已大量存在。佃农被逐出家园,织布工和其他手工业者由于新的机制商品的不可抵抗的竞争而被扫除。他们被迫迁居城市、寻找工作,面临陌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严峻考验。他们没有土地、住宅、工具和资本,完全依靠他们的雇主。总之,他们成为纯粹的雇佣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什么可提供。他们形成了无产阶级。

即使他们找到工作,工作时间也及其漫长,16小时工作日决不是罕见的。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把这一改变看作是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漫长,原本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比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更长久。但是,在变得习惯于工厂的纪律和管理机器的单调方面,遇上了真正的困苦。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老是在场的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工作是单调乏昧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帐单看作是一笔应该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以致议会的许多委员会在进行调查时发现了种种令人震惊的情况。1842年,有位名叫萨拉·古德的8岁的女孩向阿什利勋爵的矿山委员会提供了如下证言:

“我是高沃煤矿的矿坑通风口值班工人。工作并不累人,但我必须在没亮光的情况下值班,我很害怕。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5点半以前出门。我从来不入睡。有时,心情愉快时,我就唱歌,但不是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不喜欢待在矿坑里。有时清晨上班时,我非常瞌睡。我上主日学校,朗读“阅读使人充实”。(她认识字母,能够读少量单词。)他们教我祈祷。(她背诵主祷文,背得不很流畅,她还喋喋不休地讲以下这些话:“愿上帝保佑我父母、姐妹、兄弟、伯父母、堂兄妹和其他所有的人,愿上帝保佑我,使我成为一个好仆人。阿们。”)我已多次听说过关于耶稣的传说。我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要来到人世间,真的,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死,但是,他已得到了可以供脑袋枕着休息的石头。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煤矿里。”

正是象这样一类情况,驱使确西·比希·雪莱写下他那革命的诗《给英国人民的歌》:

英国人民呵,何必为地主而耕?

  他们一直把你们当作贱种!

  何必为你们的昏暴的君王

  辛勤地纺织他豪富的衣裳?

  你们撒的种子,别人全收成;

  你们找到的财富,别人留存;

  你们织的衣袍,别人穿戴;

  你们铸的武器,别人取过来。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

  寻找財富吧——别让骗子起家;

  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绵衣;

  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其他落后国家的影响

工业革命增强了欧美列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强了向外扩张的物质力量。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列强加强了在世界各地争夺,最终把世界瓜分完毕。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所谓“破坏性的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所谓“建设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而所有这一切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因此,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生活,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列强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把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带去,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发展,把亚非拉国家囊括进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图片说明

瓦特像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此后机器生产扩展到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特别是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于1785年投入使用以后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工业生产逐渐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传统的手工工场日趋衰落,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兴旺发达。生产力大幅度增长,生产关系发生着巨大变革。

 

瓦特蒸汽机模型

瓦特在修理纽可门蒸汽机时,发现小的蒸汽机比大的蒸汽机的效率低很多。在请教了格拉斯哥大学的布莱克教授后,瓦特认识到了蒸汽机效率不高的原因:小蒸汽机单位容积的汽缸面积比大蒸汽机大,因此,在冷凝后加热汽缸所耗费热量的比例就大。经过反复试验,瓦特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把冷凝这道工序不在汽缸内进行,而是由与汽缸脱离的冷凝机来完成。但是,汽缸与活塞的紧密加工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由发明膛床的威尔金森帮助解决了。1765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诞生了,它的效率比纽可门的高5倍,但耗煤量比纽可门的蒸汽机少四分之三。

 

18世纪末英国工厂的场景图

通过该图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英国的大工厂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工厂中各部门分工明确,人员配置也较原来的工场手工业来的合理的多。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缩短了生产的周期,能为资本家带来更大的利润。

 

3、课堂训练释疑

   小论坛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见历史史实简介之(6)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各抒己见   你如何评价工业革命的结果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1)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2)工业革命斯工厂制度得以确立,西方逐渐步入工业社会。(3)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4)工业革命拉大了亚、非、拉其他落后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

