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学习指导一:比较型选择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李明赞:从历史教学的角
广雅:实验区高一历史必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验
最新热门    
 
必修一:法国大革命

时间:2009-10-18 17:21:32  来源:必修一
 

 

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的、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关系更加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人民群众更加觉悟,并深受英、美革命影响的条件下发生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封建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危机。
(2)知道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线,攻占巴士底狱成为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3)知道《人权宣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知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5)知道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的专政。
(6)知道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及其对内外的政策。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提取教材和教师讲授中显性、隐性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依据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推导出相关结论,完成从“史实”到“史识”的学习过程。
(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前社会情况的讲解,归纳大革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同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对雅各宾派专政内容的讨论,明确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而专政内容的局限性也正是它丧失群众、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
(3)通过对拿破仑帝国内外政策的讲解、讨论和归纳,明确拿破仑政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拿破仑的内外政策都在于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具体讲述、讨论、分析,明确其对外战争的多种性质。其侵略性的一面也正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对巴黎人民群众三次起义推动和挽救革命史实具体、生动的描述,突出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显示人民起义的威力,表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2)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多样性特征,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以和平方式为主流,但暴力冲突也不鲜见,人类也为此偿付了巨大的代价。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推广《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但也在奴役、欺压其他国家和民族。人类正是基于对文明发展的不断自我反思,才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二、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拿破仑内外政策。法国大革命是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革命的一方资产阶级取得完全胜利的革命,这同法国的革命力量配置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总体把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程,就必须分析革命前的阶级关系以及革命爆发的必然原因。拿破仑改共和制为帝制,进一步加强其个人的权势,为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拿破仑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器,颁布《拿破仑法典》,保证农民所取得的小块土地,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也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因此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法国大革命前的阶级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三个等级间权利、义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此不易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即有保护、巩固大革命果实的进步性,又有侵略、奴役其他国家、民族的侵略性。由于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还不完善,战争怎样从进步性转变为侵略性,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

本课导言


本课导言讲述的是人民群众与国王在三级会议上的分歧,最终拿起武器,于1789年7月14日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这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这一天后来也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子目内容


《人权宣言》。第一段大字阐述了18世纪后期日益突出的法国社会矛盾,以及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原因。第二段大字阐述了各个阶级在三级会议召开过程中的利益分歧,这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并最终导致了第三等级的起义。第三段大字阐述了起义成功后所通过的《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其现实和历史意义。


本子目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对《人权宣言》的评价。《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也受到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对欧洲人民反封建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但也体现了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阶级局限性。


雅各宾专政。第一段大字阐述了新政权的影响以及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的原因、结果及其历史意义。第二段大字阐述了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的原因、内容和结果。


本子目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专政内容。有关革命措施,重点是土地法令。因为土地问题是反封建斗争的中心问题。镇压反革命和全面限价法令,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加强了与人民的联系,对巩固革命政权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颁布限价法令的同时,也规定了工人工资的最高额,从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镇压反革命的扩大化,又使雅各宾派由联合人民走到反对人民的立场上,削弱了专政的基础,这是雅各宾派失败的根本原因。


拿破仑。第一段大字阐述了拿破仑上台的社会背景及其上台后的独裁统治。第二段大字阐述了拿破仑为巩固统治而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的内容、历史意义。第三段大字阐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面性及其后果。第四段大字阐述了法国大革命对本国和世界产生的历史影响。


本子目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拿破仑统治期间,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其性质有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摧毁欧洲封建势力,在客观上起促进作用的一面;有同英国、俄国等争夺市场和欧洲霸权的一面;也有欺压弱小国家、民族进行侵略的一面。拿破仑帝国是以军事武力支撑起来,随着后期战争的迭迭失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终究未能摆脱覆灭的命运,从而导致波旁王朝的复辟。

 

 

三、教学资料


1、历史事实简介


革命前的法国三个等级


法国的旧政权就其组织而言是贵族政权。所有法国人在法律上属于某一“等级”即社会阶层,这种成员资格决定了他们的法定权利和特权。第一等级由教士组成,教士在2,450万的总人口中总共有10万左右。第二等级由贵族组成,总数约达40万。第三等级包括其他所有的人,即2,000多万农民、约400万城市商人和工匠。因而,前两个等级仅占总人口的2%。但是,他们拥有约35%的土地,并享有政府保护人的大部分好处。尽管他们取得这  些不相称的利益,却被免除几乎所有的税。实际上,他们认为纳税是有失其身份的。


