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杜老师:从老师的“晕菜
最新热门    
 
佚名:从历史必修三看高中课标与教材的得失

时间:2009-10-18 17:23:02  来源:佚名
 


从历史必修三看高中课标与教材的得失 


  新课程改革进行已经一年多了,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我对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都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想专门就文化史部分谈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一些认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新课标、新教材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目标上来说,它更侧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历程;更突出民主意识、人文精神;更强调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具优势,它比较适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更适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但教过三本必修教材后,我也发现课标和新教材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失之粗放,教材编写者不易把握其深度,致使几个出版社对同一个知识点编写的难度深浅不一,令一线教学的教师感到困惑;二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编写的范围失之界定,教材编写者不易把握其广度,一线教师在授课时对教材提供的资料也很难取舍。譬如,作为历史学习,有些内容是必须要涉及的,但课标中未能涉及;有些内容是应该用文字说明加以范围界定的,但课标中却阐述得非常简略,令编者无法准确把握,令教者颇费踌躇。

 下面仅以历史必修三为例,将课标与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的得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目标(1)中,课标只提“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而对老子这一重要人物及影响未做要求,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岳麓版教材中强调:“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道家思想如此重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如此之大,课程标准中却未提及,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认识的。对此,四家出版社认识也不一样。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均增加了对老子的阐述,而人教版则未涉及。

(编者注: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课标是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而不是相反。我们不能因为某版本历史教科书提及到了道家思想,就要求课标增补这一内容。实际上,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要求教学中重点讲述这一内容了。高中是否应该重复初中的课程内容?)

 

 

  2、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目标(3)中,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由于表述过于简单,各出版社的教材也就编得多寡深浅不一。其中,大象版、人教版只谈及“二程”(程颐、程颢)、朱熹、王守仁,而岳麓版则增加了陆九渊,人民版最多,把周敦颐、邵雍、张载也都编了进去。另外,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的内容对中学生来说均显偏深,给老师的备课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应该说,大部分中学老师对理学及其发展概况是懵然无知的。所以比较下来,人教版的内容较适宜中学教学。

(编者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问题已经被课标组注意到了,解决办法肯定是有的。)

  3、在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目标(3)中,课标只泛泛提出“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这等于将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唐宋传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统统抛开不讲。结果四家出版社对此各有不同理解,人教版和人民版均按课标执行;大象版略涉及了一下汉乐府;而岳麓版则用了相当的篇幅谈及唐宋八大家和宋话本。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则觉得有断层之感,讲完汉赋马上就开讲唐诗,总觉得有点刹不住车,似乎应再介绍一下汉乐府才完整。

(编者注:为什么一定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面面俱到呢?温家宝总理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理国家所有的事情?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可以在课标的基础上有所适度发挥,而且,也没有人不允许历史老师在课标和历史教科书面前不能有所创新啊。)

  4、“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目标(4)中,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在世界各国中,我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应该说是最繁盛、最有特色的,而课标只提了一个京剧,虽说后面带了一个“等剧种”字样,但因它未做出明确规范,所以各出版社根据自己对课标的不同理解,采取了不同的编写方法:大象版和岳麓版仅谈了京剧的由来与发展;人民版只以很少的篇幅泛泛谈古代戏剧的发展;人教版则在谈完京剧之后,将其他剧种一句话带过。这就使课程标准在教材具体编写中被架空,没有落到实处。

(编者注:历史教科书编写一出现混乱,棍子就打在课标上,这种思维是不对的。就这个问题来看,我个人认为课标的叙述没有问题。历史教科书编写应该把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叙述清楚,并评价其艺术成就,这有什么问题?如果还嫌不明确,那么明确了的课标就可以在课堂上被学生使用了,而真正的历史教科书就没有编写的意义了。)

 

 

  5、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目标(2)中,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由于只强调对“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岳麓版教材在谈新文化运动时只谈了正面的影响,而对其在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片面性问题,则未加以论述,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编写教材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即新文化运动已经全面否定孔子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重新提倡儒学?还要办“国学院”?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孔子?我认为这里既有课程标准阐述不清的问题,也有编者对此评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问题。

(编者注:课标在这一点上没有问题。岳麓版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个倒退。谁让你把“影响”就理解成“正面影响”了?)

  6、在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目标(1)中,课标只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但岳麓版教材增加了一个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作为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从编者的本意来讲,这样做可以增强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理论性,但我认为增加这个概念意义不大,它容易使学生对“知难行易”说和“知易行难”说造成误解,所以不如删去不要。

  7、在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目标(2)中,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这又是失之过简。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课标中却都未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好在几个版本的教材都进行了补充,不过补充的对象和侧重点不一样。人教版略谈了一下彼特拉克和但丁,对达·芬奇只介绍了一句话;人民版只简单讲了讲莎士比亚;岳麓版将彼特拉克和但丁一笔带过,只将他们同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没有做任何介绍,但后面增加了“文艺复兴后三杰”和莎士比亚的内容;大象版则仅提了一下彼特拉克。我认为,如果从强调人文主义角度讲,应该将“文艺复兴前三杰”同莎士比亚都提一下,因为这四个人物在提倡人文主义方面更显突出,更具代表性。

  对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人教版、人民版都只谈马丁·路德,而岳麓版和大象版则增加了加尔文。不过从行文来看,人教、人民、大象三个出版社的教材更适合中学生的理解水平。岳麓版出现了“因行称义”、“因信称义”等概念,显得理论性太强,中学老师很难给学生解释清楚。而且对加尔文的“先定论”的阐释语义不清,很容易发生歧义,因此编写教材必须考虑学习对象的理解水平,否则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

 

 

  8、在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目标(3)中,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过去的中学历史教材从未提到过康德,而康德的重要思想是他的“理性批判”,对此,人教版、人民版都未涉及;而岳麓版虽有涉及,但过于简单,令中学老师难以把握;大象版则谈得比较清楚,但又过于详细,所占篇幅太大,这部分内容似乎更适合放在教学参考书里。

(编者注:这个问题提的好。根据我所接触的资料,课程标准组拟做些修改。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  人文精神的内涵

(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

(3)马丁·路德、加尔文登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的含义

(3)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有其不足,四个版本的教科书各有优劣。但从教学内容看,学生、教师在理解上都感到比较困难的仍是哲学和宗教部分。这是中学教师的薄弱环节,若教材不能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则教师就无法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从几个教材版本来看,人教版最容易教学,但基本上没有新东西,还是原来老教材的那一套内容。岳麓版内容偏深,但对中学老师来说确实有许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它更多地体现了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若能更加通俗地讲述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版本。人民版、大象版则各有特色,介乎人教、岳麓两者之间。

  总之,课标和教材的不足之处都是常理之中的事,只要按照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各出版社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编者与教者多进行交流、沟通,这个问题最终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