具体参见历史史实简介之(6)工业革命的影响

 

4、学术动态简介

(1)工业革命为何首先肇端于英国

关于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个问题,史学界进行了不少讨论,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

1.“主要因素”说

许多学者往往从某一个方面或角度入手,对英国首先产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进行探讨。

①政治和经济因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在于:英国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得到了政治和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圈地被议会以立法形式予以保护,土地集中于少数新贵族手中,自耕农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基本消失,此外,英国在此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殖民战争和掠夺,实行国债制度和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18世纪初开始的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②社会结构因素:有必要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即剖析英国工业化前夕的社会结构中诸因素的关系和作用来寻求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整解释。英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与大陆国家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社会结构,即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三层结构的阶级社会,雇佣剥削是阶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欧洲大陆是双层式的社会结构,即土地贵族——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农民或农奴,封建地租和超经济剥削仍是阶级关系的主要内容。英国三层式社会结构之中的阶级界限不那么分明,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能对变化的诸经济因素作出较灵活的适应和反应,并根据经济因素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社会结构,从而使英国首先发动工业革命。

③社会观念因素:英国的社会观念在工业革命前夕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价值观念变化,追求金钱;等级观念消失,自由主义盛行;田园诗生活遭到破坏,人们追求务实。这都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且促进它向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扩展。没有近代化的社会观念,就没有近代化的社会结构,近代化的社会观念是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必要条件。

④民族精神因素:陈晓律认为,英国独有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和宗教意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推动了英国人的谋利动机沿着合理化的渠道发展,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反过来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使工业革命发生。

⑤国内市场因素:赵松鹏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超过生产力水平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即国内市场的增长超过了棉纺织业手工劳动的发展水平。农业革命消灭了家庭手工业,使国内市场获得了资本主义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定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日益增强的市场需求和劳动力资源。

2.多种因素说

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英国,是一个无法圆满回答的问题,任何一种单一的解释只能说在某个角度上是对的,无法取得主导因素的地位。这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地理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种种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仅仅用简单的系列摆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也有学者认为,学者们从经济结构、人口状况、国内外贸易、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同角度来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问题,都各有一定道理,但又常常各执一词,过分强调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原因,难免流于偏颇。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诸方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2)相关的几个概念

学者们对于“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等概念也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产业”与“工业”引入汉语后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个概念。产业指物质资料生产的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而工业则指“产业”中除农业之外的生产事业。所以,工业革命不包括农业变革,而产业革命则是工、农和交通运输业各生产部门的共同变革。英国进行的是产业革命。

②工业革命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的过程、包含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技术革命指世界性的生产技术上的飞跃,是生产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两者之间有区别,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工厂制度,特别是产生了两个新的阶级,而技术革命引起的变化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是量的变化。

③技术革命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进行的关于制和作的系统知识和技艺的全面本质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人类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关于生产的方法、设备和产业结构的全面的本质性变化。工业革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独特时期,由于它在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社会方面独具的深刻性,不能把它混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

④近代以来,人类的科技和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般将这些变革划分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递进层次,应严格区分这三个层次,不能统称为产业革命。

 

 

(3)工业革命的起迄时间和分期

1.起迄时间

关于工业革命的起迄时间,学者们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王章辉认为,只有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成为一个持续发展过程的时候,工业革命才算真正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工业部门实现机械化和工厂化以后,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他主张,对工业革命起迄时间的确定宜粗不宜细,而且这样的分期只有相对意义,用不着过多地进行争论。依据这一原则,英法美德俄五国工业革命的起迄时间大体定为:英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和美国19世纪初至6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迟至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步完成。

2.工业革命的分期

①“两次工业革命”说:传统的观点认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以德国和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登上历史舞台”,“电动机和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形成,人类跨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大飞跃。……欧美先进国家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入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

②工业革命“两阶段说”:有的学者主张以19世纪70年代为界,将工业革命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属于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它使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贵族的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是以电力、内燃机的应用为标志的,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四、教案选刊

(略)

 

五、参考资料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