因而,税收负担落在第三等级身上,尤其是落在农民肩上。后者占人口的80%以上,但仅拥有30%的土地。而且,农民须向教会交纳农产品什一税,向贵族交纳各种封建税,向国家交纳田赋、所得税、人头税和其他各种税。由于1780至1789年间总的物价水平上涨了65%,而农产品的价格远远落后,这一税收负担特别繁重。城市中的工匠也心怀不满,因为他们的工资在上述数十年间仅上升了22%。相形之下,资产阶级并没在纳税方面感到困穷,因为他们比工匠和农民更能保护自己。而且,大部分商人从物价上涨、从1713至1789年间法国贸易增长5倍中获利。然而,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是法国封建制度下的一种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平民(包括农民、小商人、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选派代表组成。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会议通常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授助而召集的。第一次三级会议召开于1302年,以后数百年里先后召集过若干次。大革命前最后一次三级会议召开于1614年(亨利四世在位)。当时,每个选区,不论人口多少,三个等级各派一个代表,每有讨论或表决,都以等级为单位。


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的三级会议并不代表法国人民,而是代表以往所划分的三个等级。从一开始起,第三等级就证明是最有生气、最决定性的。第三等级占有人数上的优势,有代表600名,而其他两个等级的代表各为300名。实际上,第三等级的代表超过了另外两个等级代表的总和,因为不仅一些教土,而且一些思想解放的贵族(如曾为美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的拉法夷特侯爵),都与第三等级站在一起。资产阶级的代表还拥有思想方面占优势,他们知道自己要改变法国的旧制度,并从哲人们的著作中至少掌握了应如何实现这种变革的一般思想。他们还拥有政府极度需要的现金,并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一有力武器去争取他们所期望得到的各种权益。


平民们通过迫使国王路易把三级会议改变成制宪议会而赢得他们的第一个胜利。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改变,因为只要决议是在等级的基础上作出,第三等级就永远处于三居一的少数地位。而一旦三个等级的代表联合组成制宪议会,平民(包括他们在另外两个阵营中的盟友)就会处于多数。国王路易是个相当愚蠢且缺乏想象力的人,他最初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希望保持传统的等级,但当平民大胆地反抗他、并宣布自己为制宪议会时,路易于6月23日投降了,指示三个等级合并为一。


国王的让步并不表示他内心的转变。他继续重视所谓的“王后党”——玛丽姬?安东内特的反动顾问们的劝告。可表明国王真正意图的是,他于7月11日解除雅克?内克的职务,因为这位大臣被认为是最赞成改革的。同时,忠实的王军的几个团被秘密地调至凡尔赛。国王正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的谣言传播开来了,但是,在这紧要关头,制宪议会中的平民因巴黎平民的起义而得救。民众作了决定性的干预,7月14日,巴黎人民爆发武装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遂成为革命的导火线,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波旁王朝


波旁家族因其祖先爱马主教的封地在波旁堡而得名。1589年,法国波旁家属的亨利即位,称亨利四世,开始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波旁王朝在法国厉行封建专制主义。1789年路易十六在位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政体,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波旁王朝被推翻。1814年3月31日第六次反法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退位,路易十八于5月3日进入巴黎,此为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1815年拿破仑百日王朝期间,路易十八逃往国外。7月6日第七次反法联军进入巴黎,8日,路易十八重登王位,此为第二次复辟。复辟王朝不是旧制度的简单复辟,而是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列宁认为它“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1824年9月阿图瓦伯爵继位,称查理十世,力图恢复旧制度,终于酿成1830年7月革命。8月2日,查理十世退位,逃往英国,波旁复辟王朝告终。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西哀士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宣言共17条,摘要如下:
一、人人生而自由,在权利上平等……


二、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持自然的和不可磨灭的人权。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三、一切主权的源泉主要在于国民,没有一个团体,也没有一个个人能够行使未经明确授予的权力。


四、法律是普遍意志的表现。一切公民对于制定法律,都有亲自参加或委托全权代表参加的权利。无论是施行保护或惩罚,法律对一切人都应当平等……


……
十一、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每个公民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著作,自由印刷;不过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他应当对滥用这种自由承担责任。


十二、为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起见,需要一种公共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为着一切人的利益而建立的,不是为着受任何行使此项权力的人的特别利益而建立的。
十三、为维护公共的权力和支付管理的费用起见,一种公共的纳税是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平等分摊。
……


十七、财产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证明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而且在公平而予先赔偿的情况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

 

雾月政变


督政府末期的形势表明,仅仅利用军队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能真正使局势稳定下来。情况的演变使得民主共和制度本身的存在已发生了问题。通过果月政变和花月政变,督政府以暴力手段强行否认合法当选的代表,并且造成行政机关打击立法机关的现象。这证明,督政府的无能使它只有依靠军队才能克服一时的危机,这就为军人参政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个时期出现的特殊历史条件使民主共和制让位给集权体制,文人政府让位给军人政权,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仅仅是强暴的军政府也不可能稳住局势,热月党人在使用暴力镇压各种反抗者方面每次都是成功的,但从来也未能真正稳定下来。因此,新的集权政府还必须有能力解决造成混乱现象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


当时,老谋深算的督政官西哀耶斯已开始看到,共和三年宪法不宜再实行下去了,改变体制,实现稳定,结束革命,是使国家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但是,如果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宪法,需要历时9年。因此,西哀耶斯要借助一把“宝剑”来达到目的。他选中了茹贝尔将军。但由于茹贝尔在1799年8月15日阵亡,才不得已转向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的拿破仑从其弟吕西安?波拿巴处得知国内形势后,怀着谋取大权的目的,将军队交付给克莱贝尔将军,便急忙赶回国去。10月9口他在弗雷茹斯登陆,18日来到巴黎。他受到了渴望稳定的人们的普遍欢迎,各派人物争相与他接触。但是拿破仑厌恶派别斗争,更喜欢以军事号令的方式行事。他接受了西哀耶斯的策划,在吕西安和一些军官的参与下,制定了发动政变的计划。


不管西哀耶斯如何选择人才,当时真正具备发动政变、执掌大权能力的,只有拿破仑。他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在激烈斗争的年代里选择了支持雅各宾派的立场,曾发表抨击吉伦特派的小册子《博盖尔的晚餐》。1793年在收复土伦的战役中,他立下战功受到奥古斯丁?罗伯斯比尔的赏识和巴拉斯的信赖。在热月改变后虽一度失势并受到审查,但是在镇压葡月暴动时又被巴拉斯起用,赢得声誉。1796年27岁时出任意大利军团司令,以出众的军事才能征服被奥地利统治的意大利地区,并从前方给督政府送来款项5100万法郎,济其燃眉之急。果月政变时又是他派奥热罗将军帮助督政府取得成功。他处事果断,才能突出,军功卓著,政治上也颇具声望,因而得到人们的拥护和信任。然而,他从来不是个民主主义者。他迷信暴力,蔑视一切,个人权力欲极强。虽然熟读卢梭的著作,但是更膺服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学说。正是这个人被当时的历史环境推上了政治舞台。
根据他们的策划,政变要用合法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两院中的温和派代表,去制造国家在危难中的舆论,并以雅各宾派又要恢复国民公会与救国委员会的谎言相恐吓,使人们相信任命拿破仑为首都部队司令的必要。同时,由西哀耶斯带头辞去督政官职务并策动其他人辞职,造成行政首脑空缺,以便使拿破仑上台。


11月9日(雾月18日)政变计划开始实行。拿破仑在督政官西哀耶斯,罗歇?迪科及部分议员的配合下,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对共和国的威胁为借口。拿破仑带领亲信部队解散了立法会议,推翻了督政府,并强迫他所召集的一部分议员通过了把政权交给三个执政的法令,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西哀耶斯,罗歇?迪科分别为第二、第三执政。雾月21日,执政府正式就职。

 

 

吉伦特派


吉伦特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因为这一派多数代表来自吉伦特郡,故名,领袖是布里索等。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胜利后,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吉伦特派在建立共和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宣布成立共和国,领主必须把占有的公有土地归还农民,没收逃亡者的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租金分期缴纳或以现金购买,这些法令虽未完全执行,但把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推进了一步。同时,在人民的强烈要求和雅各宾派的竭力主张下,同意处死国王。他们认为政权已到手,革命应当终止,企图迫害革命民主派。吉伦特派的将领甚至叛变投敌,使法国革命再次出现了严重危机。吉伦特派越来越向右转,己无力控制局势,以致于1793年被人民起义赶下台。

雅各宾派


雅各宾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俱乐部成员的称呼。雅各宾俱乐部原名“宪政之友俱乐部”,由制宪会议的部分代表组成,因它的集会场所是在巴黎雅各宾修道院,遂被称为雅各宾俱乐部。起初,参加者极广泛,包括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代表。随着革命深化,屡经分化,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斐扬派和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先后退出,它才成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组织,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是雅各宾派的三个重要领导人物,雅各宾派成为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1799年解散。

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建者。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0岁时,被父亲送进布里埃纳一所公费的皇家军事学校学习。1784年10月,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入巴黎皇家军校。在军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喜爱数学、军事和历史。1785年父亲病故后,为了负担家庭生活,离开学校到团队服役,任炮兵少尉,1792年晋升上尉。他节衣缩食,把大部分薪金寄给母亲,平时专心阅读卢梭、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曾一度祟拜罗伯斯庇尔。1793年参加共和军围攻土伦之役,任炮兵指挥,炮轰港内敌舰,敌舰仓皇逃入公海,在战斗中拿破仑左腿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于攻占土伦,逐出英军。不久,他被破格提升为准将,时年仅24岁。1795年10月,他率领5000人的军队平定巴黎2万多名王党分子的叛乱,升任巴黎卫戍区司令官。热月政变后,他又帮助热月党镇压了王党的叛乱,在执行督政府的对外战争政策上十分卖力,因而得到大资产阶级的赏识。法国大资产者急需拿破仑?波拿巴这样的强硬人物来执掌政权。1799年初,他了解到国内政局不稳,反法联军重兵压境,便于8月率部属离开埃及赶回法国,10月9日在法国南部登陆,并于11月9日(共和历雾月18日)举行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2年8月,元老院同意他为终身执政。1804年12月2日,波拿巴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先是作为1799至1804年的第一执政,后又作为1804至1814年的皇帝,统治了法国。对我们的来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垮台。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拿破仑因不断地进行战争而浪费了这种友好亲善。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到1810年,他达到成功的顶峰,他已使法国的疆界越过莱茵河伸展到吕贝克、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伸展到罗马。欧洲的其余地区由法国的附属国或盟国组成。只有英国仍保持独立并怀有极大的敌意。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仍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资产阶级和许多知识分子不仅在他们所居住的一些地区,而且在法国外面赞成这些变革。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1799年12月15日,国民公会通过了一项法令,该法令规定:“法兰西国家宣布,凡是因拒绝或抛弃自由和平等而希望维护、恢复或宽待君主和特权阶级的人,它都将把他们作为敌人来对待。……”(转引自T?C?门登霍尔等人著:《欧洲的一种权利原则的探索,1715年—现在》,纽约,1948年,第83页)这是专横的,但是拿破仑对臣民甚至更专横、更苛求。他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诺言感到厌烦。法国的统治通常意味着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行政管理的质量的印象更深刻的时候来临了。


换句话说,这些人已成为民族主义者,而且他们的民族主义已发展为反抗拿破仑统治的运动。这不仅解释了意大利的动乱、西班牙的武装抵抗和德国的日益增强的民族团结,而且也解释了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发自内心的话。他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转引自I?多伊奇:《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一些有启发性的相似之处》,载于《世界政治》,第4期,1952年4月,第376页)
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象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一落千丈、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


拿破仑在俄国惨败后,各国人民掀起了反拿破仑侵略的斗争浪潮。英、俄乘机组织第六次反法联盟,1813年10月,法军与联军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规模的决战,结果拿破仑大败。1814年联军进人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被联军立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后,企图在法国恢复封建专制统治,激起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拿破仑获悉法国的形势后,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逃出来,于3月21日重返巴黎,路易十八仓皇逃跑,拿破仑重登王位。拿破仑的卷土重来,震惊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他们赶忙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迅速调百万军队,协力对付拿破仑。而拿破仑当时仅有27万兵力。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拿破仑与反法联军发生激战。中午时分,拿破仑命令炮队猛攻威灵顿率领的英军右翼,同时对英军左翼采取火力较弱的佯攻。你死我活的战斗进行了近两小时,双方伤亡惨重。普鲁士将领布吕歇尔率3万军队赶来支援英军。黄昏时,普鲁士骑兵冲向在英法炮火间的法国近卫军。夜晚8时,威灵顿转入总攻。而拿被仑的援军始终没有来,他的近卫部队都冲出去了,但终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而一败涂地。滑铁卢之战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涯。6月22日,拿破仑自动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了。这次拿破仑政权只维持了近100天,史称“百日政变”。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一个荒岛圣赫勒那岛。岛上驻有英国总督和俄、法、奥等六国代表,并驻有一队士兵,看管这个“俘虏”。1821年,拿破仑在该岛死去,终年52岁。1840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决议:拨款100万法郎,为运回拿破仑遗骸和营建坟墓之用。12月15日把他安葬于巴黎残废军人院教堂内。墓上一块金属板上锈有几个金色的字:“拿破仑,皇帝和国王,l821年5月5日在圣稳勒拿岛逝世。”

 

 

罗伯斯庇尔


马克西米利安?德?罗伯斯庇尔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曾任律师。青年时代就对社会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孜孜不倦地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是卢梭的忠实信徒,坚决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在为贫苦百姓担任辩护律师时,刚正不阿,敢于抗拒恶势力,颇有声望,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1789年,当选为第三等级的代表,加入雅各宾派;1791年成为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物。他主张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为了拯救祖国,挽救革命,他和马拉、丹东等人勇敢地领导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31日——6月3日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雅各宾派专政。他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平息国内叛乱,打败外国干涉军的武装入侵,为法国大革命的彻底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整个革命期间,廉洁奉公,被誉为“不可腐蚀者”。但他在革命胜利后,脱离了人民,错误地迫害左派,镇压了民主力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他又强化恐怖政策,造成了恐怖的极度扩大化。事实上,后期的恐怖政策已不是用来对付封建势力,而是为了实现罗伯斯庇尔派的统治。最后在1794年“热月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时年仅36岁。
                                                                                                                                                                                                                                                                                                
2、文献资料释读

3、图片史料说明

4、课堂训练释疑


各抒己见:你认为《人权宣言》有哪些方面的历史进步意义。
人是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人的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人民是国家意志的源泉等。


小论坛: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谈谈你对雅各宾专政的看法。


有关雅各宾专政的革命措施,重点是土地法令。因为土地问题是反封建斗争的中心问题。镇压反革命和全面限价法令,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加强了与人民的联系,对巩固革命政权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颁布限价法令的同时,也规定了工人工资的最高额,从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镇压发革命的扩大化,又使雅各宾派由联合人民走到反对人民的立场上,削弱了专政的基础,这是雅各宾派失败的根本原因。

各抒己见: 根据学到的历史知识,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拿破仑?(略)

5、学术动态简介


革命的起迄时间和分期


习惯上,我国史学界把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和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迄时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1、革命的起始时间


有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应以1789年6月17日为开始时间。因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入另一个阶级手中,是革命的首要标志,而6月17日成立的国民议会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是政权转移的起点,7月14日的巴黎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开辟了革命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有学者则认为,应以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作为革命的起始时间,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从开始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应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视为革命开始的标志,实际上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上就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巴士底狱的攻陷不是革命开始的表现,而是革命胜利的标志。


2、革命的结束时间


对于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史学界争论颇多。有学者主张以热月政变作为革命结束的标志,但同时指出,热月政变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政变以前以破坏旧制度为主要内容,政变后则以建设新社会和巩固新制度为主要任务。热月政变结束了革命带来的动荡不安,迎来了国内的和平发展。有些学者则认为,以热月政变为革命的下限既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应以1814年4月10日或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两次退位时期作为革命的结束较为妥当,因为拿破仑政权与法国大革命在本质上有一致性和联系性。有些学者把雾月政变作为革命结束的标志,因为此后的执政府和帝国在政治和经济等制度和政策上又具备一些新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执政府的确立标志着革命的结束,此后的拿破仑破坏了革命的民主成果,践踏了大革命的一系列重大原则,在政治上实行妥协倒退政策,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妥协性,拿破仑政权与法国大革命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还有学者认为,应以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为革命的结束,因为复辟改变了历届政府的资产阶级性质,地主、封建势力重新上台执政,这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

 
3.大革命的分期


传统上将法国大革命分为三个时期,即君主立宪、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民主专政。有学者则认为,法国大革命应以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作为分期的标志,因此,除国体变更外,用统治形式的递嬗来分期或许比较妥当。他将大革命分为六个时期,除传统上的三个时期外,还有热月党和督政府共和国时期、执政府共和国时期、拿破仑帝国或第一帝国时期。


四、教学设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